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62: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悠长
燥热的夏天终于失去了威力,气温开始缓慢地下降,风不再具有逼人的热度。昨天下午,文澜读书岛继去年在南宋御街小镇分享《绍兴十二年》之后,再一次走进社区,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古荡文化家园(西湖书房),分享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
昨天的阅读分享会有若干个第一:文澜读书岛第一次分享侦探推理小说,第一次和城市书房合作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更是第一次邀请自媒体达人作为分享嘉宾。这位自媒体达人是来自温州的wen子哼哼(我们简称她为“蚊子”)。她是一位拥有文学硕士学位的基层公务员,是今日头条、微博和百家号作者,多次获得过今日头条青云奖,写出过20万+爆款网文。
似乎和我一样,7年枯燥的基层公务员经历,并未磨灭她的文学热情。繁重的工作和家务以外,这位文学硕士依旧孜孜不倦地在头条、微博和百家号上撰写书评,分享文学史冷知识,偶然间被我发现,邀请来为读书岛分享这本钱德勒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
她昨天分享的题目是“《漫长的告别》‘非读不可’的3个理由”。她认为,钱德勒的这本小说是一本稀有的好书。因为它和100多年来的古典派侦探推理小说不同,其重心不在于设计“诡计”,而在于发掘“动机”。用钱德勒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犯罪动机”还给罪犯,而不只是给他一把匕首或者手枪。
她在分析了侦探推理小说的发展历史之后指出,在《漫长的告别》中,钱德勒用他的笔,揭露了一个城市、一个社会如何逼人犯罪的过程,具备了内容的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漫长的告别》看似是一部寻常的推理小说,挖到的却是文学的金矿。所以,雷蒙德·钱德勒成为唯一一位作品入选权威文库《美国文库》的推理作家。
然后,她分析了钱德勒作品的中心人物——私家侦探马洛,认为这种与古典派塑造的高不可攀的名侦探形象截然相反的平凡小人物,才真正让人看到社会和人性的大真相,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而这种共鸣,在福尔摩斯和波洛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这样一些独特、深刻的人物性格提升了钱德勒侦探推理小说的文学格调。
最后,她分析了《漫长的告别》中那种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漫长的告别》每一章,都是靠对话推进情节的。在对话的空隙中,钱德勒穿插了很多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自然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形成了一种洗练、简洁、精准、锐利为特质的语言风格,被后人称之为“钱德勒式文风(Chandleresque)”。
听完“蚊子”的分享,我也谈了阅读《漫长的告别》和策划昨天这场分享活动的感受。之所以选择一部侦探推理小说来分享,目的是拓宽读书岛书友的阅读面。我一直以为,阅读应该是宽泛的,尤其是阅读推广活动,不应该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经典作品要读,畅销作品要读,其他的好书也要读,侦探推理小说无疑是一个值得阅读的类型。今后读书岛还会继续选择优秀的侦探推理小说来分享。
如今是移动互联世纪,是新媒体时代,邀请一位自媒体达人来分享,从年轻人和新世纪的角度解读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作,无疑是一种时髦又正确的方式。经典作品之所以有持久的生命力,因为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观感。就是这些不同的观感,令经典作品常读常新,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全新的阅读意义。
昨天的阅读分享会穿插了来自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的6位朗读者的朗读,用《漫长的告别》中的精彩段落,印证“蚊子”分享的观点。有声阅读和分享讨论的结合,是文澜读书岛竭力追求的阅读方式之一。尽管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摸索,但这种诉诸于听觉的阅读和分享方式,毕竟已经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学和阅读的另一种魅力。我们会继续坚持和完善。
昨天分享会上,书友姚文明说的几句话,我特别赞成。她说:“碎片化时代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或随大流往前,或逆流往后,做特立独行的自己。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对一本书的感受和触发点都会不一样。通过今天的分享,我或者其他读者就可能会选择一个整块的时间,来慢慢品读这本书,和作者钱德勒建立一种新的联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始。正如刚才‘蚊子’所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悠长。”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热。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唯一的理由。退休之后,做读书岛活动,是因为爱阅读,爱文学。当了7年公务员,单位和家里的活累到半死,还有劲写自媒体,有劲半夜给我发来文稿,周末从温州赶到杭州作没有报酬的分享,是因为爱阅读,爱文学。3年里,数以百计的书友聚集在一起,春夏秋冬,日晒雨淋,读书,交流,讨论,也是因为爱阅读,爱文学。
刚刚在澎湃新闻上看到一篇英国作家尼尔·盖曼的演讲稿,题为《为什么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图书馆、阅读和白日梦》。其中有一句话非常好,我把它贴在这里,与所有热爱阅读的朋友共勉:阅读小说,以阅读为消遣,是一个人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仅此而已。(本文图片摄影:尹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