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第18讲

今天继续讨论和学习律赋创造方面的知识:

一、限韵的补充内容

1、韵字的平仄:律赋限韵字不仅要含义丰富,与题目辉映相得,还追求音节和谐,平仄自然有一定讲究。那就是基本要求平衡。当然也有例外。

2、押韵的次序:律赋的押韵有依(次用韵)或不依限韵字次序(意用韵)两种。

1)次用韵:指按限韵字次序先后依次用韵。这个较为死板,一般很少,如732年进士试《日中有王字赋》规定以“题目为韵次用”。

2)意用韵:则任以己意行之。留传的多数作品是皆视立意布局之需,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自由驰骋作者思路,提高赋作质量。大家在阅读时已经遇到了很多。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3、虚字韵脚:即押虚字韵。这是律赋用韵又一个特点。前面我们举的七韵赋中有个例子:李君房《献茧赋》(以“将以给宗庙之服”为韵)。又如陈章的《水轮赋》中也用“于”字韵:“馨折而下随毖彼,盈持而上善依于”。句中的毖彼出自《诗经》“毖彼泉水,亦流于淇”;而“依于”出自《汉书》。这种押韵在骈赋中极少见,而律赋用虚字押韵这在技法上无疑是一种进步。

二、律赋各段句式的组成:

前面我们介绍了律赋一般押八字韵脚,《赋谱》将律赋的章法归纳为“头、项、腹、尾”四个部分,而同时又将其中的“腹”细分“胸、上腹、中腹、下腹、腰”五个部分,古时候一些士子采用了这样的分法,一篇律赋也就告成了。

“头、项、腹、尾”的分法跟前面的“起、承、转、合”的分法名称不一样,实际内容是一样的,一个是从功能上说的,一个是从结构上说的,这个大家不必去纠结。

骈文、骈赋、律赋的句法都基本是一样的,早时候多是四六句、六四句、四四句、六六句,后来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加了五七句、三字句、隔句等等,使文章就不显得那么呆板了。律赋的几种常用句式,既吸收了六朝四、六句的精华,又衍生出了壮、紧、长、隔、漫、提引等其它句式。唐代出现了《赋谱》,里面规定了很多种句法 ,“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苟手足护其身,唇舌叶其度;身体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时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则赋之神妙也。”

赋句创作中,凡句字少者居上(前),多者居下(后)。紧、长、隔依次相随。但长句有六、七字者,八、九字者,不要相连使用。如果非连用不可,也要考虑不同的字数的长句。赋的句式变换:壮、紧、长、隔,交替进行,读起来就轻松一点。凡赋句由壮、紧、长、隔、漫、提引等合织成,不可偏舍。

这点我们在前面讲义中已经做过介绍,下面用实例进行分析。

我们仍然以范仲淹的律赋名作《金在熔赋》为例来说明:

《金在熔赋》以“金在良冶,求铸成器”为韵

天生至宝,时贵良金。在熔之姿可睹,从革之用将临。熠耀腾精,乍跃洪炉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一)

观其大冶既陈,满籯斯在。俄融融而委质,忽晔晔(yè)而扬彩。英华既发,双南之价弥高;鼓铸未停,百炼之功可待。(二)

况乎六府会昌,我秉其刚;九牧纳贡,我称其良。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如令区别妍媸(chī),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三)

国之宝也,有如此者。欲至用于君子,故假手于良冶。时将禁害,夏王之鼎可成;君或好贤,越相之容必写。(四)

是知金非工而弗用,工非金而何求。观此熔金之义,得乎为政之谋。君喻冶焉,自得化人之旨;民为金也,克明从上之由。(五)

彼以披沙见寻,藏山是务。一则求之而未显,一则弃之而弗顾。曷(hé)若动而愈出,既踊跃而求伸;用之则行,必周流而可铸。(六)

美夫五行之粹,三品之英。昔丽水而隐晦,今跃冶而光亨。流形而不缩不盈,出乎其类;尚象而无小无大,动则有成。(七)

士有锻炼诚明,范围仁义。俟明君之大用,感良金而自试。居圣人天地之炉,亦庶几为国器。(八)

