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度切入 凸显特点 |《油锅中的年》程钰涵

精写作  社团星辉

油锅中的年
山东招远十六中初三(5)班 程钰涵
小年一过,全家就忙活开了,做炸货便是诸多事项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点明题意,引起下文】
这等手艺活,一般是由女人们来对付。头发一绾,袖子一撸,撮几把面粉熟练地撒在面板上,面团与刀尖在手中灵巧地翻动着,估摸一两个钟头后,炸货的雏形就现了。【一“绾”、一 “撸”、一 “撮”、一“撒”,动词运用准确、实在】各种形状的面团掺了芝麻与南瓜泥在油锅中翻腾,金色透明的油泡似乎幻灭着各色的光,柔和得如春日的云。一层层的水雾包裹了窗户,只剩下屋内的油香与锅内的一串诗与歌。【巧用比喻,化实为虚,启发想象】【做炸货——准确、生动】
漏勺还未沥干油,心急的早已用手抓来吃,来不及叫唤,嘴里却早已烫起燎泡。微微泛光的炸货用两根筷子一撕,哗——热气与香气就一并涌出来了,露出白白的多孔的面,满怀期待地放入口中,嫩如春柳,酥如春土,似破茧之蝶,似门帘轻拂。其虽无华,但亦为玉盘珍馐矣。【吃炸货——细腻、形象】
除夕的年夜饭后,同干果糕点端上的炸蕃叶,总是很受欢迎,奶奶每次都会很自豪地将炸蕃叶摆在中央:“快都尝尝俺炸的蕃叶!中看又中吃!”窗外的烟花与鞭炮响彻整夜,家人们津津有味地品着零食,几个瞌睡的孩子打起了盹,又被大人叫醒,给拎到摆着红烛和祭品的桌前,对着大大的宗谱磕头。孩子的脑门贴在地上久久不起,凑近一看,竟是跪在地上睡着了。镀上了一层金粉的大元宝盆里烧着一沓黄纸,几个奇怪的字符在火光中若隐若现。散漫着淡淡油香的除夕与钟声便不知何时一齐消逝了。【吃着炸货过大年】
正月招待客人的主食就包括炸面鱼和炸豆饼,放入锅中熥一熥,风味犹存。就着几大盆卤好的蔬菜酱肉,也能使亲戚客人大为称赞。孩子们总归是坐不住的,一手举着一根面鱼,一手扒拉着压岁钱,心里打着小算盘;小一点的又疯又闹,冒了一身热汗,还不免要把啤酒瓶带倒,涌出一片白沫。鞭炮依旧不停歇,几个胆大的在楼下玩鞭炮,窗台上就多了几个脑袋,惊喜的欢呼声络绎不绝。【用炸货待客】
最近几次过年,奶奶总是与我提到她小时候过年时的情形,天天盼着炸面鱼儿——在那时可算无上妙品,也更是人们美好感情的寄托。但现在天天可以吃到,似乎也就少了那么些味儿。物质标准高了,一些独特的情感也似乎淡了。我想这也许便是文化传承中被时代抬高的成本。各种复杂的情愫在历史长河中会被过滤,习俗的零件在劳碌奔波中会生锈,最为淳朴的情感与初心在尘世中一点点掺进灰尘,文化的传承在精确到秒的时间表中也显得极其敷衍,奶奶的叹息沉重得亦如七十年岁月的情感历程。这到底是不是必然?【由叙到议,今昔对比,生发感慨】
本来独一无二的,不应成为被时光湮没的。亦如油锅中的炸货与年。需要用心,才能回到文化的起点。【照应文题,升华感情,揭示主旨】
(指导教师:刘玮琰)
石榴新蕊文学社

石榴新蕊文学社是由招远第十六中学校办公室直接领导,由专门教师带队指导,学生自愿参与的校园文学社团。文学社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社团成员。每周定期活动,内容包括朗诵、阅读、辩论、演讲、征文比赛等。同时,文学社负责校园期刊的编辑制作,社团成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读写能力和文学素养。

“赛作文”点评

“油锅中的年”,这题目意蕴颇丰,耐人寻味。读完文章,让人明白了做炸货过年的味道。文章点明题意后,首先描述了过年做炸货的场景,接着描写吃炸货的乐趣,又写了吃着炸货过大年和用炸货招待客人的场面,最后通过过年的今昔对比,感慨文化习俗初心渐失,启发世人“需要用心”“回到文化的起点”。文章内容充实、具体,从普通的过年做炸货的习俗,联想到传统文化的失落,立意深刻,境界高远。细节描述生动具体;语言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

