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下连队体验生活,一次下意识的枪支拆解,差点暴露身份
战士无疑都是身经百战的,在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之下很多动作早已成为了下意识的习惯,不经意间就展露出来。
他们的很多本领都是下意识熟练的动作,就像身体的本能一般,尤其是面对熟悉的枪支时。
著名的开国上将杨得志就是这样。
曾经有一次他下连队体验生活,一次下意识的枪支拆解动作,差点暴露了他的身份,那熟练的程度可不是新兵能有的。
杨得志
坚定忠诚的党员
杨得志出生在一个铁匠家庭,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磨铁、打铁等等。
众所周知,打铁相当于是在一个“火炉”中,不仅环境十分燥热,更是十分消耗一个人的体力,而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杨得志练就了一身毅力。
在那样高温的环境中,从熔铁到打铁,直到锤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需要十分足够的耐心与体力,这也养成了他耐心细心,坚持不懈的性格,一生都奔走在革命事业中。
他投身中国军旅将近半个世纪,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一代开国上将,他的战斗历程也是历来为人们所歌颂,所赞扬。
首先他在红军革命历程中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次他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也是做出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战功赫赫,他的贡献也载入史册,万古长青。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对党的信仰一直都是非常坚定的,他早已将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
因此他始终坚信党最终肯定会取得胜利,终于他如愿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下连队体验的“新兵”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这时候更需要拉近与人民之间的距离。
1958年,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出了干部下连队体验生活和参加劳动的号召。
因此在他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之后,担任司令员的他立马响应国家鼓励领导官员下连队体验生活的号召,立刻深入基层当一名新兵,这在军内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那些平淡辛苦的日子虽然已经远去,但留在心中最好的回忆就是那些曾为了梦想而不断拼搏的岁月年华。
为了更加真实地体验基层,上级还特意下令这次任务要保密,没必要惊动各级领导,以便更加真实地看到士兵们真实的生活和训练状态。
而为了更好地隐藏身份,他也不用本名,使用了他在参加红军之前的名字:杨绍起。
一到达军营,一阵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到那些朝气蓬勃的战士们,杨得志不仅感慨万千,曾经他也是从一位最基本的士兵练起。
那些平淡辛苦的日子虽然已经远去,但留在心中最好的回忆就是那些曾为了梦想而不断拼搏的岁月年华。
杨得志在一到达四班,就拉着班长尹必辉的手,诚恳地说:“班长同志,请教育新兵!”
他希望自己能够真的像一名新兵一样接受严格的训练,哪怕自己早已身经百战。
而自己年纪比较大,为了不引起他人的怀疑,他也是从一开始就跟班长说:“我年纪比较大,我以前当过一小段兵,希望班长不用特意关照我。”
班长自然是十分乐意,一口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对于他这种“老当益壮”的思想,班长也是十分欣赏的。
在四班训练的这段时间,他向来都是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是对那些基础的训练方法早已熟练自如,他还是默默学习,仿佛是第一次练习那般。
首先他从最基本的打背包学起。
而渐渐地,他的熟练程度也引来了不少的怀疑。
班长看他打背包的手法还跟以前的游击队手法一样老旧,就亲自指导他重新打了一遍背包。
而杨得志聪明,只看了一遍就打得十分完美了,让班长赞叹不已。
同时他在连队生活也十分积极,每次一到饭点,他就积极跑到食堂,给大家盛饭盛菜,这让连队里的士兵们都十分喜欢这个“老新兵”。
他本人也十分勤奋爱学,每次吃完饭之后他都全副武装跟着队伍到训练场训练,练习射击,边看边学,很快就得心应手,还取得了好几次优秀的成绩。
而渐渐地,他的熟练程度也引来了不少的怀疑。
一次,连队给部里的士兵们下发了武器练习,杨得志被分配到了一支自动步枪,这与他之前作战时期的武器有所不同。
于是他多次用旧式冲锋枪的方法来检验这把枪支,都失败了,怎么也拔不出那枪梭。
旁边的战士看到这个场景,就耐心地跟他讲解,并演示了一遍,而杨得志看了一遍之后就马上学会了,第二遍就成功分解了枪梭。
而且他对枪似乎十分熟悉,拿枪的姿势都十分老练,枪支拆解的过程更是没有一丝丝的犹豫和停顿,一套流程操作下来也不过几秒钟的时间,几乎可以称为是教科书级别的动作了。
这令旁边的战士看了十分震惊,不由惊呼:“你学得真快啊!而且对枪好熟悉呀?”
