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重走霞客路 出行日记 2020年第35期(总518期)
出行日记
洪惊涛
2020年5月2日 晴
经过一年多断断续续的商议,《文化安顺》重走霞客路于今天终于启动。事前,编辑部于4月23日委托其斌兄对《徐霞客游记》黔游记中的有关部份做校证,将途经安顺段的线路作标注。其斌兄甚是上心,便在次日即24日将校对稿及线路图发给了我,详细到每个村寨的地名与里程。只不知经过数百年的变迁,村寨尚在否?地名改否?但这也是我们的重要目的,重走霞客路便是考察徐霞客行走安顺段的村庄古建、山川洞穴及乡风民俗。
今天一早,我们一行十六人分乘四辆车从安顺东站上高速至广顺东站集合后同往长顺白云山,行程七十余公里。白云山虽不属安顺地界,但据《游记》记载,徐霞客曾在此山白云寺留宿两晚,从这里走平坝进安顺。因此,我们把白云山定为此行的首站。
白云寺侧门
导航直接把我们带到白云寺大雄宝殿旁的停车场,殿旁有一门,应为寺庙侧门,额书“白云寺”。下车后,但见山门紧闭,贴有通告,原来因疫情期间,宗教场所不能开放。正当我们踌躇之际,发现旁边一三层建筑可以穿过,建筑内门窗俱损,满地垃圾,中间小院野草遍地,还有些东倒西歪的餐桌餐椅,原来是白云寺的“饭堂”,看似烂尾楼一般,只是为何如此景象,不得而知。
白云寺山门前远眺
穿过“饭堂”,绕到大雄宝殿的另一侧,放生池旁有“白马洞”指示牌,传为建文帝曾在洞中养一白马而得名。但我等皆未见洞口在何处,便疑为在大门紧闭之内。旁又有佛塔,虽已坍塌,但可猜想出当初的雄壮。塔下右转有一墓,碑为清咸丰三年(1853)所立,墓文清晰可见,上刻“临济正宗三十四比丘祖上寂下映桂月大和尚”。再往下行便是地藏殿、天王殿,殿前一山门上有匾额正书“白云寺”,正是白云寺之正山门。门前丈许石台,正好可极目远眺。两旁石阶左右曲折,直达山底,深不可测,有数百级。远处群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层次分明,望之如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意境。远眺良久,沿石阶往下四五十级,左边一小路口又见“白马洞”指示牌,盖以为从此路可回,遂向前行。一路上苔痕阶绿,滕萝茂盛,幽静而深远。但行得数百米,仍未见白马洞,且山路崎岖往下,似为下山之路,不得已而返。
白云山小径
众友返至天王殿前小坐,我一人先行至停车场,已大汗淋漓,乃坐寺侧门旁“紫荆潭”边小憩,传闻此潭为建文帝洗浴之地,我也只能洗洗手,沾点龙气。这时一女居士走来打开寺门,我上前打听卫生间的去处,她表情木然地向我身后一指“对直往左就是”,然后匆忙入内,关闭寺门。我反身按她的指引往前走,哪有什么向左之路,反而右边一条小路可上行,并有标牌指引,是为潜龙阁、天子洞。据《游记》记载,徐霞客至白云山,曾登“潜龙阁”,憩“流米洞”,观“南京井”。“流米洞”又是何时改作“天子洞”?应也与建文帝之传说有关。此次出行,皆闻民间传建文帝,而不知徐霞客,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紫荆潭
“南京井”位于上山来的公路旁,我因驾车,只好任由众友先行参观。
下得山来,至白云山镇午饭,点了数斤干锅马肉。天气炎热,几位酒友大呷冰镇啤酒,细嚼马肉,不亦快哉。我又因驾车,不能与他们同乐,扒两碗米饭以充饥。
饭毕,问清店家“谷增”的去向,便立即出发。
谷增即为《游记》记载之谷精,朱惠荣《徐霞客游记全译》注:“今作谷增,在长顺县东北隅,改尧稍东。”是徐霞客离开白云山后的第一个村寨,现为改尧村谷增村民组。
谷增硬化路纪念碑
进村后,幸会黎姓村民组长,与之交谈后得知谷增为苗族村落,自称为彝苗,黎姓为该村大姓。但几乎已无人能讲苗语。我们拿出打印好的《游记》咨询从白云山走该村的古道,该男子却不知徐霞客,误认为我们打探的是某皇帝的足迹,指着村北说,从村后山有一条古道直通白云山。在我们的要求下,他爽快地引领我们穿过村寨,沿石路上行。一路上有大块的青石经过数百年路人的踩踏已变得异常光滑。到了后山,他介绍说爬上山脊之上便可看到白云寺。虽然这时骄阳似火,但我们听后却兴奋不已,跟随黎姓男子直接上到山脊。果然见前方山中绿荫深处泛出金光的白云寺。从这里远眺白云寺,金碧辉映,气势宏伟,实不像早上我们游览的冷静、有些破落的白云寺。又听闻谷内有一寨名唤永丰,我们便认定当年徐霞客就是从白云山走此道至谷增。因《游记》云:“十八日辞自然师下山,一里阗,抵山麓,西一里半,有数家在南麓,为永丰庄,皆白云寺中佃户也。”
