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冲50亿,口碑第一的《李焕英》凭啥这么火爆?
春节档哪部电影最火?
现在看来,非《你好,李焕英》莫属了。
凭借着高口碑发酵,从2月15日开始,它的单日排片、票房、观影人次全部超过《唐探3》。
上映6天,破21亿,成为中国影史第23部票房破20亿的影片;
上映7天,破30亿,成为中国影史第12部票房破30亿的影片;
上映8天,先后破33亿、34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7的影片。
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票房很快就逆袭《唐探3》,甚至有望PK《战狼2》,争一争中国影史票房第一。
数据来自灯塔专业版
这一连串惊人的纪录,让许多人直呼意想不到。
包括,贾玲自己。
第一次当电影导演,她一举成为“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羡煞旁人。
高口碑+高排片+高票价=高票房,《你好,李焕英》只会越来越火。
只不过。
它的票房成绩与影片质量成正比吗?
它真的配吗?
《你好,李焕英》
Hi, Mom
2021.2.12
注:本文有剧透!有剧透!
>>>>从小品到电影
《你好,李焕英》脱胎于贾玲创作的同名小品。
当时,她刚刚成立自己的公司,大碗娱乐。
为了创作这部小品,她把最心爱的妈妈写了进去。
她希望时空倒流,去寻找年轻时候的妈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缅怀、思念、遗憾和愧疚。
当年,爸爸开着拖拉机,载了满满一车的稻草。
妈妈怕稻草掉下来,白忙一下午,就坐在上面,压一压。
一不小心,从车上摔了下来。
因受伤严重,不幸过世。
正在北京读书的贾玲,接到姐夫的电话。
“妈没了,快回来看最后一眼。”
她不相信,妈妈已经离世。
为了再三确认。
没有手机的她就给车里的每一个人下跪,让他们把电话借用一下。
赶回家乡的殡仪馆,姐姐扶着柱子,对着她说:
“贾玲,你赶紧过来,看妈妈最后一眼。”
这一幕,成为她内心无法弥合的伤口。
妈妈,也成为她心里最软、最脆弱的话题。
“妈,那件绿色的皮大衣我也给你买了。”
“妈知道。”
“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妈,我现在是一个喜剧演员,好多人喜欢我。”
“妈知道。”
“妈,我好想你。”
“妈知道。”
贾玲用一句句椎心泣血的对白,与母亲隔空对话。
它就像一把刀子,剜着心里的每一块肉。
台下的观众,早跟贾玲一样,泣不成声。
这部作品,自然而然地贾玲喜剧生涯的封神之作。
观众愿意看一万遍,也不想让她演第二遍。
它太真实了。
她太令人心疼了。
小品的成功,让贾玲在内心产生一个想法。
“我一直想把对妈妈的遗憾展现出来,如果再不拍的话,我的年纪就不会允许我再去演一个女儿了。”
为了弥补遗憾,趁自己还年轻,去重演已经逝去的一幕幕。
她决定把工作重心,全部放到《你好,李焕英》的电影剧本创造之中。
她要自己当导演,为妈妈拍一部电影。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贾小玲就没让妈妈省心。
渴望给妈妈争一口气,却总是适得其反。
学习成绩差、拉屎拉到裤子里,买假文凭糊弄人…
不管闯下多大的祸,妈妈总用魔性的笑声,一笑带过。
一次车祸,妈妈住进医院,生命面临危险。
自责不已的贾小玲趴在妈妈的病床前,伤心欲绝。
眩晕之下,她迷迷糊糊地闯进时空隧道,穿越回到1981年。
1981年,一个连自己还没有出生的年代。
天上掉下个“玲”妹妹。
她以自由落体的方式,重重砸进了母亲工作的化肥厂。
更巧的是,被砸的不是旁人,正好是年轻时候的妈妈。
她曾自责,当一回女儿,连让妈妈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这一次,她假扮省城表妹,让母亲彻底高兴一回。
击败妈妈的死对头,成为了化肥厂第一位买电视机的人。
争取参加厂里的排球比赛,赢得厂长的青睐。
撮合与厂长儿子的相亲,让她找一个条件更好的结婚对象。
贾小玲做出的种种努力,只希望自己可以改变妈妈的命运。
她以自己为代价,换取另一种可能性,让妈妈未来过得更幸福。
未曾想,处心积虑的计划最终还是破产了。
妈妈并没有选择厂长儿子,而是选择了与她相爱多年的锅炉工人贾文田。
而他正是贾小玲的未来父亲…
遗憾在难免,人却总想如愿以偿。
殊不知,可以重来,已是弥足珍贵。
电影版《你好,李焕英》超脱小品原有的架构,把“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化成一颗颗催泪弹。
感染着观众的情绪,引发他们的共鸣。
>>>>贵在真诚的情感
客观地说,从电影技法的角度来看,《你好,李焕英》是一部普普通通、不完美的电影。
视听语言方面比较匮乏,穿越等特效镜头又十分廉价;
喜头悲尾的叙事结构,摆脱不了小品的传统套路;
喜剧元素犹如小品段子叠罗汉,全靠演员自身的魅力去加持笑果;
十全十美的母亲形象,与最初女性独立的立意出现错位…
电影本身质量算不上出众,但凭什么票房大卖呢?