毕竟枪支分解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掌握的,他们也都是经过多次的实践之后才练就成的。
但即使是他们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也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拆解方法,似乎也难以达到他这样的水准,很少能够那样行云流水般操作下来。
杨得志马上解释说:“我以前当过一小段兵,可能也是我记忆力比较好吧,对枪支分解比较敏感。”
说完还冲他们笑了笑,对此战士们也没有多想,只当他是想多锻炼锻炼以弥补当年当兵的遗憾。
他还补充道:“我已经脱离士兵生活很久了,不锻炼不学习都跟不上队里的变化咯!”
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重新投入训练了。
杨得志拆解枪支的行为虽然最后是糊弄过去了,但其背后是多少次辛辛苦苦的训练积累下来的经验啊,使得他对枪支的了解颇有自己的见解。
一次次的艰苦训练,一回回的真枪实战,早已让他对枪支的熟练程度形同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本能地展现出来。
而经过这次枪支拆解之后,大家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认为他的身上总有着一股拼劲,而且对各方面都似乎有着“天赋”,十分优秀。
接地气的“偶像”
杨得志将军在四班体验的这段时间里,始终刻苦训练,不摆架子,也不搞特殊,很能吃苦,与战士们也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很快就和战士们玩成了一片。
在劳动实践中,杨得志和战士们一起挖土、拉车,他们甚至还和班长开玩笑,说要一起开展拉车比赛。
谁装的框多,拉车拉得快,谁就胜出,杨得志拼出了老劲,将拉车的扁担拉得响叮当,丝毫也不服输。
最终比赛的结果也是不得而知,但他们一起训练的快乐却依旧留在了很多人的心目中,这位老将军留给他们的印象是十分接地气的。
之后杨得志还给将士们展示了自己的绝活——腹卧六指撑地,口咬手帕,这令战士们兴奋不已,各个都拍手称绝。
渐渐地,大家都开始对这位“老新兵”开始怀疑起来了,首先他的年龄很大,身手却不凡,没有几十年的训练怕是不会有的。
而且他参军那么久,也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干部,更像是首长级别的样子,再加上当时国家政策的说明,他们更加坚信了这是哪位首长下连队体验生活。
但至于具体是谁,他们也不得而知,因为当时杨得志的照片并没有很多,而且这个“杨绍兵”又是假名,具体是谁确实很难下定论。
杨得志看战士们都对他的身份十分好奇,而且他们相处那么久了也都早已无比熟悉了,就算知晓了他的身份应该也不会很拘束了。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全营大会上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对此大家都兴奋得欢呼起来,这样一位上将来到自己所在的连队里训练,对他们来说是十分荣幸的一件事情。
此后连队对杨得志将军的参队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全队上下都对他十分恭敬,有的干部甚至说:“杨得志将军的名字将永远和连队连在一起。”
确实,杨得志将军在四班生活的这段时间,早已和士兵们打成了一片,他们同吃同住,同操作,同娱乐,同训练,早已如兄弟般相处自如。
在得知杨得志身份之后的士兵们更是把他当成了他们的偶像,每次训练完之后都要问一遍:“将军,我训练得好不好?”
对此他都是实话实说。
好则赞扬,不好就再接再厉,他也时常跟士兵们调侃谁拿枪姿势不对,训练偷懒等等,总之,连队的四班里气氛十分融洽。
在休息之余,杨得志将军还给他们讲述了自己曾经的一些作战故事,在那个四处纷争的时代,很多战士们都是九死一生,战友们之间的感情都是十分真挚的。
连队的士兵们对这些故事都十分认真聆听,也十分动容,时常不禁潸然泪下,为这些革命先烈们感到惋惜和骄傲。
最后,在杨得志化名“杨绍兵”的期间,由于表现优异,成绩也十分优异,多次打出了“空前”的成绩,最后也被评为“五好标兵”。
对此杨得志也是谦虚地说:“评我作为标兵可不行,我的能力还不够,但这可以作为我努力的方向。”
可见杨得志将军的谦虚至此。
在他下连队体验生活的这段时间,杨得志也收获了许多,更加锻炼了自己的思想,他也更加坚定“活到老学到老”,当兵就得当一辈子,训练永无止境。
同时,他也在和这些年轻战士们接触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基层问题,更好地造福于人民,服务于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