谷增后山脊远眺白云山
在山脊合影留念后,我们原路返回谷增。《游记》又云:“从村(谷增)西转,又截坞而下,一里转入山峡,有溪自西南而北,即从北峡而东去,是水车坝之上流也。”我们寻思一二里之程,便可寻得溪流,不如顺着路径走一趟。于是,不愿走的便在原地休息,我与兴平、厚林、辉伦、文杰、宋二哥等兄从村西转,顺着古驿道前行,但只走得二三里路后,仍不见转入山峡的可能,只好返回谷增。
谷增古驿道
此时已是下午5时,遂回平坝,好友焦玉卿兄已在张玉满鹅肉馆订好餐等着我们一行。当夜,宿平坝。
2020年5月3日 晴
《游记》载:“有村在北山之嘴,曰狗场堡,乃汤吏部之佃苗也。村西平畴一坞,为膏腴之壤。欲投之宿,村人弗纳,曰:西去二里有村,亦汤氏佃丁,其中可宿。乃复西循平畴北陇行。”我们早起至南桥牛肉粉馆吃过早餐后,经羊昌、高峰前往狗场堡,欲寻徐霞客在安顺留宿的无名小寨。
接近目的地时,导航总是带我们四处转悠,经多方询问,才到达狗场堡。原来,因贵安新区建设,老寨已被一条宽阔的高峰大道所占,新寨建在大道旁边,《游记》里记载的景色也已时过境迁。在村头与一老者攀谈,亦不知徐霞客,仍认为我们是寻访建文帝遗迹。但交谈中得知狗场堡东方约三公里便是猪槽堡,我们乃反向驶向猪槽堡。
龙泉寺旁水池
猪槽堡四面多山,座落山槽之中,宛若猪槽,现已改名朱朝堡。一进村寨,路边一水从上而下,清澈见底,行不几步,有一小池,同行三小孩兴奋不已,在池边玩耍甚欢。水池旁边有一寺院,石门上刻“龙泉寺院”,山墙做工精细,石石之间堆砌整齐,几无缝隙,寺门紧锁。幸有村中好心大嫂帮我们打开门,得以入内。进入寺门,是一宽大庭院,均由石板铺地,现杂草丛生。里面有一大殿,木砖结构,已破烂不堪,殿前立一石碑,依稀能辨别为“道光二十”等字。据此猜测,此寺建于清道光时期,但不知何时变得如此破落。
龙泉寺
出寺顺石墙右行十余米,是一石拱老寨门,与寺院相连接,高宽均约二米余,进了石门,寻得一户人家打听,方知此为古驿道,穿寨而过是通往狗场堡的老路。这又让我们兴奋起来,这难道是当年徐霞客走的古道?我与宋二哥、厚林往前再探寻。我们顺着青石板路一直前行,一路打听,均落实此路可通狗场堡,且可行车。我们便决定从此路回狗场堡。遂寻路回去与众人集合。
老寨门
快行至龙泉寺时,发现一潭,曰龙潭,原来有暗河从此涌出。龙潭原是寨人取水之地,现已通自来水,用铁栅栏护了起来,寺门旁的小池实为此潭水涌出后村民修的“井”,现饮自来水,“井”成了村民洗衣的池子。
龙潭
《游记》记载:“(猪槽堡)路直西逾小脊而下,三里,则坞开南北,路交‘十’字于中,乃横截之,渡一小水。半里,有堡在西山上,曰柳家堡”。我们驱车沿古驿道开行,行不多时,便见左面山中有一村寨,我与其斌同车,便问:“这难道就是柳家堡?”惜道路狭窄,无停车之地,再者已过中午,大家又累又饿,没有下车详查。
车再过狗场堡,没有停留,直接往高峰午饭。饭后,已近四时,本想顺访高峰山,但因道路施工,只得回安顺。此番重走霞客路告一段落。
此次霞客行,虽未访得徐霞客留宿之小寨,计划中的九家堡、洛阳桥也未及得行,但活动能得以启动,也算开了好头,也为后面霞客行取得了经验。
重走霞客路,我们可去品尝霞客路上的美食,体会霞客路上的风土人情,领略霞客路上的自然风光,探寻霞客路上的古迹。重走霞客路,或许还能让我们这个团队在过程中更加互助互爱,学会坚韧不拔。
· 作者简介
洪惊涛:长期从事蜡染事业,现为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安顺学院兼职教授、安顺开发区美协主席、安顺开发区蜡染艺术协会会长。
2020年5月
值班编辑:柴其斌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