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一个境界高有智慧的人,都具备这一个品质

///

04/26  2021

《庄子》这3个故事,一个境界高有智慧的人,都具备这一个品质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在讲这一篇“德充符”之前,当然,这里的“道”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的德是完全不一样的,之前我们也分享过关于老子《道德经》中关于“德”的论述,简单来说,道是万物的本源和归属,德是万物得之于道者,也就是说,“德”就是按照“道”的方式行事,就是一种“德”。“德充符”的“充”表示充分和完全的意思,而“符”就是验证的意思。

所以“德充符”意思是说,我们怎么去验证一个人表现出了完美的德行,一个充满德行的人是怎么样的,这里庄子用了几个预言故事,来展现了道家思想中所倡导的“德”。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说鲁国有一个被砍了脚的人叫王骀[dài](庄子虚构的人物,骀表示愚笨的意思)。在他门下学习的学生,比孔子门下的学生还多。常季就问孔子,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厉害,他“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他站着的时候不教诲,坐着的时候不议论,弟子们空虚着来,却充实而归,在王骀这里感觉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样,常季就感觉非常疑惑。

孔子说,王骀[dài]可以称之为圣人了,他可以把生死都置之度外,完全不受残疾的影响,他洞悉万物的变化,还能守住自己的本性。孔子接着说,王骀这个人的境界非常高,他视万物为一个整体,完全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缺陷,他看待自己失去的那只脚,就像掉在地上的一块泥土。这种人我都想要去拜他为师,何况那些不如我的人呢?

但常季还不太理解孔子的话,接着追问说“他境界高没问题,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去追随他吗?”这里庄子借用孔子之口,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意思是说,没有人会用流水去映照自己,而要用静止的水来映照自己,只有静止的水,才能反映出一切来照之物。这里庄子借用孔子的口说,王骀就是那个静止的水。孔子说,世上的树木很多,但只有昂然挺立的松柏能四季常青;世上的人也有很多,但只有尧舜这样端正品德的人,才能成为众人的表率。这正是因为,他们先端正了自己,然后才能去端正别人,所以,众人都要去追随他。

庄子在《德充符》这篇内容中,还说了另外两个被砍去了一只脚的人,一个是郑国的申徒嘉,一个是鲁国的叔山无趾。庄子讲了三个独脚人的故事,并且他们都能做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就是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能坦然接受自己,并将自己视为万物的一部分,所谓“自其同者视之”,这是一种有“德”的境界。

除了形体残缺,庄子在这篇《德充符》中,还说一个哀骀[dài]它的故事,鲁哀公听说在卫国有一个人相貌奇丑,而且还没有权势、利禄、口才和学识,但是每个与他相处过的人,都不愿意离开他;女子见过他,都要做他的妻子。于是鲁哀公把他找来要看看这人真的有什么本事,鲁哀公与他相处一个月之后,就发现自己非常信任他,甚至愿意把国事交付于他,在哀骀它走了之后,感觉很惆怅。于是鲁哀公就来问孔子,这个人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么有魅力。

孔子说,他去楚国的时候,路上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去的母猪身上吸奶,一会儿突然就惊慌失措地跑开了,因为小猪觉得母猪不是自己的同类了,小猪爱母亲,不是爱母亲的形体,而是爱它形体内在的力量。战死沙场的人,不用武器上的装饰品陪葬;被砍断脚的人,没有理由再爱惜自己的鞋子了。所以孔子说,哀骀它之所以不动声色地取信于人,不是在于他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他内心的力量。哀骀它是一个“才全而德不形”的人。

在庄子眼中,人有三种境界,一种是“形全”,就是身体没有什么缺陷的人;第二种是“才全”,就是即便是形不全,却依然能够保持自我的本性真实,面对一切处境;第三种是“德不形”,类似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就是像哀骀它一样,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他的才能和德行让人完全看不出来痕迹,似有若无,正是顺其自然的极致表现。所以,庄子在这一篇内容中,通过几个虚构有身体残缺的人王骀、叔山无趾、哀骀它、申徒嘉,来阐述了自己的对于“圣人”的境界,就是“才全而德不形”。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种人就能散发出这种“德性”,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会潜意识中觉得这个人很好,也会很信任他,但你要说什么原因,其实很难讲清楚,只是一种直觉或者本能,而相反,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人,就会觉得这个心怀不轨,品行不正,也许是面相,也许是一种直觉,说不清楚。也许这就是庄子说的“才全而德不形”的境界,有的人德行很高,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气质。

