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被病名耽误的小孩
The End The Doors - The Greatest Songs of the 1950S & 1960S - Volumes 1-12 (The Complete Compendium Anthology plus Bonus Volume of One Hit Wonders)
袁仲卿乃郎。入水捉彭蜞为戏。偶仆水中。家人救出。少顷大热呻吟。诸小儿医以镇惊清热合成丸散与服二日。遂至昏迷不醒。胸高三寸。颈软头往侧倒。气已垂绝。万无生理。再四求余往视。诊其脉。止似蛛丝。过指全无。以汤二茶匙。滴入口中。微有吞意。谓之曰:吾从来不惧外证之重。但脉已无根。不可救矣。
一赵姓医曰:鼻如烟煤。肺气已绝。纵有神丹。不可复活。
余曰:此儿受证。何至此极。主人及客俱请稍远。待吾一人独坐。静筹其故。良久曰。得之矣。其父且惊且喜。医者愿闻其说。余曰:惊风一证。乃前人凿空妄谭。后之小儿受其害者。不知几千百亿兆。昔与余乡幼科争论。殊无证据。后见方中行先生伤寒条辨后。附痉书一册。颛言其事。始知昔贤先得我心。于道为不孤。如此证因惊而得。其实跌仆水中。感冷湿之气。为外感发热之病。其食物在胃中者。因而不化。当比夹食伤寒例。用五积散治之。医者不明。以金石寒冷药。镇坠外邪。深入脏腑。神识因而不清。其食停胃中者。得寒凉而不运。所进之药。皆在胃口之上。不能透入。转积转多。以致胸高而突。宜以理中药。运转前药。倘得证减脉出。然后从伤寒门用药。尚有生理。
医者曰:鼻如烟煤,肺气已绝。而用理中,得毋重其绝乎。余曰:所以独坐沉思者,正为此耳。盖烟煤不过大肠燥结之征。若果肺绝,当汗出大喘。何得身热无汗。又何得胸高而气不逼。且鼻准有微润耶。此余之所以望其有生也。于是煎理中汤一盏与服。灌入喉中。大啖一口。果然从前二日所受之药。一齐俱出。胸突顿平。颈亦稍硬。但脉仍不出。人亦不苏。余曰:其事已验。即是转机。此为食之未动。关窍堵塞之故。再灌前药些少。热已渐退。证复降序。乃从伤寒下例。以玄明粉一味化水。连灌三次。以开其大肠之燥结。是夜下黑粪甚多。次早忽言一声云:我要酒吃。此后尚不知人事。以生津药频灌。一日而苏。
案出《寓意草》,喻昌。喻嘉言,毋庸先容。医名卓著,冠绝当时。前在崇祯,科举事上,白蜡明经。王朝晚期,兵燹连绵,喻氏隐遁修禅。天下初定后,下山,移迁虞城行医,即常熟。
提到彭蜞,江苏人恐怕一眼看出,故事发生在江苏。那里水乡此物多。
小孩抓小螃蟹,溺水。救出尚活,高烧半昏迷,哼唧。医生镇惊清热。昏加重。胸口肿起三寸。“颈软头往侧倒。气已垂绝。”千金吊,按一般经验,很危重。人这个皮囊,靠气撑起来,尤其脖子就是一根大管子,没有足够的气与精髓,蔫。头倾。所谓垂头丧气。要么因气闭塞而不行,要么内近绝,竭。
喻昌出场救火。初看也觉得难。“诊其脉。止似蛛丝。过指全无。以汤二茶匙。滴入口中。微有吞意。谓之曰:吾从来不惧外证之重。但脉已无根。不可救矣。”他说的没错,即便一些外象看来很严重,只要胃气还在,生机就在,希望则出。不过脉证危象,事悬。同时在场的赵医生也说,没救了,鼻子看起来发黑,应肺气绝,这等惊风,神仙也不行。
一般说来,中国人情社会,很难做到开门见山讲实情,尤其出诊看病,切个脉,直接告诉别人,你快死了。中国人,古往今来,习惯先兜个圈,目的是为稳定情绪,等到大家情绪相对稳定,才方便讲真实情况。小孩子病重至此,赵医生在旁说,肺气绝了,死定。家属一听,怎么不是煤气没了,煤气没了我交钱,你说的肺气没了,意思是肺烂还是发烧烧穿?讲清楚点。赵医生,没办法,不知道怎么讲。
喻医生,诊一轮,说我一点也不怕看重病。
家属一听,看来有希望。接着,喻言,最佳时机多少错过一些,不免遗憾。等等,我想一想,一个孩子怎么会遇到此等悲惨,照理不应该。大家给一点独处时间与我,现在我的头脑也有点乱,思路不够清晰,容我细思。
这里有个细节。说明喻先生,心里大概揣测到生机还不全无。真的没救,不必费那个功夫打太极。要怎么救,思路很重要。这里的推托拉,目的在于观察时势。
