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清明时节忆纷飞
作者简介
黄琳,网名铃铛。中学高级教师,曾任绵阳市科学城一中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城第一届名师评选中被评为学科带头人;2001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2007年:被评为绵阳市英语学科带头人2008年:2010年被授予绵阳市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被授予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称号;《英语教学审美化与优化探析》《研读高考试题,探究阅读技》《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初探》等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参与编辑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听力阅读同步训练》。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春日如许
而我在想念你
又一个清明时节到了!过去的几十年里似乎永远在忙碌着,虽然我常常想起您,但想来看您却始终未能成行。现在,终于成了闲人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来看看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想象着叨念着我要跟您说的每一句话,我要给您献上的一束花,我要对您的叩头跪拜……虽然不知道您已身在何处,但我想您一定是去了天堂,因为您不属于凡尘世间。夜里,我抬头仰望,星空万里,那一颗冲我微笑眨眼,透着一层淡淡的温柔之光的星星一定是您!清明之际 ,对娘孃过往的思忆都涌上了我的心头……
(一)老太太的讲究
川南一带的人管自己的祖母叫娘孃,即北方人喊的奶奶,就是爸爸的妈妈。从记事起,我就和娘孃生活在一起。
娘孃生于20世纪初,是旧社会过来的人,缠了小脚,走起路来晃晃悠悠地。她给我描述过缠脚的经历,很痛苦,但毫无怨言,因为她和当时全中国大多数女性一样,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就是女人的命!
娘孃的眼睛视力不好,爷爷走得早,娘孃就靠着她的一双手做针线活儿养大了她的几个儿子,而且还尽可能让他们都上了点学。做针线是很费眼睛的工作,久而久之,她的视力每况愈下。爸爸说找县医院的医生给做过一次手术,有所好转。因为眼睛不好,做事情就摸摸索索的,但是她却非常爱干净,讲卫生。 闲着没事时,手里拿着抹布擦饭桌,擦来擦去,一张旧木桌都被她擦的锃亮。
她喜欢作泡菜,而且做的非常好吃,在院子里很受邻居们的欢迎。经常有左邻右舍的来要泡菜吃,她都笑眯眯的从她那个宝贝似的泡菜坛子里捞出一些给人家。她也会定期坐在厨房里一根小板凳上,拿着一块特别干净的白纱布,反反复复地擦洗包菜坛子的边缘,经常更换坛口边的水,以保证泡菜的盐水不变质。娘孃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平常在家穿的都是一些干干净净的旧衣服,但是,偶尔上趟街,或是去看病,或是爸妈不在家时,她上街买菜,就总是整整齐齐穿戴上那比较新的衣裤,还总是在旧式斜盘扣衣服上别一条干干净净的、叠成长条形的浅色手帕,让别人见到她永远是那样一副崭新形象。
有人就猜测说她是地主或资本家出身,甚至有人向爸爸单位领导打小报告,要求调查核实我家的城市贫民成份是否有误。在那个年代,出身和成份直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成份高的人是被打到的对象。老太太听到人们的闲言碎语也不生气,照样我行我素,总是光鲜亮丽地出现在上街的必经之路上。
沿途街边的住户门口坐着的人,心里常常纳闷,怎么每次见到这老太太都穿着新衣。其实她就那一套很像样的衣服,回家后马上换下来,叠好放好,下次出门再穿。虽然出身贫寒,老太太却固执地追求着精致的生活,小资小调地打理着每一个清苦的日子。
(二)老太太的“百宝箱”
娘孃有一个小背篓,总是放在她床头枕边。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多数家庭物资供应和经济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她尽可能的保持自己的“小资”生活格调。她喜好甜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白糖,冰糖和那个年代显得很珍贵的糖果,放在自己的小背篓里。
她还有一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的是猪油。她喜欢吃面,每次吃面时,她都会放一大块猪油,汤多油多佐料多,而面却少而精。她可能也觉得自己的吃法有点奢侈,所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吃得更心安理得吧!