为便于区分,我们分段分析:

1)赋头:

天生至宝,时贵良金。在熔之姿可睹,从革之用将临。熠耀腾精,乍跃洪炉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一)

韵字属于十二侵,押“金”字韵,共40字,包括一个紧句,一个长句,一个隔句对。这就是“赋头”,赋头部分为律赋之破题,简要地概括题目大意。

2)赋项:

观其大冶既陈,满籯斯在。俄融融而委质,忽晔晔(yè)而扬彩。英华既发,双南之价弥高;鼓铸未停,百炼之功可待。(二)

韵字属于十贿,押“在”字韵,共42字。“观其”二字是发语,包括一个紧句,一个长句,一个隔句对。这就是赋项,这部分为律赋之原始,交待大冶炼金的过程。

3)赋腹:(胸、上腹、中腹、下腹、腰)

(1)赋胸部分

况乎六府会昌,我秉其刚;九牧纳贡,我称其良。因烈火而变化,逐懿范而圆方。如令区别妍媸(chī),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三)

韵字属于七阳,押“良”字韵,共50字,“况乎”二字为发语,以下为一个平隔,一个长句,一个重隔。这部分是作者借金属百炼成钢而表明自己的心迹。

(2)赋之上腹

国之宝也,有如此者。欲至用于君子,故假手于良冶。时将禁害,夏王之鼎可成;君或好贤,越相之容必写。(四)

韵字属于二十一马,押“冶”字韵,共40字,其中“国之宝也,有如此者”是不讲对偶的漫句,按照《赋谱》的规定,漫句一般用在赋之头尾,而不用在项、腹的部位。范仲淹将漫句用在上腹部位,是对唐赋的一种改革。本段为一个漫句,一个长句,一个隔句。

(3)赋之中腹

是知金非工而弗用,工非金而何求。观此熔金之义,得乎为政之谋。君喻冶焉,自得化人之旨;民为金也,克明从上之由。(五)

韵字属于十一尤,押“求”字韵,共46字,“是知”二字为发语,以下包括两个长句对,一联隔句对,这部分正面写出“君喻冶、民为金”的主旨。

(4)赋之下腹

彼以披沙见寻,藏山是务。一则求之而未显,一则弃之而弗顾。曷(hé)若动而愈出,既踊跃而求伸;用之则行,必周流而可铸。(六)

韵字属于七遇,押“铸”字韵,共44字,“彼以”二字为发语,“一则求之而未显,一则弃之而弗顾”为散文句法,作者用在律赋中可能想起到增强气势的作用,“曷若”二字亦为发语。这一段作者采用正反夹写的办法,批评逃避遁世的隐士行为。“彼以”是发语,以下为一个紧句,一个长句,一个隔句。

(5)赋之腰

美夫五行之粹,三品之英。昔丽水而隐晦,今跃冶而光亨。流形而不缩不盈,出乎其类;尚象而无小无大,动则有成。(七)

韵字属于八庚,押“成”字韵,共44字。“美夫”二字为发语,以下一个紧句,一个长句,一个隔句。作者此段赞美士人踊跃出世,为世所用。

4) 赋尾:总结全篇。

士有锻炼诚明,范围仁义。俟明君之大用,感良金而自试。居圣人天地之炉,亦庶几为国器。(八)

押“器”字韵,共35字。士有”二字为发语,以下一个紧句,一个长句,一个漫句作为结束。范仲淹的这篇赋,全赋共计283字。

从律赋的格式来看,范仲淹的这首律赋基本符合唐代《赋谱》所规定的范式。

《木鸡赋》为公认的律赋正格,现在我们继续以《木鸡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木鸡赋(以“致此无敌,故能先鸣”为韵)

浩虚舟

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情可驯而无小无大,术既尽而不飞不鸣。对劲敌以自持,坚如挺植;登广场而莫顾,混若削成。(一)

初其教以自然,诱之不惧。希渐染而能化,将枯槁而是喻。质殊朴斫(zhuó,砍),用明不竞之由;状匪雕锼(sōu,镂刻),盖取无情之故。(二)

