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很有特色的基金排行榜说起:创新高能力
在我们的工具箱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那就是:基金的创新高能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
冠军基金的收益率都是橱窗里的奢侈品
光鲜亮丽看得见,但就是摸不着
而只有创新高能力强的基金
它每一次创新高,所有投资者持有至今都赚钱
而且每一次入坑,都能很快回来
这会给基民的投资体验带来巨大的提升
能让投资者真真正正赚到钱
所以我们就开发了这个排行榜
近5年创新高次数最多的股票型基金
详细排名如下:
图片来源:韭圈儿APP,2021年2月7日
韭圈儿-基金排行榜(创新高能力)
不看不知道,这一下还真是挖到不少宝贝
这个表中不仅有业已成名的基金经理的名作
也有不少数据硬邦邦的潜力基金经理
还未被市场所熟知
春节前,北落专门采访了表中No1的
建信大安全的基金经理王东杰
可以说和他聊天是非常畅快的一次体验
因为他足够坦诚,爱讲干货,又接地气
只可惜本次只有文字,没有留下视频
争取找机会补上一次直播
图片来源:韭圈儿APP,2021年2月7日
韭圈儿基金经理评分,仅供参考不作为推荐和评价
创新高!你是如何做到的?
北落:建信大安全战略精选这个基金在我们的数据库中创新高的频次非常高,这是您有意为之的结果,还是说某种策略下一个自然的结果?
王东杰:其实是自然结果,因为这个指标我以前并没有刻意关注过,您通过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之后,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指标。
这个结果可能和我的组合管理方法以及一些初衷有一定关系,我试着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 行业分散+个股集中
第一个是组合管理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求回撤更少、涨得更多。我的组合管理特点实际上是行业分散、个股集中,相对比较集中。个股集中的原因来自于对跟踪标的的信心与了解,个人倾向于重仓胜率高的公司,组合持仓中大部分公司已经持续跟踪了四、五年,且买入超过了两、三年,都是长期看好的标的。
另外一方面,组合中的行业相对分散。四季报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覆盖了8个行业,过去5年也一贯是如此。行业分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个股集中的情况下,通过行业分散来控制回撤;二是从基本面角度来看,同质性行业有价值的标的数量有限,市场好的时候所有标的一起涨,但潮水退去后,有些公司是在“裸泳”。我希望我买入的公司都是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公司,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总的来说,通过行业分散来控制回撤,通过个股来获得超额收益。长期执行下去,就有了一个明显的结果。
- GARP投资策略
第二个可能跟我的投资方法有一定关系。我的投资思路其实是比较典型的价值成长的思路,或者叫GARP策略。
它有几个要点:1.寻找优质的公司,即注重基本面研究,通过赛道、核心竞争力以及管理层三个角度去筛选优质的公司。2.以合理价格买入,即关注估值,避免被动追高,平衡价值与估值的关系。
GARP策略,在大部分的市场环境下应该是一种相对占优的策略,过去5年多的市场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创新高就会多一些。
- 不盲目追求排名
第三个,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不太愿意去和别人比排名,相对收益的想法少一些,所以净值会相对比较稳定,从客观结果上呈现出持续创新高的表现。
总的来说,我会从最终能否赚钱的角度去考虑是否买入,从每一笔投资能不能给产品赚钱、能不能给投资人获得收益这个角度去考虑是否买入,不盲目追求短期排名。
评:在能力五维图中,王东杰在进攻上大幅度优于市场平均,同时防御和经验也在平均水平之上。唯独在奖项和管理规模上,暂时还没有被市场充分认可。这跟他不爱去和别人比较也有直接关系,是不是有点太佛系了呢?
图片来源:韭圈儿APP,2021年2月7日
是胜率!是胜率!是胜率!
北落:市场上有很多基金经理会通过择时来控制产品的投资体验,你并不是这样?
王东杰:我更加看重的是胜率,这也是给投资者创造好的投资体验的前提。
- 重胜率,轻择时
择时其实很难,特别是大类资产配置的择时更难,真正能够持续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来赚钱的基金经理可以说凤毛麟角,所以我可能不会基于频繁择时进行大幅度的仓位调整,而是在买入股票的时候,会可能更多考虑到底这笔投资赚钱的概率,如果赚钱的概率大,就会去买。如果小,可能会去买一些高股息的品种。
我倾向于“胜而求其战”,即买入的上市公司已经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这可能也跟我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基金经理可能喜欢“战而求其胜”,每个人的投资偏好和风险偏好不一样,“胜而求其战”的方式在我来看胜率更高。
- 用白酒行业解释胜率
从白酒行业来看,公开数据显示,我持仓的标的属于品牌优势较强的品种,这属于比较典型的胜率很高的标的。白酒其实不能把它放在一个行业里看,它包括超高端、高端、次高端、中端、低端的不同层次,分不同的价格段,不同价格段的行业胜率和赔率不一样。
例如超高端可能只有一家公司,这就属于胜率很高的标的,基本上也没有人去挑战这个位置。高端的可能主要有两家公司,也属于半垄断的,胜率不错。
次高端的相对较多,它的竞争格局比较复杂,这个层次判断难度相对较大,因为每家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基础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判断难度和操作难度都很高。
中低端层次的行业可能在萎缩,因为白酒的总量实际上是在减少,但随着消费升级,超高端、高端、次高端的量在增加,中低端的量在萎缩,所以中低端就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方向了。
在市场的历练中成长
北落:市场上的基金经理大多数是追求相对收益的,甚至大力出奇迹,更容易把规模搞上去,你这样做好像不太容易出名,也不太利于“营销”?
