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溺水不超过1个小时就可以救活,是真的吗?有没有科学依据?

儿童溺水确实是比成人容易救活,但是没有一个小时的统一标准。

2015年1月19日,时年14岁的史密斯和两个朋友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湖玩耍时,不小心踩破了覆盖在湖面的薄冰,掉进了冰冷的湖水中。其他两个少年获救,但是史密斯沉入了冰冷的水底。当急救员把史密斯的身体捞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在湖底待了15分钟。但是史密斯最终仍然成功获救并且康复。

●图片为史密斯在圣约瑟夫医院(St.Joseph Hospital West)。

美国德克萨斯州坦普尔市的戴夫在家和17个月大的孙子康德拉玩耍。后来,戴夫干了一会家务,把碗、盘子装进洗碗机里。等到洗碗机把碗洗好,戴夫把餐具从洗碗机里取出来时无意中朝窗外看了一眼,发现在游泳池里漂浮着一团衣物。那团衣物实际上是他的孙子康德拉,康德拉溺水了并停止了呼吸。康德拉最终被救活了,医生估计康德拉溺水了大概20分钟左右。

2019年1月10号,澳大利亚华裔妇女刘南希和丈夫带着他们的女儿克洛伊(chloe)在新南威尔士州阿沃卡海滩(Avoca Beach)游玩。5岁的克洛伊不幸在泄湖中溺水,被救上岸时已经身体僵硬,眼睛发灰。

●图片为刘女士抱着女儿克洛伊。

但是最终,5岁的小女孩被救活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米夫林堡郊外,一个22个月大的男孩掉进了布法罗溪一条结冰的支流里,被冲到下游四分之一英里的地方,然后被冲到一个长满草的小丘边。被发现时,幼儿没有脉搏,也没有呼吸,他可能在1℃的冰水中待了30分钟。孩子被送往医院时,医生为他输液取暖并进行心脏复苏,20分钟后终于检测到脉搏。孩子在次日凌晨苏醒,5天后完全康复。

在美国,每年有3800多人死于意外溺水。这是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1至4岁男孩的主要死因。

研究表明,以下2点是正确的: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在溺水中幸存;溺水者在冷水中幸存的概率更高。

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水下无氧状态时,有两种生理过程会起作用。

其中一个过程被称为“潜水反射”,或心动过缓反应,这是一种在水生哺乳动物中观察到的最强烈的生理反应,但也被认为发生在人类身上。这与新生儿在水中屏住呼吸、睁开眼睛的反射相同。当一个人的脸浸在水里时,血管收缩,心脏跳动减慢。然后血液被转移到身体最需要它的部位。

人体最需要保护的核心器官是大脑、心脏、肾脏。为了保护这几个器官,血液从四肢和其他不那么重要的器官中被抽走,其中大脑是最最优先器官。

溺水时,高二氧化碳浓度会让血管扩张,从而使更多的血液进入大脑。大脑冷却得越快,在低氧环境下,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小,溺水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现代医学里,有一种低温的保护性治疗措施,用于循环系统突然停止的患者。当患者在没有心肺复苏条件的情况下,心跳突然停止,为了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伤,通常建议降低患者的体温。

非溺水情况下心跳骤停,和溺水情况下的心跳骤停,结果是类似的。因为非溺水情况下的心跳骤停的病例非常多,所以用这个案例来说明溺水情况下的存活偏差产生的原因,在样本的数量上更有说服力。

欧洲每年超过375000患者在院外发生心跳骤停,死亡率超过90%,而美国每年有30万患者发生院外心跳骤停。多数患者在住院前就死亡,其中60%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能出院的患者不足10%。

这些来自医疗系统的案例说明了,心跳骤停后,康复的关键是神经系统恢复。为了减轻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而进行的诱导性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明对远期预后神经恢复有效的方法。

所以,溺水者存活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溺水的时间长度,还和体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儿童和成人之间的某些生理差异可能有助于促进潜水反射。儿童的相对表面积更大,体温调节控制不发达,因此儿童比成人降温快得多。掉进冰冷的水里,儿童的身体会比成年人的身体以更快的速度降低新陈代谢的水平,所以儿童能够在缺氧的环境下坚持更长的时间。

最后总结一下,溺水幸存的关键是:体温迅速降低,新陈代谢率维持极低水平,依靠血液中少量的溶解氧支持足够长的时间,直到被救援。

儿童溺水虽然容易救活,但是达到一小时实在是太夸张了,可以查到的最高记录是美国有一个小姑娘掉到了冰水里面,待了55分钟被救上来,然后救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