然则饮啄必异,嬉游每殊。伫(zhù,堆积)栖心而自若,期顾敌而如无。日就月将,功尽而稍同颠枿(niè);不震不悚,性成而渐若朽株。(三)

已而芥羽讵(jù)设,雕笼莫闭。卓然之志全变,兀若之姿已致。首圆胫(jìng,小腿)直,轮桷(jué方形的椽chuán 子)之状俱呈;觜(zuǐ,嘴)利距铦(xiān,锋利),枳枸(gǒu)之铓并利。(四)

是以纵逸情绝,端良气全。臆离披而踵附,眸眩曜而节穿。惊被文而锦翼蔚矣,迷搴(qiān,拔取)木而花冠烂然。虚憍者怀不才之虞,安能自恃;贾勇者有攻坚之惧,莫敢争先。(五)

故能进异激昂,处同虚寂。郢工误起乎心匠,郈(hòu)氏徒惊乎目击。澹然无挠,子綦(qí)之质方俦(chóu);确尔不回,周勃之强未敌。(六)

其喻斯在,其由可征。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是则语南国者未足与议,斗东郊者无德而称。(七)

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yǐ,斜靠)。块其形而与木无二,灰其心而顾鸡若是。彼静胜之深诚,冀一鸣而在此。(八)

木鸡赋 一共用了八个韵, 为了分析方便叫大家看的清楚.我们把每个韵为一部分来分析:

(1)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情可驯而无小无大,术既尽而不飞不鸣。对劲敌以自持,坚如挺植;登广场而莫顾,混若削成。(赋头:发语、漫句、长句、隔句,共48字)(八庚;鸣韵)

(2)初其教以自然,诱之不惧。希渐染而能化,将枯槁而是喻。质殊朴斫(zhuó,砍),用明不竞之由;状匪雕锼(sōu,镂刻),盖取无情之故。(赋项:题引、紧、长、隔,共42字)(七喻,故韵)

(3)然则饮啄必异,嬉游每殊。伫栖心而自若,期顾敌而如无。日就月将,功尽而稍同颠枿(niè);不震不悚,性成而渐若朽株。(赋胸:提引、紧、长、隔,共42字)(七虞,无韵)

(4)已而芥羽讵(jù)设,雕笼莫闭。卓然之志全变,兀若之姿已致。首圆胫(jìng,小腿)直,轮桷(jué方形的椽chuán 子,)之状俱呈;觜(zuǐ,嘴)利距铦(xiān,锋利),枳枸(gǒu)之铓并利。(上腹:提引、紧、长、隔,共42字)(闭,八齐;致,利,四真,词林正韵,第三部。致韵)

(5)是以纵逸情绝,端良气全。臆离披而踵附,眸眩曜而节穿。惊被文而锦翼蔚矣,迷搴(qiān,拔取)木而花冠烂然。虚憍者怀不才之虞,安能自恃;贾勇者有攻坚之惧,莫敢争先。(中腹:提引、紧两个长句、一个隔句,共62字 )(一先,先韵)

(6)故能进异激昂,处同虚寂。郢工误起乎心匠,郈氏徒惊乎目击。澹然无挠,子綦之质方俦;确尔不回,周勃之强未敌。(下腹:提引、紧、长、隔,共44字 )(入声,十二锡,敌韵)

(7)其喻斯在,其由可征。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是则语南国者未足与议,斗东郊者无德而称。(赋腰:紧、长、提引、隔,共40字)(十蒸,能韵)

(8)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yǐ,斜靠)。块其形而与木无二,灰其心而顾鸡若是。彼静胜之深诚,冀一鸣而在此。(赋尾:起寓、紧、长、漫,共38字)(四纸,此韵)

全篇共354字。《木鸡赋》八段的句式分布分别为:发-漫-长-隔;提引-紧-长-隔;提引-紧-长-隔;提引-紧-长-隔;提引-紧-长-隔;提引-紧-长-隔;紧-长-提引-隔;起寓-紧-长-漫。很显然,这种排列就符合我们刚才所讲的“字少者居上,字多者居下”的原则,是一种金字塔形的排列。