写法借鉴:言之有物,妙笔生花。
所谓“言之有物”,就是文章或讲话内容具体、充实。一篇文章,只有具体、充实的内容,才能给人真切的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重点表现“油锅中的年”,突出过年做炸货、吃炸货、用炸货的年俗文化,小作者善于全面调动读者的感觉器官,去感受过年中的这一道特殊的风景,一个个场景描述得活灵活现,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1)可视之物——视觉调动。写女人们做炸货,“头发一绾,袖子一撸,撮几把面粉熟练地撒在面板上,面团与刀尖在手中灵巧地翻动着,估摸一两个钟头后,炸货的雏形就现了”,“绾”“撸”“撮”“撒”“翻动”,一系列动作连贯、自然、准确、生动,表现了女人们的心灵手巧,把做炸货的场景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写过年烧纸,“镀上了一层金粉的大元宝盆里烧着一沓黄纸,几个奇怪的字符在火光中若隐若现”,元宝盆是“镀上了一层金粉”,烧纸是“一沓黄纸”,有几个字的纸在火中燃烧是“在火光中若隐若现”,事物的色彩、形态表现具体、实在。
(2)可听之物——听觉调动。写吃炸货“微微泛光的炸货用两根筷子一撕,哗——热气与香气就一并涌出来了”,刚刚出锅的炸货,里面充满热气,一旦撕开,热气从里面涌出来,有声音“哗——”,让读者听到了。过年时节,奶奶炫耀自己的手艺,“奶奶每次都会很自豪地将炸蕃叶摆在中央:‘快都尝尝俺炸的蕃叶!中看又中吃!’”奶奶说的话语我们听到了,她的得意与自豪,我们也体会到了。另外还有“窗外的烟花与鞭炮响彻整夜”,“几个胆大的在楼下玩鞭炮,窗台上就多了几个脑袋,惊喜的欢呼声络绎不绝”,鞭炮的声响,孩子们的欢呼声,这些都是通过调动读者的听觉去感受的。
(3)可嗅之物——嗅觉调动。炸货刚出锅“一层层的水雾包裹了窗户,只剩下屋内的油香与锅内的一串诗与歌”,做炸货油香四溢,闻之陶醉。同样,吃炸货也很享受,“微微泛光的炸货用两根筷子一撕,哗——热气与香气就一并涌出来了”,感受着小作者的感受,不禁也让人垂涎欲滴。
(4)可想之物——想象力调动。表现“油锅中的年”富有魅力,作者不仅直接描述诱人的炸货,还运用一些修辞手法,通过对语言的加工、锤炼,启发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如描写做炸货的过程,“各种形状的面团掺了芝麻与南瓜泥在油锅中翻腾,金色透明的油泡似乎幻灭着各色的光,柔和得如春日的云。一层层的水雾包裹了窗户,只剩下屋内的油香与锅内的一串诗与歌”,写油泡在沸腾中不断产生、幻灭,作者用“春日的云”突出其柔和之状;写锅内面团翻滚变化,用“一串诗与歌”,化实为虚,让人浮想联翩。再如写吃炸货,“满怀期待地放入口中,嫩如春柳,酥如春土,似破茧之蝶,似门帘轻拂。其虽无华,但亦为玉盘珍馐矣”,用“嫩如春柳,酥如春土”两个比喻,表现炸货的质地又嫩、又酥,松软可口。用“破茧之蝶”“门帘轻拂”,描摹炸货油炸后的迷人形态。这些描述,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在思维中体验。
言之有物,是对文章内容、文章语言提出的要求。它的核心要求是具体、充实。具体,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抽象,不笼统,细节很明确;二是指实际存在的,真实的,特定的。所谓的充实,就是内涵丰富,信心量大。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
A.我手里有一个苹果;
B.我手里有一个大苹果;
C.我手里有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D.我手里有一个又红又大的清香四溢的苹果。
A句中,我手里的苹果只有数量,没有别的信息,读者对苹果的感受是空虚的,抽象的。往后,随着有关苹果内涵的增多,读者对苹果的感受也越来越清晰、全面。到D句,我们对苹果的颜色、形态、气味都有了感受,这就是具体。在日常的中学生习作中,经常发现不少同学的作文,缺乏实质性内容,水分太多,干货甚少,内容空洞,描述抽象。阅读文章,引不起兴趣;读完文章,留不下印象,这主要就是言之无物。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体悟,缺少写作素材的必要积累,缺少写作的真正动力,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作文时或无病呻吟、生编乱造,或草草而就,敷衍了事。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如有所感兴,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于情趣的自然。”“本于内心”“发于情趣”,这应成为写作的原动力。写作成文,应成为本身能量的自然释放,自身思想的自然流露,自我情感的自然表达。只有言之有物,方能妙笔生花。希望大家积极投入生活,真心体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在阅读中丰富,在练笔中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