这里庄子道家的“德”和孔子儒家的“德”是完全不一样的。庄子在《德充符》中所阐述的道家的“德”是一种内心的自然状态,是一种淳朴的天性。能保持内心的自然状态的人,就是有德之人。所以,庄子说“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意思是说,道给了每个人的内在天性,而自然给了每个人的外在形体,不要让好恶之情伤害到自己的天性。

“德”是一种万物的天然本性,能保持这种本性,就是一种“德”。最高的境界就是“才全而德不形”,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德”的存在和痕迹,才是一种大智慧。这和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无为而无不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说不刻意为之,要顺其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与天下万物融为一体,是一种“无我”和“忘我”的境界。

而儒家的“德”,更强调的礼义廉耻和个人修养,是人在社会中表现出的一种道德品行。儒家以“温、良、恭、俭、让”为修身的五德。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荀子·非十二子》中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意思是说,一个人不知道就要向别人请教,不会做就要学习,虽然能做了,一定还要谦让,这才算是有“德”之人,道家思想的德更强调先天的本性,而儒家的德更强调后天的培养。

(0)

相关推荐

  •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战国中期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 ...

  • "德"之充实

    读<庄子>内篇 德充符 精神世界的充实,是怎样的一种深远的意趣啊!听到身边有这样"德"之充实的人,男人女人孩子老人都愿意发自内心接近他,和他做朋友,聆听他的无为教化,以 ...

  • 庄子的诙谐:勿要以貌取人

    庄语村言,靠近一点看庄子:内篇第五  德充符  王骀是鲁国人,孔子的同乡,早年受刑被砍掉一只脚,这样的人又被称为兀者.跟随兀者王骀游学的人与跟随孔子的人一样多.孔子的学生常季有点不解,问孔子:&quo ...

  • 道家思想中,老子和庄子的“德”,究竟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老子的<道德经>下半部分"德经"的第一篇:堕落. 前面我们一开始聊过,<道德经>其实是"道经"和 ...

  • 老子说: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上)

    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不是在谈论别人.我是在谈论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说话一样,通过另一个身体,另一个名字,另一个化身······[孙得一] 点上方视频欣赏[老子微言]主讲:孙得一 老子说,遇事&qu ...

  • 老子说: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下)【老子微言】

    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不是在谈论别人.我是在谈论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说话一样,通过另一个身体,另一个名字,另一个化身······[孙得一] 点上方视频欣赏[老子微言]主讲:孙得一 上章讲了:老子说, ...

  • 古训: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 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看见宝贝就想夺,先后抢了 ...

  • 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看见宝贝就想夺,先后抢了8 ...

  • 老子说: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推荐阅读☞读名人励志故事语录,开阔视野 推荐阅读☞读名人励志故事语录,开阔视野

  • 【易经风水365+1882】庄子:越是境界高的人,越喜欢独处……

    昨天一个小伙子F找过来 问: 这几年,自己想要融入小团体, 但过后又是一个人, 始终无法融入群体,为什么会这样? 雨凡老师:就是要跟别人打成一片? F:是的,总是被别人所冷落--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 ...

  • 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喻世观察 1周前 来源:网络 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 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 ...

  • 老子:遇事“知止”,是一个人极高的智慧

    曲阜孔府内院墙上画有一个叫"四不像"的怪物,龙头.狮尾.驴蹄.麒麟身.据说,世上本没有这种东西,它是孔圣人为教育后代想出来的.这个怪物,经不住外界的诱惑,看见宝贝就想夺,先后抢了8 ...

  • 在男人看来,一个情商高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有这些特征,你有吗

    高情商的人做人处事都非常恰当,和高情商的相处,也会觉得很轻松,很愉快,所以,人们大多都是喜欢高情商的人.即使偶像剧里男主大多爱上了一个傻白甜的女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男人更愿意和一个高情商的女人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