“良久曰。得之矣。其父且惊且喜。”喻先生短暂闭关,出关,对小孩父亲讲,我来了,刚才是有点累,毕竟看到孩子病那么重,心痛,我自己也出一身汗,你家椅子舒服,茶也好,多谢款待。我打坐以后,神清气爽,有个事情要跟你讲。
首先,别太在意病名这个事。换成今天的语境,有的中医对家属说,别慌,你们之前在医院做的化验,什么细菌性感染,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以及所谓脑脊液异常改变,还有你再看神经系统检查中,出现病理性反射,这一系列病理产物,都是表面现象,中医看来,不过热、痰、惊、风相互影响的结果。那能不能治呢,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我们要处理的是引起这些的根本原因,不要见惊就一股脑儿镇惊,见热就一味清热。
当时喻先生说了什么?在他附记中提到对于所谓惊风的本质,对于妄造病名的厌恶。
“设当日直以四字立名曰热痰风惊。则后人不炫。因四字不便立名。乃节去二字。以惊字领头。风字煞尾。后人不解。遂以为奇特之病也。且谓此病有八候。以其头摇手劲也。而立抽掣之名。以其卒口噤脚挛急也。而立目邪心乱搐搦之名。以其脊强背反也,而立角弓反张之名。相传既久,不知其妄造。遇见此等证搐,无不以为奇特。”
喻先生等于是在说,有时瞎割裂整体地制造病名,看起来很有知识的样子,实际上,不过是低水平地复杂化,浪费资源,纯粹割人韭菜。不把病名取得吓人点,能体现医生的技术?都知道是层窗户纸,还赚钱?别人要是觉得问题简单,又怎么甘心花钱?所以,营销点病名,符合资本运作需求。时间一久,后人也都被带到了沟里。直接按照所谓病名之下的标准化诊断套路,见症状治症状,导致金石药、风药、虫药、温厚腻补药等滥用,况且这些药价格也高。
说到心痛处,也许喻先生会拍案而起,抱拳向天:老夫知,医道已微,诸野千里之远,百数年间,是有明白人几个,可也没法讲给所有人听。所谓惊风,实际没有那么多花头,小孩腠理未密,易感冒风寒。有的因风寒入太阳经,所以筋脉发生挛缩。或者本身积食,遇到外感。身体发烧,是本想利用体表皮肤排邪,由于不该汗的误汗,该汗的却攻下,种种误治造成邪不去,高烧不下。因此津液虚。人身津液就那么多,主要先配给内脏,再其次外部肢体,变少时,外部自然获得变少,因此津液虚,虚则抽动,目的是尽量靠兴奋的方式,抽调尽可能多点的气血津液。
明明一个感冒误治引起的问题,偏偏安上令人心中重负的病名。将感冒误治,混同于那所谓的真正的情志惊恐之病。文字误人,也是人自误而已。喻先生要是看到今天这般比石榴籽草莓籽还多的病名,会作何想?
小孩的父亲有点懵。但能体会到,这是好大夫,至少那么耐心朴质解释一番。不像有的人直接来句,快死了。
喻医生继续说,被病名和表面现象害死的人不要太多。“不知几千百亿兆。”接着,开始讲故事。以前自己也因这等事,和同行争论,当时专业不够好,想讲也讲不清。后来看方中行的书,恍然大悟。现在也觉得,没必要和同行争论,毕竟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认知中看问题,我现在呢,别人说一加一等于六,也懒得辩论。但看病,对你们家属,遇到能够讲道理讲得通的,特别愿意把心里话讲讲,毕竟你们有知情权。方中行你听说过吧,伤寒大家,他自己妻子和子女因为别人误治,都不幸走了,所以自己发奋学医,最后成为一代大师。
小孩爸爸:嗯,好像你们学医的人里,因为自己生病看不好,或者家里人被庸医害死,之后发奋学医有成就的不少。我知道张仲景就是。
喻:医圣当年,诶。看方先生的书,感觉人不再孤独,我们学医,看前辈医案医书,有时就感觉老朋友聊天,像你我今日这样亲切。战友和道友是少,但总归有。
小孩爸爸:要是我儿得救,无以回报。你我现在就像兄弟一样,没什么话不能说的,先生想说什么说什么,直言便是。
喻这个案子,当时带了学生一起出诊。在原书案后有附记。在出诊时,恐怕有这么个场景,当时跟诊的学生们,看到自己老师不但医术好,沟通技术也上乘,甘悦诚服,心想,要是自己独担此案,恐怕早砸锅,老师就是老师,这些都是医术的一部分。
