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回忆,叫做“赶集”

赶         集


作者       宁朝华

沉淀在记忆中的往事,赶集,总散发着热闹而明亮的光芒,成为童年里温暖动人的一抹色彩,珍藏着我最简单的快乐,最难忘的细节。

坐落于县域边境的故乡小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简陋而寒酸,低矮破旧的房屋连接成两条窄窄的街道,像牛的犄角形状。没有经过水泥硬化的街道,尘埃弥漫,灰蒙蒙的一片,仿佛时光的粉末,挥之不去。

我无法得知,经过多少年光阴的演变才有了这样两条街道,但打我记事起,每逢阳历的3、6、9赶集日,四面八方的乡民就会蜂拥而来,在这里沸腾起巨大的嘈杂与喧嚣,相互交易着卑微的希望与喜悦。那些年,年幼的我跟随着年轻的母亲,在这两条街道上,不知走过多少个来回。

记不起第一次跟母亲去赶集,大约是什么时候。但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去赶集的时候,总要从家里“搜刮”一些东西去集上换钱,满满的两竹篮,里面装着鸡蛋、黄豆、糯米,或者是一些辣椒、茄子、萝卜之类的蔬菜,青黄不接时,家里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母亲也会从鸡窝里抓出一两只不下蛋的公鸡提到集市上去卖。那时,父亲在外做泥水匠,挣得的血汗钱大多用于我和弟弟的学费以及亲朋好友之间必不可少的人情往费,所以,母亲必须用永不懈怠的劳作得来的廉价果实,从集市上去换回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嫩绿的蔬菜上还滴落着新鲜的露水,鸡蛋和豆子上还残留有母亲的体温,它们在母亲的肩上挑着,伴随母亲疾行的脚步,在扁担的绳索下晃晃荡荡地接近集市,我和弟弟就跟在母亲的后面,快乐得像飞出笼子的小鸟。走过两三里路的田埂,再踏上尘沙飞扬的乡镇马路,一路上随处可见赶集的人们,男女老少,大声地说笑,遇到熟人,彼此打个招呼,闲聊着家长里短,仿佛一同赶赴一个盛大的节日。

集市上已是人山人海,人潮在两条窄窄的街道上涌动,操着方言的人声、叫卖的喇叭声、摩托车的笛声混杂着,此起彼伏,飞扬的尘土,落在人的头发、眉毛、脸颊上,附在紧密相连的摊位待售的物品上,集市就更像集市了。选定一个合适的地儿,母亲摆好竹篮,开始静静地等候买主的光临。我和弟弟则像两条放归大海的小鱼,混进人潮,穿梭不停,哪里热闹就钻到哪里,到耍猴的那里瞅一瞅,见人家伸手讨钱时赶紧开溜,到玩具店里东摸西摸,在老板警惕的眼神射过来之前悄悄离开……玩累了再满头大汗地跑到母亲身边,只见她正和买主讨价还价,眼睛却在集市的人群中梭巡,焦急的样子,像生怕弄丢了我们似的。

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小镇的集市,总要到正午过后才走向了尾声,人群渐渐地散开,留下遍地的狼藉,叫卖的喇叭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关上,各种喧嚣声低了下去,只有尘土依旧漂浮在空中,虚构着悄然消逝的盛景。

摆摊的、开店的、卖菜的、修鞋的,都各自在收拾残局,母亲的竹篮已空空如也,两篮子的汗水终于完成了一次兑换,或许收成并不令母亲满意,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母亲擦了擦脸上的污垢,又拍了拍我们兄弟俩身上的尘土,挑着两个空篮子,领着我们,再到集市上逛上一圈。

买好了油盐酱醋或是牙膏牙刷之类的日用品,接下来,母亲就会领着我和弟弟到一个包子铺,从为数不多的结余里拿出几块钱来,买上几个糖包子,算是给我们这一次赶集的犒劳了。不过,现在我都能回味,那时的糖包子多么甜啊,我和弟弟心满意足而又十分宝贵地,将几个糖包子吃得细致而缓慢,吃得齿颊生香,先撕开面上的一层薄薄的皮,再用手指头一小块一小块地抠着吃,几个糖包子一直可以从集上吃到五里路开外的家。

遇到开学前或者新年边赶集,散集后,母亲会领着我和弟弟到买衣服的店子里,和老板讨价还价半天之后,为我们各自买下一套新衣,那一刻,我们兄弟俩心里甭提多么高兴了。不过,母亲有时也会看上自己喜欢的衣服,试了又试,最终也舍不得买。

不管日子过得多么艰难,我和母亲一起去赶集的这份快乐,在卑微如集市上尘埃一样的生命中,年复一年地延续着。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和弟弟逐渐能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后来就理所当然地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了,所以,通过赶集得到的一份小收获里,其中的小部分也凝聚了我们年少的辛勤与汗水,并且曾经让母亲得到过一些欣慰,现在想来,的确倍感温暖。

这些年,我和弟弟常年在外,赶集,成为了我们遥远的往事。家乡小镇的集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焕然一新,宽阔整洁,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新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林立,处处洋溢着现代的气息,当年陈旧而古老的集市,越来越年轻了。

而固守在村落里的母亲,已经慢慢老去,那一条赶集的路,注定是越走越慢,越走越孤独了。

(0)

相关推荐

  • 王纪民:父母是“金银世家”

    全文长约 5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 分钟 作者 |  王纪民 自我懵懂时,母亲就经常对我说:"你祖父叫王世金:外祖父叫黄问银,咱家又有金又有银,咱们可是金银世家." 我何尝不 ...

