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巷金山揭家:簪缨奕世大夫桥

如果说静居一隅的杜市大屋场,是揭氏由广昌徙丰城的始迁地,走出了一代健笔、史学宗师揭傒斯,成为揭姓之大儒,那么张巷镇金山村大夫桥揭家村,更让我们感受到簪缨相继支分派衍后的繁盛。你看,整个村庄位于槎水河畔,后有金印山,东有狮子山、西侧金德庙,前是胡家洲,毗邻杜市镇,与白马古村寨相距不过四五里之遥,犹如镶嵌在赣抚平原腹地的绿野璞玉。

金印山据说得名于不知何朝何代皇帝打马经过,遗失金印,终不复见,后简称金山,如今是山林一抹葱葱郁。大夫桥已成方圆一带标志性称谓,若问及哪里人氏时,“我是大夫桥XX村的。”据史载大夫桥揭家乃清朝康熙(1662—1722)年间,揭世明由杜市东坑揭家(大屋场一带)迁来,村子位于大夫桥头。

古道沧桑,大夫桥如今湮没于田塍间,鲜有人知。从揭村前面出来,穿过曹家嵇家,沿槎溪上雷家埠桥,再过田野从王村旁斜出,顺田间小道,摩托车已无法行进,只能沿着小水圳曲折蛇行几百米,方出现四条长麻石铺就的小桥,桥畔小片水葫芦绿油油的,桥面凹凸不平,字迹磨灭,谁看见历史滚滚的车轮,谁听过光阴的回声?伫立田野间,秋风拂过发际,秋阳怀揣夏日灼热,映照蓝天下红瓦白墙,满目风情皆如画,隔河相望,揭家当初田地之广令人慨叹,物是人非,这一角已划为杜市镇管辖……若干年以前,村民沿着此路通向白马寨,再走梅花井,过石滩到丰城。时代发展,丰抚路早已建成,揭家村后水泥马路也修好,去白马十里左右路程缩短一半,绿草萋萋,石桥终凝成历史印象,唯有名字增添怀念,这桥怕也沾染了大夫气息,繁华过后悄然隐在田园之间。

揭家村至今留有五个石砌牌楼(原有七个),可辨的有 “公侯第”、“郡宰第”、“文献名家”、“大夫第”,几乎精炼地诠释了揭氏先祖变迁及荣耀。广东揭阳县令原名史定,因平定南粤有功西汉,汉室封为安道侯,赐地名揭阳为姓,史定(谐音死定不雅)改为揭猛,从此史姓改为揭,揭猛乃揭氏之祖。宋代大文豪苏轼第三子苏过承父嘱完成《史揭合序》,文中记载了苏为两姓后裔穿针引线,令其互通款曲之轶事,同宗同祖掀开迷雾,史揭一家,苏氏父子对揭氏正本清源可谓贡献巨大。揭猛封侯与后来揭傒斯封为豫章郡公,乃有“公侯第”与“郡宰第”。

据谱传,后来揭猛第三十四世孙揭震(生于公元784年),娶妻生子隐居乐道仍葬揭阳,之间长达918年。至唐末战乱及五代十国之变,揭震子孙迁江西境内,有子揭钺,揭钺长子揭镇居袁州,唐昭宗时屡建功勋,官至仆射,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持节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遂有“大夫第”由来。次子揭政又有三子分居赣州、饶州及丰城,揭政第三子揭祯为丰城揭氏族祖。至元代揭傒斯与揭汯父子皆学士,俱做过国史院编修官,遂有“文献名家”之称。村里新建宗祠上联为“汉代将军第”,下联为“元朝学士家”,一文一武铭记先祖功勋,相得益彰。

大夫桥揭氏家规谨严,族人恪守家训,遇有棘事大局为重,立碑晓谕告诫。宗祠至今还保存一方石碑,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文中言先祖所遗塘池沟圳,历来流通积水备干旱或火灾之需,有人堆田墈结果春涨夏干。遂令禁止凡有塘池淤塞成田者,概行挖毁,疏通以灌溉。呵,原来这小塘小池盛满庄子哲学,看似浑沌却最有用处。站在屋顶俯瞰,整个村庄修长开阔,东有龙头溪,西有腰带水,面前池塘如鲤鱼待跃龙门,又摇头摆尾活泼泼状,尾部余波不息,一路水泊玲珑婉转相连至槎水河畔金德庙前,水面波光粼粼翠色可掬。而村西金德庙,村人敬天敬地祭先祀祖香火不断,大事问卜游子远行求福求安,一弦一柱寄托祈愿与祝福。

一方水土一方人,大夫桥揭家簪缨奕世代有名人。光绪廿九年(1903年),杨祖蕙记载的武痒生揭曰焦,为人有胆有识,临大事而不惊,理小事而不忽,有纷难以力排解,平情释憾深得一方敬重。即使家贫事父母极孝顺,兄弟和睦。幼习诗书学养深厚,后转习弓矢善骑射,乙亥(1875年)大挑第三名,丙子(1876年)又挑第二名,风度翩翩称为伟男子。肇彬族集大成,曰焦为主修,任责夙兴夜寐不惮劳烦,饬纪敦伦井然有序。最后奉数十金为酬,曰焦正需养家,却坚辞不受,遂有“为人得如曰焦”之赞,实乃耕读习武立身有德榜样。

