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干货分享 | 高效利用思维导图能让学习和工作事半功倍

后台经常有学生党小朋友问我学习到一段时间就会遇到瓶颈期,总是疏通不顺畅,久而久之就对学习没了兴趣,要怎么办?学习一门新知识茫然无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怎么办?思维导图了解一下,其实很多同学拿到作业要求之后,往往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或者写写停停,有没有灵感完全随缘。这种不连贯的思维方式很难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的。思维有断层,就导致了文章有断层,那么老师在批改时就会觉得你的作业毫无逻辑,像是被拼凑起来的一样。这样的作业很难取得高分。

这个时候,如果在真正动笔之前能先画一张思维导图,那么上述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会立竿见影地提高分数。一张好的思维导图绝对会让你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01

什么是“思维导图”?

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身兼国际奥运教练与运动员的顾问、也担任英国奥运划船队及西洋棋队的顾问;为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的会员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创建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开始是被用于帮助有学习障碍的人,但后来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利用于学科教学。新加坡甚至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课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陆并逐渐流行起来。但就我观察来看,大多数人对思维导图的印象还停留在概念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运用自如。

其实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大部头书上的关键词、一些数字、符号,甚至是厨房里的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处理。在制作一张思维导图时,我们被被迫去思考两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是从属?是并列?还是递进?这种强迫性的思维过程在无形中就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展示了主题(topic)和论点(ideas)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反映出写作过程中你的有效思维逻辑。所以,画思维导图的时候,要突出逻辑联系,文字要尽量简练,多使用关键词。

比如在绘制上面的这张主题为“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时,我们就被迫去思考它的“planning”、“creativity”、“productivity”、“collaboration”、“benefits”五大维度。我们大脑不断在提醒我们快点把这些空白地方填满,这就是被迫思考的过程。

而神奇的是,这种连接方式也是我们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组成形式。所以,思维导图的构成和我们的记忆成天然的同步关系。而且,人对图象的记忆和注意程度远远大于文字。我很多用了思维导图的学生都会来反馈说,在期末考试之前把章节的知识和概念制作成一张思维导图,记忆效率大大提高。

02

什么时候能用到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特别适合来做学科笔记、书籍阅读、头脑风暴、旅行规划、会议记录。

对于思维导图初学者而言,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熟知的事物或理论制作成思维导图。例如,将自己经常读的一本书制作成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不要拘泥于形式,也不要过于追求形式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思维模式处于一种被激发和完全开发的状态,这时候,思维就会更为开阔。还有学生党,听课需要做笔记时,思维导图总能让你高效地记下更多有用的知识点,而且能让你的大部分精力始终放在听课上。很多时候,作业要求不仅仅是一个题目,它还会有很多小的要求,这时候你也可以把文字性的作业要求转化成思维导图,防止遗漏得分点。在复习考试的时候,一张思维导图也能帮助你把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宏观上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你的复习效率。

华罗庚说:“要把书读薄,然后再读厚。”这句话和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一致的。要把一本书变成一张薄纸,首先应当浏览全书。书的主要结构和章节标题就是思维导图的主要分支,比如“情节”、“背景”、“语言”、“人物”、“主旨”,它们从中心图形发散出来。中心图形可以是概括全书内容的主题,也可以是这本书的插图。然后再通读一遍全书,把细枝末节的地方以新的分支绘制到思维导图上。你可能需要仔细读几遍全书来修改这幅思维导图的结构和细节,直到你一看到这张图时就能回忆起全书的大致结构和内容。

制作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原则是运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所以,就某一个关键词所制作的一个思维导图一定是一个既具有逻辑性(归纳、演绎、类比),又具有发散性的,充分体现制作者个性化的围绕关键词的展开的概念关系图。

头脑风暴的核心思想是自由畅想和尽量追求想法的数量,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这同样也非常适合制作思维导图。

03

思维导图长什么样?