赋体的分段,各有所归。但古赋段落有多有少。如《登楼》三段,《天台》四段。到现在,一般来说赋都分为四段:第一段为三、四对骈句,约三十字为头;第二段为三对骈句,约四十字为项;接下来就是二百左右的字为腹;最末约三十字为尾。赋腹又分为五个小段:开始是约四十字为胸;接着就是约四十字为上腹,再接着约四十字为中腹;再接着四十字为下腹;接下来约四十字为腰。都八段,段与段之间有换(转韵)和发语,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体式。

三、律赋的特点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律赋有以下特点:

1、限韵:一般限韵八个字,也不是一定的,从二到十都有。

2、篇幅:在300-400之间(出入不多)

3、内容:因为是朝廷以律赋取士,要的是治国之才。故而律赋重论述轻铺设。虽然也有描写风景与景观者,但多为托物伦理之作,不如骈赋所涉及的内涵宽广。

4、句式:“字少者居上,字多者居下”的原则下,律赋的句式的运用要灵活多变,壮句、紧句、长句、漫句(散句)、隔句,隔句包括: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一篇律赋要尽可能多地变换使用这些句式。当然骈赋也是要尽可能多地变换使用这些句式。

5、换韵:古人科考常限制八个韵字,在短短的300-400个字中,需用8个韵,而且一般要平仄换押。

6、关于“律”字:在原来骈赋的要求基础之上,因为古人的律赋,散句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所以我们要求律赋散句也要押韵。

7、律赋的虚词也要押韵:如上面《木鸡赋》第5段的“然”。《金在熔赋》第2段的“在”和第4段的“者”。

8、押韵的次序:押韵次序有次用韵和意用韵两种,前者太死板,我们作业采用的是后者。

9、律赋的押韵,平声韵一般就是押《平水韵》,仄声韵因为一个韵部的字数太少,可以押《词林正韵》。

四、律赋与八股文的区别

律赋写作要求很严格,一般八段八个韵,因此也被有些人戏称为“八股文”,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考试文体,流行的朝代也不同,前者主要在唐、宋,后者则在明、清。然而二者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具体地说,八股文若干方面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律赋。“八股文”是一个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综合性极强的考试文体,其主要构成要素也受到唐宋的律赋的影响。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搜有关“八股文”介绍,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八股文”是无韵的,而律赋是韵文类。也就是说,这对于考生的韵律知识要求亦不同。大家知道律赋定韵,定篇幅长短(通常300—400间),是为了考试后统一评审标准。虽然是大弊病,但是从公平考试的目的来说,是有可取的。

2)律赋出题取材广泛,极难猜中,并且就算蒙对了,你不可能连八字题韵都猜的出,而律赋一般是以题韵定韵的,那就是说,事先作好赋去考试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得手,这样的比试就需要真才实学了。而“八股文”发展到清代,常有富家子弟请“猜题高手”自四书中估题,得七八题目,然后请人作好让子弟熟背,这样去应考,竟然常有得手者。这个大家在电视剧中一定发现过。

3)它们都是用于应考的文体。主要表现在为评审方便而做出的一些限制上,但“八股文”在这个“目的”上已经发展到近乎变态的地步。而唐宋律赋除了限韵,限长度,要求声律和谐之外,其它并无大的限制,作者仍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据载明清许多“八股文”人,一旦中进士之后,终身便不再作八股文,而律赋在唐宋往往伴随读书人的一生。一直到明清虽然不考律赋,但明清律赋的创作,在数量上依然达到了历史高峰,这说明两者的文学生命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当然,这里只是就两种文体而进行泛比,不包括某些明清博古通学的名家。

而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律赋愈往后规矩愈复杂。至清代,确实有近乎“文字游戏”的味道了。那时期的律赋甚至常将题韵字强制放于每一段的末尾,完全不顾忌“顺乎文气”的作文要领。这一后来的弊病,直接导致了近代人对于律赋的偏颇认识,而将其当做一种彻头彻尾的“枷锁文体”的“八股文”看待了。这个学界亦诸多意见,我们就不再深究了。

本讲提纲:

一、关于限韵的补充内容

二、律赋各段句式的组成

三、律赋的特点

四、律赋跟八股文的区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