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动力冠名】东方精工巨亏背后:普莱德业绩下滑 计提大额维修服务费
摘要:业绩下滑、故障率高企回款难度增加、PACK厂盈利空间被压缩已成为普莱德面临的三座大山。
信用卡分期、花呗分期,现在回复证交所的《关注函》也能分期了。2月21日,东方精工(002611)首先发布了一份《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部分问题回复的公告》,随后又发布了一份《关于延期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部分问题的公告》,表示鉴于《关注函》问题涉及内容较多、工作量大,先回复部分已查实的内容,其余的会尽快查实然后补上。
普莱德业绩大幅下滑
东方精工在部分问题的回复中重点谈到了普莱德的经营状况。
1月31日,东方精工发布业绩修正公告。2018年10月30日东方精工三季报中曾预计,2018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在5.5-6.52亿。修正后,2018年的业绩预计为亏损29.44亿-44.16亿元。业绩修正的主要原因是对公司100%收购的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德”)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
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理由是2018年普莱德出现业绩下滑。此外,结合普莱德实际运营情况、未来行业政策、市场格局、客户结构、技术变化、毛利率变动等综合因素,东方精工认为普莱德存在大额减值迹象,预计计提金额为30.6亿元-41.42亿元。
乘用车和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是普莱德主营业务的核心构成。过去几年,普莱德商用车动力电池PACK业务的收入占比最高在50%左右,毛利在23%左右,这也是其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但是受到国家打击新能源汽车骗补行为、完善新能源汽车管理体系的政策影响,新能源商用车补贴大幅减少,市场热度骤降,对普莱德商用车动力电池PACK业务造成了较大影响。商用车动力电池PACK业务的收入在普莱德2018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仅有5%左右。
从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都呈现前低后高、年底快速拉升的趋势,动力电池厂的销售多集中在第四季度。普莱德2018年第四季度的销售收入全年占比高达60%左右。因此,东方精工认为普莱德有大额减值迹象。
故障率高企回款难度增加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以及老旧车型电池动力系统逐渐老化,新能源汽车故障问题开始集中显现。2018年下半年,普莱德面向部分商用车客户的动力电池PACK产品出现了诸多问题故障。由于在保修期内,客户提出了维修或更换的要求,导致普莱德需要计提较大金额的维修服务费。
产品故障率的上升加大了普莱德对相关客户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部分客户已经因为质量纠纷而中止合作,也不回款。东方精工根据可回收金额对此部分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2770万元,其他计提方法仅为760万元,对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3530万元。
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原有的部分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同时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以及普莱德库存商品成本价格高于市场售价,东方精工计提了268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转销金额约1140万元,对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540万元。
库存和回款的情况,对普莱德2018年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5070万元,对当年的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PACK厂盈利空间被压缩
行业大环境对普莱德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016 年 12 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降低补贴金额、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补贴方式由预拨制转为年度清算制;2018 年 2 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再次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决定再次提高补贴技术门槛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分类调整运营里程要求。
政策的调整导致新能源车企补贴金额持续下滑,补贴门槛持续提高,车企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都产生了明显影响。随着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加剧和补贴退坡,电池供应商面临利润缩水的困境。
动力电池上市公司近几年的毛利率已经出现下跌的情况:
即便是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这样的龙头企业,虽然毛利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下降趋势也非常明显。
受到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车企均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保证收益,而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中成本占比较高,首当其冲成为车企降成本的重要落脚点,电芯企业和PACK企业利润被进一步压缩,特别是PACK企业。
除了利润空间被压缩之外,第三方PACK企业的市场份额面临被整合的“危险”。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1月PACk有装机量的企业共88家,TOP20厂家总装机量为4446.83MWh,占比89.18%。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装机量占比达到了近五成。
1月装机量TOP20的企业中与车企相关的(包括直接或间接投资)11家,即比亚迪、捷新动力、长城汽车、南京创源天地、江淮华霆、蔚来(包括苏州正力蔚来和蔚然(南京储能))、重庆长安、威马汽车、悦达新能源、银隆、芜湖奇达;与电池厂相关的7家,即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克、多氟多、捷威动力、卡耐、欣旺达。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民营PACK厂只有1家,即普莱德。
电芯企业和车企正逐步把PACK业务整合到自己的产业链中,长城汽车、广汽丰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安汽车、豪情汽车、合众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国能汽车、天津一汽等车企加入自建PACK配套厂的行列;江淮华霆、上汽时代等车企电池厂合资的PACK企业也开始发力。
与乘用车企愈多采用自建/合资 PACK 相一致的是,近期主机厂与动力电池厂合资建设 PACK 厂的动作也愈加频繁。包括广汽与宁德时代、上汽与宁德时代、东风与宁德时代、东风与力神、长安与比亚迪等。综合来看,乘用车企对于 PACK 的加速抢食,加上高市场集中度下动力电池企业掌控的 PACK 市场,第三方 PACK 企业在乘用车领域的生存空间将受到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