关键在于,贾玲的真诚,一份对母亲无瑕疵的真诚。
正如,她本人自己所说:
“我没有什么才华,也没有天大的本事,我的才华就在于情感浓度比较高,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很顺畅地表达给观众,我只能做到这一步。”
她把内心敞开,让大家走进去。
这份真诚是当前许多国产电影所欠缺的。
它让大家自动忽略缺点,心甘情愿地被感动、被煽情。
也让《你好,李焕英》成为一部无法被客观评价的电影。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合家欢风格的喜剧片。
它符合春节档的诉求。
再加上,贾玲是春晚常客,受欢迎程度很高。
老百姓自然而然会选择看它,图一乐。
电影一开场,包袱就抖不停。
从9斤重婴儿降生的那一刻,观众席就响起了阵阵笑声。
只要自带灌装笑声的沈腾一出场,全场就笑不停。
排练粤语歌,当广播站主持人,花样追求李焕英…
一个个啼笑皆非的包袱,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在看春晚小品的错觉。
《你好,李焕英》,又是一部饱含热泪的悲剧。
它用缺憾的母女情,准确击中观众的泪腺。
“有时候我一直想,如果我妈当年生的不是我,应该过得比现在幸福吧。”
“我未来的女儿啊,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朴实无华的生活化、耳熟的对白,引发群体性情感共鸣。
尤其是,片尾的大逆转,威力如同核弹,击溃观众最后一道防线。
原来,同样穿越回去的妈妈,为了不点破,默默配合着女儿。
女儿渴望让妈妈真正的幸福。
但女儿不知道,妈妈满意现在的选择,不后悔生了她。
即便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是义无反顾。
看到这一幕,台下观众的双眼一阵酸痛,抽泣声四起。
原来妈妈比你想象的还要爱你。
>>>>这把猛火还在烧
一开始,很多人都带有一份偏见,不看好贾玲的这部处女作。
毕竟,喜剧演员拍电影,成功率很低。
例如,朱时茂《戒烟不戒酒》,小沈阳《猛虫过江》,宋小宝《发财日记 》,常远《温暖的抱抱》,王宝强《大闹天竺》…
这些喜剧演员的导演处女作,统统不合格。
王宝强导演《大话天竺》,当年金扫帚奖最大赢家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当电影导演,是需要一定的天分的。
人人不可能都像泽维尔·多兰(《我杀了我妈妈》)、毕赣(《路边野餐》)、康捷米尔·巴拉戈夫(《高个儿》)那样,年少成名,天赋异禀。
更何况,身为一个演员,戏都演不精,怎么当导演,指导其他人演戏呢?
泽维尔·多兰《我杀了我妈妈》
随着口碑不断发酵,我最终选择走进影院。
在影厅里,我被粗糙而又真挚的贾玲感动了。
我突然意识到,真诚之下,宽容的观众会忽略它的缺点和不足。
现在,得益于票价翻涨、高排片量的压倒性优势,《你好,李焕英》的票房犹如坐上了火箭。
业内对它票房的预测,已经从映前17-20亿左右,增加到51.82亿元。
数据来自猫眼
据公开资料显示,成本高达3.8亿元的《你好,李焕英》,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
北京文化、华谊兄弟电影等出品方已经开始盈利了。
对于备受疫情重创的公司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
例如,去年亏损约7亿的北京文化,股价已经涨停。
截至到2021年2月17日,它依靠《你好,李焕英》收进6000万元-6500万元。
同样,去年亏损约9亿左右的华谊,从《你好,李焕英》的身上赚到了860万元-1031万元。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片尾。
李焕英穿上了那一件一直想要的绿皮衣。
贾玲开着敞篷车,幻想着和李焕英一起,有说有笑。
车的挡风玻璃,倒映着央视大裤衩的影像。
更催泪的是,车牌号是HY1012。
HY寓意着焕英,1012正是妈妈的忌日。
可以说,为了拍这部电影,贾玲真是掏心掏肺、不留遗憾了。
谈到初衷,她说:
“我想让大家知道,我有个妈妈叫李焕英,可好了。
我也想让我妈看一下,这部电影有多少人喜欢她。”
贾玲,你成功了,你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