【如此证因惊而得。其实跌仆水中。感冷湿之气。为外感发热之病。其食物在胃中者。因而不化。当比夹食伤寒例。用五积散治之。医者不明。以金石寒冷药。镇坠外邪。深入脏腑。神识因而不清。其食停胃中者。得寒凉而不运。所进之药。皆在胃口之上。不能透入。转积转多。以致胸高而突。宜以理中药。运转前药。倘得证减脉出。然后从伤寒门用药。尚有生理。】
看起来,这次急病因惊恐所致,幸细酌,外感六淫之邪为主,并本内有食毒。之前别的医生(声音放低下来,勿对他人言此为我所言,不想同行多想),预设病机,认为受惊,没有仔细检查,就镇惊。镇惊药,以抑制为主,内收,坠性强,又因高烧就要退烧,用凉泻,这样一来,对身体气血伤害很大。违背人体本来意图的做法,都有伤害性。因为你的孩子,实际是跌到水中,受了寒湿,造成风寒表湿,加上原本积食,堵住,如此一来,里外同病,内外交感,一般来说,表里合病,先治表再治里,可是急证,里证危重,就侧重先救里,再兼解表。
之前别的医生那样治,所谓清热,相当于大泻肺气,肺主皮毛,体表抵御能力更为下降,镇惊重坠又重攻脏腑,里外都虚,无疑开门揖盗。因此身体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排出邪物,孩子不是本来积食吗,这叫病在高者,身体在没有能力排邪的情况下,只能妥协,将邪物暂时集中起来管理,就像刑部司狱司,集中关押罪犯。孩子胸口隆起,是邪物积聚,也是身体不得不暂监邪犯。咱不能只看到胸肿大起来就慌,需要了解这系列人体作为的目的。再有,之前所服药,不符人体所需,根本不吸收,全挡胃上,更增加瘀堵。前几天,这条路上有马车翻,路上行人车马皆因翻车挡住,水泄不通,孩子目前情况用这个比喻你好理解吧?
一误尚引日,再误促命期。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据证,最初受病时,五积散治所逆大概就合适。
小孩爸爸:五积散是什么?此时有个家丁,是中医爱好者,听到此很兴奋,心里想五积散可治溺水,又捡到一招。他的草纸本里记满各种偏方,热衷药膳,节气艾灸。业余时间,泡很多补肾药酒。
喻先生:“按此一方,能治多病,粗工咸乐用之。而海藏云:麻黄、桂、芍、甘草,即各半汤也;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即平胃散也;枳壳、桔梗、陈皮、茯苓、半夏,即枳杏二陈汤也。又川芎、当归治血,兼干姜、厚朴散气。此数药相合,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虽为内寒外感表里之分所制,实非仲景表里麻黄、桂枝、姜、附子的方也。”
跟诊的学生,马上照老师平时教的方法,心里,纸上,都演推一遍。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炮制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十五味。大方子。划分。
炙甘草甘药救中生津液,能量用药,里证虚,先复中,还因其他破泻药,需攻守相兼。再配干姜温中,水功、火功都有,消化系统大沤炉的基本运转条件也就具备。本身针对寒性内结,所以干姜。也是能量药。像常用的中焦能量药大枣,甘壅滞性,不利升降化积,也就不必。
茯苓,淡味,将未尽之饮渗下,又因性平,不伤胃气,本就虚,不适合狠力发水,对废水水液的转化,在思路上以温化为主,转液态为气态,淡味从旁协助,分担温化气化。苍术、陈皮,则为说到的温化力量。再用一味芍药,通阴与破阴结,不管将它解读敛血好,敛水好,以及敛气,它实际并不直接将气血拉回来,所谓趋引内下,是利用自身偏阴藏性味,将人体内部藏的容积打开,使内部血气仓位呼引同气归位。如同打开仓库,好装货。
气血要收回,涉及运输路线是否通畅,积癖已久,湿浊内聚,路线不通,所以半夏、厚朴、枳壳这些开路药开路。分从胸膈到中脘及脘下,去除结块。包括陈皮,也兼化积,扫路线障碍。
肉桂,补火助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拉回来的,及新生出的力量,都要强大火力温煦,才不至重蹈冷积。有表证明显的,肉桂、桂枝同用。
