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道家文化会让你明悟鬼并不可怕。天地归一,生死大同。善也!
鬼,不过是另外一种活法,可怕的是无形!
“鬼者,归也。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同反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都是从道中出来的,最终还将归于来处,于是,对于死亡,有了另一个称呼“归”!就是说,归于本源,回到道中,就如同你不曾出生一样,不生亦不灭,只是后世误传,将“归”传成“鬼”。
道家经典中,“旅归”常指人的生命,比喻生是暂时的,就像旅途反归家乡。
而道是永恒的,就像自己家。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不过是一气之转变,气聚而生,气散而死。
故《尸子》引《老莱子》说:“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
《列子》说:“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庄子》说:“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庄子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整句话的意思是:把生看得很轻,把死看得像休息一样。
庄子还说过:“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意思是:我怎么知道死亡的人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呢?好像死亡之后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还好。
庄子又说:“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意思是:我怎么知道那些厌恶死亡的人就像那些流落异乡,长大了不知道回家的人呢?庄子把死亡当作回家,这个家,就是道。死亡不过是回归于道而已
庄子对死的看法是承接老子
老子说道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失其所”中的“所”是什么?从老子整体的思想来看,只能是道,人不失道,故能久。死而不亡,是否可理解为肉体虽然死去,但悟道的话,与道同在,道不亡,精神亦不亡。
故而我并不怕鬼,哪怕真有恶鬼,我想他逃不过泰山阴世。因为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太乙救苦天尊三尊无上仙神皆镇守于此,就算侥幸逃离了阴世,这桃止山是鬼门关所在,而山上的两位上古大神神荼与郁垒可不是吃素的,而后的北阴酆都大帝所统携的罗酆六天诸鬼神,二十四地狱众冥官阴兵,三大真人以及除神荼郁垒外其余鬼帝上尊也不是吃干饭的,所以这人间恶鬼多是人养成,而非阴世来。
其实真实上中华传统中的鬼也不害怕阳光,因鬼其实是中国对先人的尊崇和尊敬。
在中国古代对待正邪是看他的行为,并不是以为是妖就坏、是仙就好。就像有妖道、邪僧一样。而并不像西方天使就是正义,吸血鬼就是邪恶的。
在中国文化史上,商朝、周朝时期的中国人产生了永不死亡的先妣神观念,也未有佛教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当时的人认为人死后会升天成为圣洁的存在,类似于后世的仙神业位。
在先秦时代的鬼等同神,《诗》称“三后在天”,认为人死之后,魂魄会在天上继续注视着下界的活动。
而诸子百家中墨家更是把鬼放于天位,当以天比之。
《韩诗外传》也说:“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霞,毛归于草,呼吸之气复归于人。”
《礼运》则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认为人死之后,会回归自然。
所以庄子在其夫人死后,鼓盆而歌,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春秋冬夏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叫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人鬼不过自然也,何来无端害怕?
而我怕的无形,这玩意是鬼死后的东西。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夷死为微,微死无形。
无形用现代玄幻小说来说就是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纬度任何记忆里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连概念都不会有。
万物归一,合道一处
生死如花,春去春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