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家景致燕文贵
“藏画者方之三家,犹诸子之于正经矣”。五代四家,宋初岂止三家。普天之下都笼罩在李成、郭熙的淫威之下,脱俗实在是难。
特别是李成,其影响几乎贯穿到北宋整个时代,朝野为之倾倒。
像许道宁、燕文贵者能在言必李成,画必郭熙的北宋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实属不易。
奇峰万木图,藏于台北故宫,被其视为“国宝”!此图画风醇正,细密秀润。是最有可能是燕文贵真迹的一幅画,更是燕家景致的风格代表。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记载,燕氏是一位多能的画家,其人物画“自有佳处”,又擅画“舟船盘车”之类的界画。“尤精于山水,不师于古人,自成一家”,“而景物万变,观者如真临焉”。因其山水画独具一格,被画界称为“燕家景致”。事实是,这样一位大名鼎鼎而有自己独家风范的画家,史书中对他和其作品记述甚少,而且仅只是寥寥几笔。对燕文贵最早的记载是《圣朝名画评》,说燕文贵出身卑微,后来流落到汴京,被招入画院。《宣和画谱》没有收录其半张作品,《画谱》对燕文贵的记述竟然是写高克明时顺带着说一句,高克明跟燕文贵是画院同僚……确实,燕文贵和当时有名的画家高克明等人是好基友,他们在画院中的名声不断地提高,而燕文贵在当时的画院画家中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
溪山楼观图 绢本水墨 103.9x47.4cm 台北故宫藏。画上署有“翰林待诏燕文贵笔”款识,便传作燕文贵画作。元代钱惟善在《江月松风集》中有诗赞之曰:“忽见燕侯画,令人忆旧好。千岩开太古,万古耸秋高。石路驱轻骑,江风逆行舟。人间无此意,舒卷不能体。”此图中造景巧妙,构思精严,楼观殿宇描绘精细工整,比较能体现出燕家景致的面貌。山体以顿迭的粗笔重墨勾勒轮廓,皴笔短而繁密。楼观殿舍,界画工整。画树之法趋于简率,笔法轻捷跳脱。整体上是荆浩的构图+范宽的豆瓣皴+李成的水口。此画虽具有范宽式的雄浑,而山体却不似范宽那样的刚劲粗犷,显得较为柔和,整体上是一股清润灵秀之气。
燕文贵出身军籍,太宗时期自吴兴沿运河来到汴梁,因在当街卖画,被当时画院的画家高益发现,惊叹其画艺的高超,并将他推荐给宋太宗。太宗皇帝当时就非常喜欢燕文贵的画。而碰上高益正奉诏画大相国寺壁画,认为壁画中的树石“非文贵不能成也”,遂得以进入宫廷画院。
江山楼观图 绢本水墨 31.9x161.2cm 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馆藏。此图起首是一条烟波浩渺的大江,后半部分江山林岚,主峰险峻。中间桥梁驿路连接,飞泉汩汩,梵寺隐隐。构图极其类似李唐的《江山小景》。笔法皴法等与上一张《溪山楼观图》一致,该是同一作者而为。风格上接近屈鼎的《夏山图》,应与屈鼎、许道宁是一路。但此二图都异于被谢稚柳先生认定的是燕文贵的《茂林远岫图》,气息相近,清疏雅致,但不及《茂林远岫图》繁密复杂。山峰轮廓曲折有致,富有变化。笔法劲峭凝重。中段的楼观殿宇则表现出界画的工整精细。树木、屋宇错落,显得温馨而自然,“细碎清润可爱”。
燕文贵的山水画质朴而绚烂,雍容璀璨。精致优雅,也更适于体现院体绘画的,这也正是“燕家景致”的主要画风。从燕文贵现存画作上看,不至于不受点李成的影响,还是有着明显的李成笔法和形式的传承。《图绘宝鉴》中载:“燕文贵……其作山水,不专师法,自成一家,细碎清润可爱。”
层楼春眺图,题作燕文贵画,这几张小品风格都不一样,也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甚至成图年代都不一。
《圣朝名画评》中载燕文贵曾以北宋都城汴京风景画成《七夕夜市图》,此画早已失传,且史料中此画也无具体描绘,但从其画题可得知此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一带的风俗景物,“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此画开创的北宋城市风俗画之先河,可视为著名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先声。
纳凉观瀑图,这个用笔更放,决不是北宋的严谨结实的笔法,当属南宋晚期作品。
江邨图,这个图时间就更晚了,甚至元代都不到。
王铎的跋,乍一看还以为是唐寅呢!!!
扬鞭催马送粮忙图卷,题为燕文贵。是明人作品,不解释!
燕文贵的画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k2g2Z_hLt7NI18Ejc2Urw 密码:wlj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