王东杰:我觉得这和我的从业经历有很大关系。
- 在市场的历练中成长
我是2008年博士毕业入行的,入行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全球股市暴跌。我还清晰记得,当年实习时候看的一只股票,股价半年跌了90%,而且几乎没有反弹。这种冲击对于一个刚入行的人,是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
我2015年开始管理基金,接连遇到股市大幅波动和“熔断”,所以我属于典型的从熊市里面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从熊市里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有一个共性,就是敬畏市场,因为看过太多“脚踝斩”的故事了,知道市场有周期性,知道“市场先生”有脾气,而且当脾气不好的时候,后果很严重。
所以当市场发生大幅波动时,只有企业业绩是靠得住的,而且这个业绩是有质量的业绩,是有现金流做支撑的业绩,是在资产负债表中扎扎实实体现出来的业绩。
- 为投资人赚钱比排名更重要
当基金净值出现较大回撤时,我的心里会很难受,因为投资人出于信任把钱交给自己,如果自己亏了钱,可能就会影响到投资人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安排。所以,我经常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去跟别人比呢?其实唯一要比的就是跟自己的昨天去比,关键是要给投资人赚钱。我这种投资思路,也是在市场的历练中慢慢沉淀下来的,包括坚定价值成长这条路、既看基本面又看估值,其实都跟我的经历息息相关。
评:入行就是金融危机,出道当基金经理就是“股灾”,王东杰绝对是在市场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从下图可以看出,他的超额收益,不是靠这两年一飞冲天取得的,从他管理产品的第一天,就一直保持了对市场的相对领先。并在17年超过了熔断前的高点,19年爬出了18年的坑,20年斜率陡峭上升。在这个创新高的频次下,能取得5年多,20%+的年化收益水平,还要啥自行车。反正我是没有运气买到过冠军基金。
图片来源:韭圈儿APP,2021年2月7日
回撤控制有话说
北落:当回撤的时候,你有没有动摇过,还是说其实那会儿你觉得特别笃定,它一定能够回来,因为你买的公司你非常有信心,你觉得非常过硬,这只是市场的波动而已。
王东杰:我的组合在绝大部分时候回撤相对比较低,我主要通过三个方法来力争实现这个目标。
- 控制回撤的三个方法
一是行业分散,如果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这个行业出现巨大波动时,回撤肯定也会很大,因此我的组合会通过行业分散来控制回撤。
二是买入有基本面支撑的公司,即买入优质公司。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这些优质公司往往是“有底”的,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三是有止损复检的程序,我们公司开发了一个止盈止损的系统,当股价出现异动的时候会进行提示,我自己也有一套严格的复检程序,这个程序包括所有的负面清单管理,包括对公司的重新调研、产业链的调研,回溯自己当时买入的核心投资逻辑是否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会坚定持有或者加仓,如果核心逻辑发生变化,可能就会卖掉。
- 局限性和反思
但2018年是一个特例,当年我管理的基金和市场指数跌幅差不多。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这可能是我们价值成长这个流派的问题。坦白讲,市场有很多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种方法,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可能不同方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它的有效性是不一样的。价值成长这个流派,在市场大部分环境下没有问题,但是在极个别的环境下有问题。什么是极个别环境?就是在市场极度疯狂和极度悲观的时候,这个方法比较困难。
当市场跌到非常悲观的时候,优质公司的估值就跌到合理价格了,甚至合理价格偏低位置。在价值成长流派看来,这个时候应该买入,但在买入时几乎很难买到最低点,买入后很可能又开始跌,2018年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市场继续跌,优质公司我继续买,然后四季度又跌了一个季度。但是因为我对这些公司基本面很了解,相信通过后面的时间能翻回来,所以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任何一个方法都可能遇到它不适应的市场。我们选择这种方法,就要忍受它在市场极度疯狂或者极度悲观的时候,可能会阶段性出现一定不适应。
四个行业看点大不同
北落:你提到行业配置要均衡,我看到你配了七八个行业,这些行业是怎么选出来的?