所有Topic的展开方向,都可以归类为How、Why、Who、What、Where、When。所以,你可以用它们来不断拓展你的Main Idea。

一个最基本思维导图模型

04

如何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 手绘:

传统的思维导图是百分之百手绘的,同时还要辅以多种色彩和多样线条,以及生动的配图。

a. 把主题(Topic)写在一张纸的中间位置。

b. 用线条、箭头、框图或者树状图、鱼骨图来把主题拓展成多个小的方向,清晰地展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先后顺序。

c. 别把思维导图画成了艺术作品。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一是要简洁,二是要快。因为一般我们在构思一个文章的时候,很多灵光乍现的想法会转瞬即逝,当多个想法一起出现的时候,最好以最快的速度在导图上把他们联系起来。

d. 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想法。比如,蓝色的ideas可以代表“必须要写进作业”的想法,黑色可以用来给ideas做简单的注释,红色可以记下自己拿不准的、需要和老师同学们讨论的点。不过一定要注意一致性,别最后把自己弄懵了。

e. 别把纸上的面积都用了,留点空白以备以后的修改和添加。

// 非手绘:

传统的思维导图使用者非常看重导图的精致和完整,就像对待一件他们思维的艺术品一样。但是我不建议大家效仿这种仪式感特别强的制作方法。

一是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画家,能够保证制作的导图足够赏心悦目。我见过很多学生因为自己的绘画功底不好,就放弃了思维导图。

二是因为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以免疫学为例,众所周知,免疫学的知识点十分细碎庞杂,而且每个章节间互为补充。如果学生用纸笔制作思维导图,那他们将面临的修改工作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都会建议他们使用一些思维导图软件,这样既修改起来方便,制作的时间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我几乎用过市面上所有的思维导图软件,下面推荐给大家我认为比较好用的几款。

Xmind的用户界面是最美观的,优化也是做的最好的。不仅可以绘制思维导图,还能绘制鱼骨图、二维图、树形图、逻辑图、组织结构图(Org、Tree、Logic Chart、Fishbone)等结构。并且,可以方便地从一种结构思变到另一种结构。不仅如此,还可以混用不同结构。这款思维导图的安装很方便,打开就是中文版。缺点是Xmind提供了过于丰富的模板,让新手看起来眼花缭乱,使他们往往过度重视形式,而忽略思维导图的本质。

Mindmanager几乎是和Xmind旗鼓相当的一款软件。相比Xmind来说,Mindmanger可以把导图转化为多种格式,包括pdf,也很方便演示。缺点是它的安装很麻烦,而且也不能像Xmind一样把多张思维导图集合到同一张,建立起新的联系。

其他思维导图软件如Freemind(界面过于老旧)或者mindnode(只能在苹果系统上运行)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短板。我建议思维导图新手多下几个这样的软件,从里面挑出一个用得顺手的,并坚持用下去,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05

举几个栗子

可以看到,这张导图用了好几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了一个大的分类。当然了,里面那些可爱的简笔画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制作PPT时都是先打印一张上图。这时大脑还是比较混乱的,但先把想到的点一个个写在n次贴上。然后把n次贴一张张贴到思维导图的对应位置。因为前后顺序经常会调整,用n次贴和思维导图就会既方便又清楚。想学习提高PPT技术的可以看看这个:学习干货贴 | 3小时Presentation/PPT速成手册

写essay和report无从下手时,我都是利用上面的这个思维导图。记住,千万不要在还不清楚的时候盲目罗织句子。辛辛苦苦凑出来的几句可能最后都删掉了。按照上述图先把思维理顺了再动笔。【学习干货分享/英语】如何在10小时之内高效的完成一篇essay

总而言之,下次写东西之前先花一些时间构建一个科学的思维导图,这会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思维导图中的线条和箭头,会让你的文章更加严谨、富有逻辑性。你要知道,老师也不是超人,很多时候他们没法理解学生“跳跃式”的思维。连贯的思维、逻辑严密的文章结构,会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进而得到更高的分数。工作上也是如此,好的逻辑思维能让工作由繁变简,向上级领导汇报时也会更加自信。


· 好文推荐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