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4)吴起的建功之路
读通鉴(4)吴起的建功之路
吴起生于卫国的一个商人家里,因为想要改变命运,赴鲁国拜曾参为师,学《春秋》。后被曾参的儿子逐出师门,吴起改学兵法。并在鲁国从军,田齐夺权,鲁国有微词,齐国举国伐鲁。
鲁国选将的过程中,有人推举吴起。反对的人说吴起老婆是齐国人,万一临阵对鲁国不利怎么办?吴起马上回家杀了妻了。
吴起的军事才能非常高,如愿带领鲁国军队大破齐师。
注:吴起因为出身不好,想在礼制社会等级森严的贵族阶层有一席之地,非常难。为什么战国时期礼制会被破坏?下层的人要上位,上层的人自己腐朽不堪,根本没有才能和德行担任社会顶层大位。
而底层的人再有能力,仅因为出身不好,这一条就否定了全部。吴起是抗争而成功获得历史地位的,其他太多的底层人,只能当个无名义士,后面盗杀楚王,这些盗大多数是不能留名的。吴起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杀妻而得将,也为他后来在魏国未能干到底留下手尾。
实际上,古今中外,每个时代只要社会稳固,人们就要讲出身地位的。
吴起打赢了并没有振奋鲁国的士气,反而让很多人不高兴,就对鲁侯说:"吴起一开始拜曾参为师,其母死,曾参要求他回去守丧三年,吴起认为三年时间太长,耽误其学习而不愿意,所以被曾参赶出师门,现在吴起又杀妻以求功名,虽为鲁国带兵打赢了。我们要看到吴起这个人心性残忍,待人寡恩薄行。而且以鲁国区区小国,现在承担战胜胜大国齐国的名气,会成为诸侯眼中钉。"
吴起听到这些之后,对鲁国非常失望,也害怕被政治迫害。
注:鲁侯是有多糊涂?鲁国上层建筑已烂到根子,在那种四面环敌的时代,人才本来得之不易,吴起这样军事天才本应成为国家之宝,竟然因打仗赢了而有罪了,难道打输了破国灭家才能让他们心满意足!
你会发现,我们但凡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群这样的人,专门不干正事,找别人缺陷,证明自己有眼光,我们把这个称为大公司病,干事的人越干越难,因为他们干事必然会有破绽,不干事的人,坐在家里说风凉话最容易。
让这个说话的人带兵到第一线去抵抗齐师,他第一个跑路投降。
吴起听人说魏文侯有有求贤之名,用人能不拘一格,放弃鲁国而投奔魏国。文侯拿不准该怎么用吴起,就问李克。
李克说:"吴起贪功名而且好女色,但是带兵打仗,司马穰苴(孙武的祖上,写司马法的那个大神)在世也比不上。"
于是文侯以吴起为将军,带兵攻秦。吴起的大军连拔秦之五城。
注:任何一个社会,有秩序维护者,也有秩序的破坏者。有很多的人是打着维护的大旗在破坏,当然也有一些在重建新秩序,列国中改革最早的就是魏文侯,他用李俚制定新法令,改设郡守,这些探索为后来的商鞅变法提供了大量的现实资料数据。
吴起出身不好,找到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就非常难,哪怕他属于军事天才,讲等级的地方都很难容得下他。
这就是为什么珠三角的特别受年青人欢迎,而东三省成了投资者的恶梦。旧的秩序要想打破重建,需要的勇气就极大。司马光是保守派,他看不到春秋时期,旧的礼制造成的社会固化,他一直反对王安石搞改革,因为改革大多数情况下,就是顶层人物自我革新。
魏文侯能搞新的制度,还是因为他本身的政权就有打破旧制度而来的。
我们今天看英国有保守派,也有改革派,这种新旧秩序的斗争,从新教改革传到英国开始,英国人一直在寻求新秩序和旧秩序的平衡。所以英国人喜欢制造地缘矛盾,其实是他们自己几次社会秩序变革中体会到的。英国的保守党相对来说是维护旧秩序,而工党则一直试图建立一个新秩序。
吴起当将军,能与最底层的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骑马为骑,乘车为乘,言起与士卒同其劳苦,行不用车马。)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有个小兵背后长疮,吴起亲自用嘴帮他吸脓。小兵的母亲听说了大哭。
旁边的人说:"你儿子,不过是一个小卒,而将军亲自吮其疽,你为什么还哭?"
小兵的母亲说:"你根本不知道情况。前些年我丈夫背后生疮,吴公就吸过一回,这以后我男人在战场上就不知道后退,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他会死在哪里,所以想想心生悲痛而哭之。"
注:吴起在魏国有知遇之恩,所以也是尽心尽力的工作,这里记载了故事只是一个很小的事,实际上,吴起帮魏国改革军制,建立了一支新军,称为魏武卒,这支部队从装备,到建制都不同于列国旧军队,这支部队令列国闻风丧胆,一点也不为过。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都是被吊打,所以齐威王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孙子后人,他要组建一支新式军队。而秦国更是要大搞改革,从举国体制上形成了军事制。就是被魏武卒逼迫得厉害。
司马光在写历史,凡是有改革的地方能不写就不写,这个人私心可见一般!
魏武卒阵型和打法都和过去完全不同,这支部队最终在庞涓手上被孙斌所灭。
燕湣公薨,子僖公立。
胡三省注:愍,读与闵同。谥法:使民悲伤曰闵;小心畏忌曰僖。
注:燕国、鲁国在列国制度尤其僵化,这和他们的先辈有关,周公和召公是建周朝的重臣,一直在朝中辅佐周王,周公制礼,召公行之,这两人所封之地自然也是顽固派的大本营,三晋换血,齐国也换血,还有一线生机,而燕、鲁则腐朽到极至,燕国没有灭亡是有秦国背后用心,也有齐国自己的不争气,不然齐国就将这两国都吃掉了。
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四零二年
王崩,子安王骄立。
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胡三省注: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姓芈氏,居丹阳,今枝江县故丹阳城是也。括地志曰:归州秭归县丹阳城,熊绎之始国。其后强大,北封畛于汝,南并吴、越,地方五千里。自熊绎至声王三十世。索隐曰:声王,名当。悼王,名疑。諡法:不生其国曰声。注云:生于外家。年中早夭曰悼。注云:年不称志。又云:恐惧从处曰悼。注云:从处,言险圮也。〕
注:楚国是自己称王的,列国中唯一不服周王的,而且司马光说的三家分晋遇到齐恒晋文会如何如何?楚国称王,列国也是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
楚国的破败同样也是他们自己不争气造成的,屈原会因此气得投江。楚国的政治比周王也不相上下,当年吴国在孙武的带领下,攻下楚国都城,楚国就退出了统一列国的阵营,开始在南方苟且,楚国那个阶段实现的政策是,谁强打谁,只要大家都不强,就相安无事,各自腐朽。
魏国起来后,楚国遇到魏武卒却也十分害怕。
史上记载这段说是盗杀楚声王,按理,楚王的护卫应该是有实力的,一个盗杀,说明楚国相当的乱!
吴起后来在魏国被陷,转投奔楚悼王,在楚三年直到楚悼王死,吴起亦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