王东杰:细分行业虽多,但其实是四个方向,都是我最熟悉的领域:
- 消费看品牌
对于消费行业来说,能够成为优质标的的要素只有两点,品牌和渠道。最好两者皆具备,但如果品牌和渠道出现矛盾的时候,品牌可能更优,为什么?因为渠道是不停变化的,但品牌则是赢得人们信赖的关键。过去十几年年渠道变迁从Shopping mall、超市、线上、直播带货到现在的社区团购,变化很快。有的公司可能某次踩准一个渠道变迁就涨上来了,收入也上来了,但是下一次能否踩准渠道变迁依然是未知数,所以渠道优势并不稳定,无法看出长期发展趋势。
但品牌是能够赢得人们信赖的关键,在同质化的商品中,高端品牌总能出现溢价。品牌实力强的公司,虽然可能短时间没有踩准渠道变迁,但在后面反应过来之后,很容易转变渠道模式追上。所以在消费品中,最好选择品牌强、渠道又强的标的。但如果出现矛盾的时候,我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实力更强的标的。
- 制造业看成本和技术
制造业主要投两类,一类具备成本优势,一类具备技术优势。但这两类其实差异很大,关注点也不一样。成本优势的公司要思考来源,是来自于规模效应,还是来自于管控能力,这些东西可否持续,这些很关键。具有成本优势的公司,我希望这些公司的定价策略能定在对手的成本线上,“限制”对手的成长空间,保持自身的领先优势。
技术上的优势要细分,要区分这个行业的技术是迭代性的技术还是突变性的技术。如果是迭代性的技术,则具备了先发优势,技术上的领先可持续性更强。比如半导体的制造就是典型的迭代性行业,从28纳米、14纳米、7纳米、5纳米、3纳米,需要一步一步才能实现。为什么台积电很稳定、很难被挑战?因为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曲线,如果具备先发优势,就有很大可能一直领先。但如果是颠覆性技术就会很复杂,所以在投制造业的时候要很小心,要看这个行业或者公司拥有的技术到底是迭代性的还是容易出现颠覆的,如果有颠覆性的技术出现,往往行业的格局会发生巨变。
- 科技看软件,软件看平台/产品
科技分成硬件和软件,我个人比较喜欢投资软件。
软件又分成几类,分别为项目型公司、产品型公司和平台型公司。这三类的壁垒不同,项目型的公司就是以项目为单位,经历从立项到结项的所有流程,往往是定制化的。产品型的公司就是做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通过渠道去推广。平台型的公司是相对最强的,搭建平台后,参与者自己使用,然后平台通过收费盈利。A股的平台型公司相对较少,大部分是项目型和产品型的,我倾向于买那些产品型的,不需要很多员工,且净利率极高,这样的公司估值会更高一些,因为没有管理边界。项目型的需要更多员工,然后一个个项目去谈,不确定性很大。
- 金融看融资成本
大金融里面有4个行业,银行、保险、券商和地产,本质上做的都是投资和融资的生意。我们在分析金融公司的竞争优势时,要关注这种优势是来自于投资端还是融资端。相对而言,融资端的优势更可靠、更可持续。因为投资优势往往会受到规模瓶颈的限制。规模小的时候公司可以找到收益更高、风险更小的机会,但随着规模的增加,你很难找到更多的机会,投资优势会被逐步抹平。我们在投资金融行业时重点会投资具备融资优势的公司。
建信大安全2020Q4前十大重仓股
图片来源:Wind
快问快答中的趣事
北落:作为宇宙中心的人大附中,你当时是怎么样保送进去的?
王东杰:读小学的时候参加奥数竞赛,经常会获奖。各个初中就会来小学抢生源,人大附中当时说可以进数学实验班,且确保高中可以继续在人大附中就读,因此就去了人大附中。可能是当年学习奥数的人也比较少,竞争不像现在这么激烈。
前段时间和清华同班同学一起聊的时候,有人说了一句话“有了娃之后才知道自己当时多牛”。当时我们觉得上学仿佛很简单,知道自己数学还可以,然后去考试、拿奖、保送,好像都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但是现在想让自己孩子上个好学校确实很费劲……
北落:“股灾”你刚才讲过了,其他有没有一些特别让你印象深刻的瞬间或者场景,或者一些什么事儿?
王东杰:16年的熔断,感觉比较被动,早上来到公司,开机就跌停了,当时其实很难受。
北落:业余爱好呢?
王东杰:我的业务爱好还挺多的。我喜欢看NBA,是湖人队铁粉,跟大家一样会看虎扑,喜欢看星际争霸2的比赛,喜欢开卡丁车……但最大的爱好还是看报告,有时看到一篇好报告给我带来的乐趣比看球赛、打游戏的乐趣更大。我比较幸运,工作即爱好。
北落:如果说一个站在超长时间维度,你觉得哪个领域会出现真正改变世界的东西?
回答:我就说一个,AI。
北落:最后推荐一本书。
王东杰: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讲了投资的一个真谛,即好的投资人一定要有第二层思维,什么叫第二层思维?它是跟第一层思维对应的,第一层思维是“这个东西好,大家都觉得好,我要买”。第二层思维就是 “这个东西好,大家都觉得好,我要看一下是不是已经透支了,是不是应该卖掉了”。大师写的浅显易懂,把投资本质讲的很清楚,即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独立的思考,我觉得在现在市场环境下这本书确实也挺适用的。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