【河南】刘雪燕:精品美文《家风》
家风
《智泉流韵》特邀作家:刘雪燕
周恩来的子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伟人的家风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化,教化人。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其精华就是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几天来连日的秋雨丝丝绵绵,使凉爽怡人的秋天,暮然冷了起来。楼下路边的枇杷树在雨水轻柔的润泽下,葱茏的树叶泛起油亮。枝头上,那黄豆般黄白黄白含苞待放的琵琶花的眼眸不时投向经过她身边的人们。眼看吃中午饭的时候到了,枇杷树下站着的楼下邻居陆阿姨大大小小一家子在说说笑笑,有的还嗑着瓜子,丝毫不见回家吃饭的意向。间或有人时不时地朝楼前路上望望。而陆阿姨十多岁的小孙孙好像不太合作:“饿死了。”“爷爷快回来了,再等一会。”孩子的爸爸摸摸孩子头、拍拍孩子肩不时地安慰着。过了一会儿,只听陆阿姨小孙子高兴地手指着前面的路又喊又叫:“奶奶,爷爷回来了,可以开饭啦。”只见陆叔叔缓缓地骑着电动车从雨水洒过的湿漉漉的路上了,看到家人们都在等自己,陆叔叔忙不迭的让大家赶紧回家吃饭。陆阿姨乐呵呵地说:“饭菜早备好了,就等你这位一家之主。”陆叔叔的儿子帮父亲锁好电动车,一家人才兴高采烈地前拥后呼着回家了。
后来从陆阿姨口中得知,一家之主不回到家中,家中人是不允许提前开饭的,这是他们家由来已久的家风。
此刻,陆阿姨家的“家风”如一片花瓣在我心中暗香浮动……
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家里也有一些不成文的家风伴我成长。
父亲是党员,还是村里村长,时常要去村上开大大小小的会议,赶到饭点时,如果父亲还没到家,妈妈和我们姊妹们就在家门前的树荫下等,陪伴着我们的除了野草、花香,还有那泥土的气息。更多的时候是不时地抚摸一下饿的“咕咕”叫的肚皮。一旦看到父亲身影出现,瞬间的感动立时化身为幸福。
上学后,母亲也总叮嘱我们:到学校后不能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不能说谎,不占小便宜,要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正是母亲的教导,伴着我们姊妹走过了各自的学生时代,和同学发生不愉快的情况从没发生过。母亲的谆谆教诲仿如喝了圣泉水一样沁人心脾,更仿佛贴心的熨斗把五脏六腑以及周身的毛孔都熨过一般熨帖舒适。
我成家后,母亲又常常叮咛:一个家过的是否和和美美,夫妻间的互敬互爱,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更要孝顺公婆,要懂得知恩感恩,不可与公婆顶撞,出门进门要打招呼。我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媳,时常体会到母亲教导的一个家的家风是何其重要。我平时除了干好自己工作外,积极为公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得婆婆对我比亲生女儿还亲。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潜默移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后辈孩子的心灵和成长。历史的年轮走到了今天,大多数家庭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我不敢忘记母亲的话,再给与儿子小皇帝待遇的同时,从小就教育他要尊敬长辈、礼貌待客、勤俭节约,和邻居小朋友要和睦相处。所幸儿子一直也在良好家风的沐浴下茁壮成长,记得儿子三岁时,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家里地板擦的干干净净,儿子还为我端上准备的一杯开水,并且笑眯眯的告诉我他给爷爷打了洗脚水。
古有“岳母刺字”,教育岳飞要精忠报国。今人更多的选择了“忠厚传家、勤俭立业、积德行善、和睦友邻”的家风,作为立家之本。
我也要把父母的教诲,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为后代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刘雪燕,1977年生于河南南阳内乡,20年前来到鹰城平顶山,现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从事化验工作。自幼喜爱阅读和文字,偶有小文见于报刊。喜欢随心随笔小文。现为《智泉流韵》文学平台特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