或许在行者眼中,村旁槎溪纵然淌不尽悠悠古意,可秋意凉,早已拂去汉唐旧韵。金山大夫桥揭家历史痕迹只镌刻在石砌门楼上,点点风化剥蚀,喟然叹息,但是沿着门楼走进出,齐整的麻石巷内藏有你想不到的惊喜:这里有五栋经典的民国时期建筑。首先讶异的是匾额题字,有文人总统徐世昌题的“存道流嶶”,学者梁启超题的“復返吾初”,以及“庆衍授经”、“韵继杜陵”与“水木清华”,门楼边是代理县长熊际可题的“象启文明”。何以主人交游显赫,无形中陡添神秘氛围,足见揭氏后裔亦耕亦儒,亦武亦商贾,鼎盛兴族。不说题字人身份,单是匾额笔力或遒劲或古朴或清俊,亦令人心动神飞。

更让人叫绝的是建筑内院门窗雕工之细巧,栅格透影之曼妙,门垛上祥花瑞兽图案,将木质的素朴与匠心的精湛完美结合。历经岁月无情打磨,仍是一个个灵动音符跳跃在你眼前。璞玉深藏,岁月怎不败“美人”,反倒在时光的淘洗下,愈来愈韵长?你看,外面清水砖墙平整细致,如打磨过,连墙体上马钉造型精致如祝福“寿”字。中国人讲究内涵深蕴,这些建筑整体尽显沉稳典雅,又融进某些现代元素,实用与审美功能高度统一,犹如跨上时空拱桥,一脚踏进,低回沉吟中奏响别具一格的衔接乐章。

暮色时分,爬下铁架,最后一张拓印宣纸飘然落下。有老人坐在门楼下,默默无语相看,巷道秋日的光芒渐渐落入黄昏。

(0)

相关推荐

  • 槎村范氏

    槎村范氏 提要:槎村范氏,槎村,不少地方有此名.有深珠高速麻涌口的川槎村,务源县的汪槎村,有高要市的黎槎村 槎村,不少地方有此名.有深珠高速麻涌口的川槎村,务源县的汪槎村,有高要市的黎槎村,佛山市的奇 ...

  • 2000多年前,这个江西人任揭阳令,并于此孕育了一个大家族

    在江西"稀有"姓氏中有一个"揭"姓.说是"稀有",其实并不算稀有,在江西多地均有分布,据统计约有30余万之多. 而谈到这个姓氏自然离不了这个 ...

  • 拾遗235-236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拾遗235 走千处不如坐一处,今子丰画家耐心画石印村,并秉烛读族谱,深心阅曾史,常于门楼古寨伫立,交流古建筑.一坐画,大半天已过,不知黄昏日暮,村 ...

  • 【长乐古建】古村格局与历史风貌

    古村格局与历史风貌 长乐村村落结构由一条横向古驿道.三条纵向街道和成枝杈状分布的巷道组成.同中国传统村落布局格式有其独特之处,所有的民居和公共建筑的大门一概朝北开.其缘由是深受易经风水理念影响,彰显长 ...

  • 万寿宫夜话:张巷大夫桥揭家的渊源及建筑艺术

    纵观揭氏家族的历史,不免让人扼腕叹息.这是怎样的一个氏族啊!他们即简单又复杂,即荣耀又多难.可以说,他们是一个与汉族及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氏族. 据<揭氏族谱>载:揭氏祖先史定从西汉协助 ...

  • 瘦石 || 张巷苏坊上宅:眉山家风世泽长

    大家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中,江西籍有三人,分别是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而另有"三苏"亦名列"八大家"之中,这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苏洵为 ...

  • 瘦石 || 张巷历溪刘家:墨庄流芳世绵长

    传说尧帝的第九子监明生子丹朱,丹朱封地刘国.丹朱17世裔孙出生时,手心掌纹有"刘累"二字,遂得名刘累,刘累也是有史籍记载的第一位刘姓,亦被认为刘姓得姓始祖.刘累曾仕夏朝为官,传57 ...

  • 张巷城溪游家:拔茅福地钟城山

    从张巷集镇老街沿张(巷)黄(塘)公路一路东行,开始出现巍峨逶迤的山峰.当地人知道,眼前看到的山峰不过是冰山一角,若是再往东行,山峰林立,连绵起伏,便进入丰城和进贤.临川交界的文化名山--槠山,南州高士 ...

  • 张巷城溪雷家:一门忠孝雷宜中

    位于张巷镇东部的钟城山脚下,分布着后雷和前雷两个雷姓村庄,二村乃是一脉相传,古称"城溪(陂)雷家".南宋末年,这里诞生了一位赤胆忠心.以身殉国的礼部尚书雷宜中,七百多年来,成为丰城 ...

  • 张巷其家山:耕读传家勤为径

    其家山是一个位于张巷集镇东一里许,是一个不足百户.350余人的小村庄.由于集镇建设向外辐射,村庄基本与集镇连成一体. 还是在三年前,走访到其家山时,马上就被村庄古朴的形象吸引住:村前一眼长条形池塘,形 ...

  • 每周试玉(232)|嘉宾【雷海基 张春义 楚家冲 王海亮】

    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 ...

  • 足球名宿张恩华酒后突发心梗离世,心脏最怕这6件事,要趁早远离!

    4月29日下午,多方消息确认,前国脚张恩华去世!而他4月28日刚刚度过自己的48岁生日. 据其亲属表示,张恩华系饮酒后突发心梗去世.而张恩华平日里比较喜欢饮酒. 这件事情再次警醒大家,关注心脏健康,适 ...

  • 演技不输张桐!“邹家四兄弟”点亮了《绝密使命》

    <绝密使命>剧照 "邹家四兄弟"是<绝密使命>中的一组英雄群像,撑起了一条线.在二哥"邹叔宝"的影响下,其余3兄弟都加入了地下党,走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