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4)
本篇目录:
****************************************
377 183.已略黄公祠
清 广东省潮州市
378 184.岜团桥
清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
己略黄公祠在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面宽15.4米,进深25.7米,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门额到“己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块坯”的典型结构。
己略黄公祠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戏曲传奇、民间故事则是木雕创作的主要题材,“韩江丽景”地方风光类也有体现。这些木雕装饰,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戏曲传奇、民间故事则是木雕创作的主要题材,“韩江丽景”地方风光类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在外形色彩上则充分运用了黑漆装金、五采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因而被誉称为“潮州木雕第一绝”。
进入大厅,抬头可见大厅悬挂堂匾“衍庆堂”,大厅宽敞,恢宏大器。现辟为“金漆木雕陈列馆”,陈列部分难得一见的潮汕木雕精品,大厅中槽为典型“三木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抬梁式梁架,该梁架设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三根大梁,俗称“三木载”,梁上有驮瓜柱,瓜柱下部作一木瓜插入大梁,故俗称“木瓜”。最具特色是瓜柱间用多层拱枋穿插托垫,具有穿斗梁架的某些特色,同时瓜柱也以多层装饰过的拱枋相连。整个构架全部上漆描金,突显了祠堂金碧辉煌又稳重端庄的气氛。
在主座大厅前,天井中央,有一拜亭;拜亭位于祠堂平面构图中心,又是人们进入祠堂后的视角中心,它的屋顶采用有别于前、后进屋面硬山顶的歇山顶,这样使拜亭屋顶既突出、又有变化,丰富了整个祠堂屋顶的外观。拜亭木载下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方。
这些金漆木雕内容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如“水漫金山”等,用连环画幅形式,再现了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壮观场面,人物造型生动,虾兵蟹将栩栩如生。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是潮汕金漆木雕精品之作,
更令人赞叹的是拜亭木载下两边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精雕细刻,它同其它内容的金漆木雕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装饰空间,这些金漆木雕饰品施于木载下除观赏外,还能从感觉上把沉重的梁架升腾,减少屋顶空间的压抑感。
那十八只凤凰,头上顶着梁还起着斗拱作用,这真是艺术和建筑奇妙结合的佳作,构思与工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己略黄公祠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4.岜团桥
岜团桥,亦称岜团风雨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洞乡岜团寨旁的孟江河上,距县城38公里,规模略小于程阳桥。该桥始建于清光绪22年(1896年),建成于清朝宣统2年(1910年),费时13年。桥长50米,桥台间距为30.14米,二台一墩,两孔三亭,结构形式与程阳桥相似,不同之处是在人走的长廊边另设畜行道小桥,成为双层木桥,两层高差为1.5米。它在木桥立体功能分工方面属国内外首创,与现代的双层立交桥有异曲同工之妙,被誉为"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民间桥梁建筑的典范。
岜团桥很注重利用地形地物,桥的西岸只有一条向南通道;而东岸向东、向北各有一条乡道。工匠们就在东岸桥头置两个出入口,并设桥阁使两个出入口相通;而西岸南出入口则顺应道路方向与桥轴构成80度转角,前置桥门牌坊。
这座桥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两位侗族梓匠所建,各从一头建去,各有风格,却浑然天成地统一在整体中。该桥造型庄重典雅,结构独特,亭阁的瓦檐层迭,檐角高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珍品。
该桥支书角重檐,几十株参天珍衡树种五针松荫护桥头,桥与山水及侗寨风光紧紧相连,与山水及侗寨构成了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图。
2001年06月25日,岜团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