小背篓里除了她喜欢的食品外,还有那套叠的整整齐齐,穿出去别人永远都以为是新的衣服!严重的物资匮乏似乎并未减少老太太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也许,在她看来,这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于她而言,幸福其实很简单朴实: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粗茶蛋饭很香甜,平平淡淡就是福。在她的内心太知足常乐,所以感到满足和幸福。
(三)老太太的厨艺
因为父母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与妹妹和娘孃单独在家的时候较多。娘孃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把家里的事做的井井有条。
她做得一手好菜,我家的粗茶淡饭,在记忆中却顿顿都可口。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道叫做葱爆肉丁的菜。娘孃的这道葱爆肉丁,麻辣鲜香,瘦而不柴,油而不腻,极具特色。那个年代猪肉等很多食品都是计划供应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像现在的奢侈品,只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档次的附加品。普通家庭的餐桌上并非每日都有鱼有肉,荤素搭配。娘孃总是将我们仅有的那点计划供应食物物尽其用地处理,锦上添花。每个月总有一到两次,娘孃要给我们做葱爆肉丁。去买供应肉时,她就会穿上那套“新衣裳”,别上手帕,拄着拐杖,慢慢悠悠地往街上走。她年龄大,看上去又慈眉善目,卖肉的师傅就会照顾她。买肉回来她经常会夸师傅人好,让她不用排队,还尽量满足她的要求,给她割的是适合炒肉丁的肉。现在想起来,她脸上那种满足,那种感恩之情,至今还深深烙在我心里!
娘孃每天都是早早的就把饭菜做好,等我们放学回家,我们从来没有回家等饭吃过,总是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在等我们。至今记得,娘孃总是做好饭菜就坐在她那个固定的座位上等着我们回家。如果某一天,我们因为贪玩,回家晚了,远远就能看到院子门口那个小小的身影,一只手搭在额头上,朝我们回家的方向瞭望。她因为视力不好,用手搭凉棚等待我们回家的动作,被我的一个发小同学看到后,笑得不行,说那像孙悟空。而且,从此,在她嘴里孙悟空就成了我娘孃的外号。然而,娘孃站在大杂院门口翘盼的形象,在我心灵中是照亮我童年的心烛,明亮而悠远,至今摇曳不息,那是我最温馨的思念。
(四)老太太的陪伴
娘孃喜欢说话,多少有一点上年纪的人的“叨叨”习惯。
我从小就听娘孃讲故事,虽然不是什么格林童话、王子与公主之类的。她只讲她的家史,她的娘家旧事,讲她成家后她自己的家。她的九个孩子,因病夭折四个,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她唯一的女儿,十来岁就离开人世的老三。她描述中的女儿乖巧,聪明,懂事,这是她心中永远的痛!靠在娘孃身边,听着她叨叨,想象着那个从未蒙面的姑姑,希望她还活着,她一定和她妈妈一样善良。娘孃也经常叨叨她的五个活下来的儿子,讲他们的成长经历,讲他们的工作和家庭。虽然日子艰难,她竭尽所能,让她的几个儿子都念了书。
依稀记得她说过她自己小时候上过一点私塾,她是十分看重文化知识的人。她当然也希望我们俩姊妹学习好。对于我们的学习,她帮不上什么,只能做到把家里收拾好,把每天的饭菜做好,就是那简单却不失营养的一日三餐。她的叨叨叙说,让我们的童年透着温暖和无忧。
娘孃的大儿子在外地一家木材加工厂工作,她一直打算待年岁差不多时就到他那儿去生活,因为她害怕作古后被火化,她想象着木材厂弄一付棺材更容易。后来,她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太好了,本打算去大伯家,而那时恰逢我快高中毕业,她留下来坚持着,直到我高中毕业高考结束,娘孃才放心地去了大伯家。
我考上了大学,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教师,这是对娘孃最好的回报。我刚工作那一年的元旦前给她寄过一次钱,虽然不多,但是她一定很高兴,因为她活到了这一天,看到孙女长大了,成了文化人,开始独立生活了。
之后不久她就去世了,她走得很突然,也走得很安详。她本就是一个很平和的人,她从不议论别人,从没骂过一句脏话,她如此简单,随和,淡雅地走过一生的旅程,是闪烁着中国旧式女人伟大母性光辉的一生!
又是一个细雨纷飞的清明时节,在这雨霏霏的朦胧中,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记忆中那个走路晃晃悠悠的小脚老太太。娘孃啊,您在天堂过得好吗?那里有人听您的叨叨叙说吗?您还能常常亲手做葱爆肉丁吃吗?可以告诉娘孃的是,这道菜现在成了我的一道拿手菜,常常做给家人吃,很受欢迎。这道菜之所以让我难以忘怀,除了儿时的味蕾的铭刻,更重要的是我心灵中的一种缅怀,一种思念。我对您的那种感激之情早已融入了这道美食。岁月,已不能回头让我重温那最柔最美的温情!唯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