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湖塘堎上村:至今犹记止马树
从龙山、华山峡谷汇聚起来的虔溪,经过九曲十八湾之后,流经堎上,与从富山山丘里汇聚起来的富溪汇合后,流出堎上,东下流经雄庄,被称作雄庄后溪。堎上村的那一段,人们习惯称为“富溪”或“福溪”。人们在福溪北岸码石作埠,洗菜浣衣,饮牛喂马,日子过得平静而惬意。1977年药湖排洪导托干渠修造之前,这条福溪曾经是湖塘西部地区重要的水系,滋润着这个地区十几个村庄数千人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涓流虽小,却是生命之源。进入伏天,高温酷暑,农民们起早贪黑顶着夏伏抢收抢种,田垅里一派繁忙景象。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奉新华林胡氏家族中的胡直孺考中进士,正式入仕,并很快显示出他卓越的治政才能和文学素养。胡直孺历官《九域志》编修、监察御史、平江府知府、江湖淮浙发运使、户部侍郎、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南京兼东京道总管、洪州帅兼知府、刑部尚书兼侍读、兵部尚书兼擢吏部等职,是华林胡氏中最有才华、最受朝廷器重的人物。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正是北、南宋交替,朝纲混乱,正局不稳,胡直孺十一个儿子(一说七个),或因官或避乱,兄弟散处各方。其次子胡相居南昌白湖,胡相生有三个儿子,同时从南昌迁至丰城河西:长子明道,卜宅胡岭(今同田龙雾洲);次子明远(号宥忠),自胡岭卜居乌塘;幼子明达(号至德)自胡岭迁居胡坑堎上,成为堎上胡姓开基祖。
堎,字面意思是坡丘,顾名思义,堎上也就是坡丘之上的意思。堎上村前面田垅成片,后面碧树葱郁,加之村前福溪长流,村庄位置坐北朝南,端的是一方宝地。很多年前,丰城至瑞州府(高安)的官道,便是从堎上村前经过,那时车如流水马如龙,堎上便是重要的交通要衢。明初富州守(丰城最高行政长官。元代时丰城升为富州,明初仍然沿旧例)强立描述:“药湖汇其东,鹤岭环其西,龙华屏其南,松镇枕其北。其脉始于筠之荷山,由干鹿径飞鹉迢递而来,岿然斯止,丰隆秀丽,为一方之峣峻。故居之者,人材多奇特,风俗务淳厚,气习尚刚毅正。昔人所谓处士有岩穴之雍容,文章有江山之秀发者也。其下为瑞富之通衢,东通闽浙,西达湖川。”
胡明达迁居于堎上,也算是睿智之举,从此开启了堎上胡姓近九百年的基业。胡明达也生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胡文彬继承了华林胡氏诗书传家的基因,很年轻时便考上了举人,并有幸结识了当时的理学名家朱熹,“常从朱晦庵先生游”。胡文彬“因试礼部不第”,没有考上进士,于是心灰意冷,在朱熹的授意下,“归设帐于福溪”,在村东头的馆头山上择址破土,办起了书院,朱熹亲自题写“龙华书院”匾额悬于书院大门。从此,堎上村又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其时,朱熹“以政教西江,广兴学校,由郡邑乡社,靡所不週”,在江西兴办了大量的书院,如紫阳书院、白鹿洞书院、龙光书院、鹅湖书院等。位于堎上的龙华书院为“晦翁所兴,胡氏文彬所主”,也就是说由朱熹倡导兴办,由胡文彬主持。龙华书院的得名,是因为书院面对就是龙山和华山,也有弘扬丰城“龙剑光华”之意。这座书院不仅寓意深刻,也倾注了朱熹的大量心血。胡文彬自号龙华山人,毕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成为受人尊敬的授业恩师。
朱熹在江西期间,多次来往于丰高路上。堎上村前,原本有一棵硕大的古樟树,绿荫数亩,婆娑苍郁,如巨盖幛天。朱熹路过堎上,必在树下少憩,进村探访胡文彬,或许还要到龙华书院去作一番即兴讲学。久而久之,这棵古樟树也出了名,被人称作“晦翁止马树”,以至于后面的仕宦名儒每每路过此地,都要恭恭敬敬地下马瞻仰,以示对朱熹的敬重。后人归纳出《堎上八景》诗,其“止马大树”诗云:
殷勤访友历严阿,到此停骖系峻柯。
遥盻绿阴垂荫处,长怀乐育赋青莪。
到明洪武之初,富州守强立因公去往筠阳(高安),路经此地。其时正是炎夏,强立一行酷热难耐,便来到止马树下。稍作休息后,又进村去拜访村上一位名叫胡思齐的朋友。这位胡思齐原本是元代的官员,元代灭亡后,无意从政,隐居于家。二人说起止马树的经历,强立感慨万分,回到府衙之后,特地查阅相关史料,了解朱熹在江西办教的经历,又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福溪堎上止马树记》一文,引用《诗经》中“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的句子,以甘棠喻止马树,以朱熹喻召伯,呼吁人们保护书院重视教育,牢记当年朱熹致力办学的良苦用心,恢复崇文尚义的社会风气。
龙华书院大约毁于元末明初的陈(友谅)朱(元璋)之争,强立到堎上的时候,已经“馆废而树仅存”。书院不再,只有止马树孤零零地立在原地,似在思忆故去的旧友,亦或在感叹世事的沧桑。又过去了若干岁月,这棵见证着堎上人文鼎盛的止马树也不见了,只有门前福溪依旧静静流淌,千百年来一直哺育着这片古老深情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