白芷,辛散香窜,去寒湿。主要路线,阳明主药,升性大。从胃到脑。胃中寒,除内部作温化,再结合升散散寒。
川芎、当归,血药,五积散中,有四物汤底子,四物去地黄,合炙甘草、干姜,意图基本在血中寒。既是血药所用,如无血病,则不需。要么血虚者用,要么血瘀者用。无此二者,当可减去。
桔梗,气清,去痈脓,配伍上使用否,看证,有明显痰咳,偏于上热,用。中焦因寒而结,难免郁化而有上火。脾胃肺,都不能精微生化,水液自然易成死水为痰证。人体就要启动咳嗽的排病方式,将邪物排出,同时通过咳嗽,拉提升高肺部机力,使胸腔能够保持一定空间性。
麻黄,解表散寒的药。针对寒闭,打开表实。开表逐邪于外。之前提到肉桂与桂枝,表实需小汗的,那么麻桂尖同用,当不必开合过大,只需专温里证冷积时,专肉桂。虚实表里所在为理。据体质与表邪情况,麻黄也可换其他解表散寒药。本身已汗,只里证严重时,甚至可专温解里积。
十五味,之所不显冗杂,主要于遵辛温散邪主核。旨在谛审出入,活法变通。
喻氏思路,进一步判断出他医前误弊及程度。表里同病已继危,首当先专救里,复生机。里急危重。固然前述五积散,不过附议携带,真正出手:理中汤。人参、术、炙甘草、干姜。简洁明快。太阴里虚胃家,全力温中。
刚才一旁跟诊的学生,看到老师用理中汤,忽对五积散有种入坑感。
也有同在场的其他出诊医生不服,居然理中汤?“医者曰:鼻如烟煤,肺气已绝。而用理中,得毋重其绝乎。”肺气近无,还进温补,身体根本无力纳药,补药都将堵塞在胃中,岂在谋杀?
“余曰:所以独坐沉思者,正为此耳。”喻先生说,可不吗,有的事情原也想不通。冷静冷静后,答案浅显。“盖烟煤不过大肠燥结之征。若果肺绝,当汗出大喘。何得身热无汗。又何得胸高而气不逼。且鼻准有微润耶。此余之所以望其有生也。”肺绝,会有大汗,小孩非也。若肺绝,气喘不休,口张气但出不还,此亦非也。小孩气非迫急,照理胸中大堵,当息高。医圣仲景云,息高者,生气已绝于下而不复纳,故游息仅呼于上,而无所吸也,小孩非也。再,鼻色燥黑如煤烟者,是阳毒热极。殊不闻,“阳明主面,热邪蒸越,故面垢也。”阳明热邪上熏尚且如此,倘大肠燥结当如何?阳毒虽在,因何而起?伤寒入里化热,燥屎内结,气机阻塞,津亏无以承上,面自黯。亏极则焦极,浊不降反上攻,此烟煤。荡涤实热是必要,人甚虚弱,阳非盛而欲攻,当复救胃家虚是正治,尔后再攻下。如此,津生濡润,阳复阴回。鼻准属脾,尚可见微润光泽,暗藏生象。
“于是煎理中汤一盏与服。灌入喉中。大啖一口。果然从前二日所受之药。一齐俱出。胸突顿平。颈亦稍硬。但脉仍不出。人亦不苏。余曰:其事已验。即是转机。此为食之未动。关窍堵塞之故。再灌前药些少。热已渐退。”
喻先生断定,必须攻瘀才能救。世上,有件事便是,一切不治之症,皆由不善祛瘀所致。可现在怎么攻,大承气攻不得,身体不耐。通常做法,会在攻下药中加上能量药,攻补兼施。实际的案例情况是,必须攻,可体内寒热错杂,中偏上,寒性。中偏下热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中偏上,寒,因之前寒凉药堆积;中偏下,热,里津亏极燥结。喻氏创造性地使用了次第分击。先温性理中汤,入口,直接启动了人体自我吐法,之前错药自涌于外。胸肿消退。太妙。令我想起,有时临床上遇到,病人服用小建中后反出现呕吐,吐后腹痛解。妙的还是人体,只要恰当给到一个力量,人体有时会发生杠杆撬动,自己寻找出路。
“证复降序。乃从伤寒下例。以玄明粉一味化水。连灌三次。以开其大肠之燥结。是夜下黑粪甚多。”
因为大体虚,又须泻下,破性相对没有那么强的玄明粉,同样泄实、软坚、散滞。此时人体只求一通,给到相应势能,可进一步启动从下而解的排病模式。果然,黑粪甚多。
“次早忽言一声云:我要酒吃。此后尚不知人事。以生津药频灌。一日而苏。”
梦中语,象而已。实际是渴。实际是已通。实际是旱企甘霖。实际是,天亮时一阳还复。千载难逢,生津药正治。光明复活。
△▲
曾骞,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