  • 忆儿时拜年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2-18 09:20 徐金渭 农历正月里去舅舅家拜年,这是惯例,既是出于对娘舅的敬重,也是一年到头难得去探望舅舅的一次机会,于是此行就显得很有必要.虽然年过半百 ...

  • 昨日记||独自,走过寂寞的街道

    所记之事生于农历丁酉年 四月十九日,周日 今天是5月14日,五月的第二个周日,母亲节. 母亲节是一个洋节,但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很中国化的节日了. 从本周五开始吧,母亲节的祝福.公号文就霸占了我的空间动态 ...

  • 非虚构小说 追梦

    上篇   做梦 第三章            第二节.退婚 耍房耍的我心里也热烘烘的.我和大志都的到了青春成熟期,喉咙有了喉结,说话声音变粗壮,没有了中学的童声童气,更没有小学时的奶声奶气.生理机能日 ...

  • 【文艺小星星】荆飞源||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 邢飞源 ) 春节,是祥和的象征,是团圆的日子,它使我们的生活快乐幸福,丰富多彩. 最令我难忘的春节,却是幸福中带有几分苦涩,就像一杯苦咖啡,入嘴虽苦,却裹着甜蜜,让人回味,久久难忘. 从我 ...

  • 姐 姐【文友习作·请你来编辑·第六期】

    文友习作·请你来编辑  姐   姐   姐姐每隔几年回一趟老家,时间大都安排在春节过后,正月十五之前,因为疫情缘故,春节各地严格防控进出人员,姐姐就把给父母上坟的时间安排在今年的清明. 姐姐一头短发, ...

  • 【文香】 赶早

    赶早 ◎ 张正旭 鸡叫头遍,煤油灯就亮了.土屋的胸膛在微弱的灯光中含着浓稠的睡意.母亲用忙碌的身影打发睡意.扫好地,做好饭,母亲才推醒了我,让我赶紧起床吃饭,陪她赶早. 赶早,是我们皖西方言,就是赶集 ...

  • 1912年清末民国初的北京城街道集市,罕见珍贵影像

    1912年清末民国初的北京城街道集市,罕见珍贵影像

  • 有一种回忆,叫打铺衩夹纸、揍懒汉布鞋

    小时候困难,一年两双鞋,一双单,一双棉,够了.自家做的,号称千层底. 鞋的作用是什么?安全.保暖.美观.象征身份财富等.时代不同,作用也不一样.现在,专卖店.商场里鞋的品种样式材质都很多,买一双喜欢的 ...

  • 【我的乡情40】王龙:有一种回忆叫恋家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有一种回忆叫恋家 王  龙 在外生活久了,便有了一种回忆,叫恋家.家,故乡的家,永远亲近在心里,她回避了喧嚣.压抑.无助或是恐惧,她永远是那么单纯.奔放.努力和积极,也许家是最 ...

  • 小时候年味是一种期盼,长大后年味是一种回忆

     1  小时候:年味是一种期盼 一年365天,每一天我们也是在一点一点的成长,我们似乎已经不如小时那般期待过年. 即便是过年这么与众不同的节日,似乎你我过的似乎都很平淡. 过一年老一岁,看着岁月在自己 ...

  • 有一种回忆,叫做“双抢”

    难忘的"双抢" 作者        宁朝华 喷火的七月,知了成为绝对的主角,以声嘶力竭的嘶鸣宣泄着它的激情,单调的声音加重了七月的负荷.在热气与骄阳笼罩下,目光所及的草木都呈现出极 ...

  • 入围作品|旗王:有一种回忆叫永远

    "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 每到清明时,我总会想到古人的这首<清明祭诗>,泪眼婆娑的吟诵一遍又一遍. 我的妻子红梅,是在五年多 ...

  • 回忆童年赶集/索敬席

    2019年1.24天津日报的副刊有一篇文章,是我们村的一位老人回忆他儿时赶集的情景,这让我也想起小时候赶集的情景,同样的家乡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回忆.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中部的一个村镇,以前以集闻 ...

  • 保定有一种回忆,叫牲口棚里的往事

    在机械耕作的今天,想起儿时的牲口棚就只是成了追忆. 我清楚地记得,自从合作社改建成生产队之后,每村每队都建起牲口棚养起驴马骡牛来,套上木车拉土送粪.犁地或收获庄稼,因此,牲口棚不但是这些畜力的生养栖息 ...

  • 简笔画教程 | 有一种回忆叫做海绵宝宝

    ...... Captain: Are ya ready kids?船长:准备好了吗,孩子们?Kids: Aye Aye Captain.孩子:是的,船长.Captain: I can't h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