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大智慧:真正会说话的人,都特别重视“关系”的重要性

这是阿信的第461篇原创文章

请听题:当你发现别人在做傻事时,知道真相的你能说服对方吗?
答案是,不一定。
纵然是第一流的纵横家也不一定能说服成功,这个人叫蒯彻,因为避汉武帝刘彻的讳,被改成了蒯通。
据说是《战国策》实际编撰者的蒯彻从来没有怀疑自己的口才说服能力,所以他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跟他的谋主韩信绑定在了一起。
在蒯彻看来,韩信极有可能是那个笑到最后的男人。喜欢大美女的项羽粗鲁,热衷大保健的刘邦粗鄙,论人品,论能力,甚至论颜值,韩信更像是那个天选之子。
彼时楚汉相争正处于胶着状态,蒯彻意识到时机已经到来了,史料记载:
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
他来了,他来了,蒯彻大摇大摆走来了,只要能搞定韩信,日后自己就是张良,就是萧何。他给韩信的建议概括起来之后八个字: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你没看错,三国鼎立的时代,差点从东汉末年,提前到西汉初年。又或者说只要韩信被说服了,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汉朝,我们自然也不会被称为汉人,可能叫韩人也说不定。
但是,韩信拒绝了,理由是“汉王遇我甚厚”。
你觉得蒯彻和刘邦,谁更能让韩信感动?逐鹿天下和提拔之恩,韩信更感谢刘邦。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只差一个感动,你感动你的老板,你就能升职加薪。你感动你的女朋友,你就能抱得美人归。即便,堪称极致理性的韩信面对感动,依然是感性的不能自拔。
说到底,人就是情感且感性的动物。
蒯彻有点懵圈了。我蒯彻,纵横家的顶流,你韩信,兵家的翘楚,我们纵横家和兵家联手,不纵横天下,简直就没天理了。
但是,他没想到韩信说了句“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就不提了。天下和人情,韩信选择了后者。蒯彻是不甘心的,过了几日,他又说“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当机立断是聪明人的表现,犹豫不决是办事情的祸害。
他劝韩信早点决策,再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其实韩信说的“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就是侧面拒绝了。很显然,韩信不想当面拒绝蒯彻,所以没把话说绝,但实际上已经拒绝了。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人生就是无数选择的合集,又或者说,你的人生命运是你曾经选择的结果。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公元196年,韩信死了,他的遗言是“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我后悔没听蒯彻的话。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早知当今,何必当初呢?
历史证明,蒯彻是正确的,但是作为第一流的纵横家他没有说服韩信。
多说一句,有人说阿信只关心历史?他以为是贬损,其实是赞美。
道家的老子是史官,儒家的孔子修订过史书《春秋》,什么时候聚焦历史成了缺点了。人们常说的权谋数术,无一不是历史的经验。抛弃历史和经验,谈权谋应用,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明史是罪过?老子不同意,孔子不同意,鬼谷子也不同意,比如他说: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先要汲取历史的经验,再反过来观照当下。
李世民说的“以史为鉴”就成笑话了?这不是数典忘祖是什么?只可惜人们对历史聚焦的太少了,导致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为什么要“知古”?是为了“知今”。不知古,焉能知今?一个人的通透,不是当下,不在于个人,而是跨越时空的觉悟。
言归正传,历史上的蒯彻说服不了韩信,阿信在当下又何尝不是。
六个月前,有位朋友问我:有个人找他借了几万元不还,每次提了还钱,对方都装没听见,该怎么办?
阿信的答复是:既然是借的,就应该还。
朋友又说:是亲密的爱人,男朋友。
一听到“男朋友”,阿信就犹豫了。虽然跟朋友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是跟他的男朋友比起来,就差远了。
我说:你需要留下证据,同时停止借钱。
朋友听后留下了一句话:我这个男朋友真是难以理解。
我一个外人怎么可能跟人家的男朋友相比呢?本来以为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果,今天下午朋友发来信息,
那个借我钱的人是个骗子,他以恋爱的关系,以急用钱的名义又找我借了不少钱,现在人都找不到了,把我拉黑了。我去查了才发现,他同时以谈恋爱的名义骗了五个女孩子的钱。
我问:那证据呢?
朋友说:男朋友有一次拿我手机,把聊天记录全都删了。
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其实我在六个月前已经提醒了,留下证据,拒绝再借。
结果呢?说了等于白说。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你的正确不重要,能够说服才重要。
为什么蒯彻说服不了韩信,阿信说服不了朋友呢?这是巧合吗?其实不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关系。
人是社会属性的动物,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而这层关系是由远及近的。在人与人相处中,关系越远,就越难以感动并说服对方。所以在说服时,正确很重要,关系更重要,正所谓:
有关系纵横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
所以在事例中,刘邦与蒯彻,男朋友与阿信,关系亲疏一目了然。人们更容易接纳能够感动自己的亲近的人。更直白的说就是,人们习惯相信自己人。这也正是人们要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因所在,人们信任认识的人多于不认识的人,信任熟悉的人多于陌生的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际关系越深,事情就越好办,说服就更容易。
因为,人们在选择是否相信一个人时,不仅在于正确与否,更在于关系远近。即便你是正确的,但正确本身并一定能说服别人,因为人们普遍需要的不是正确,而是看起来正确。

有时候,关系远近,决定“正确”与否!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