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中。"学生回答问题出错、考试不合格,都可以再来一遍。但如果挫伤了他们那颗稚嫩的心,就可能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如果我们能够触摸孩子的心灵,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就会体会到孩子的需求。孩子在乎教师给他们的一个微笑,在乎教师给他们一个鼓励。。。。。。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爱的使者。教师要尊重和珍视每一个孩子那颗纯真稚嫩的心,不让他们心底里那份美好的愿望泯灭,让他们的星空蔚蓝起来,让心灵充满阳光。
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勤观察慧眼识珍珠,了解学生心里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工作在一定环境下的确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同甘共苦,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的教育也就顺畅多了。昨天发生的一件事,更使我感到当一名教师的光荣与神圣。放学路上,一位三年级男生正和他妈妈在大街上较劲,只见他拉着妈妈的手又是大哭又是大闹,时而又放开他妈妈的手躺在地上乱蹬乱弹,边哭边喊,一时间围来了好多路人,有的好心人还凑过去帮他妈妈解围。正巧,我也路过当地,一看是我熟人的孩子,一旁有几个知道我是老师的过路人,便随口喊了一声:“学校老师来了!”顿时,这孩子立马儿收敛了哭喊声,迅速地从地上爬起来,我走到他面前:“嘿!你是我们学校三(4)班的同学吧,怎么在大街上和你妈妈吵闹呢?怎么回事快给老师说说?”那个孩子呆愣了好半天才一抽一泣地说:“我要在旁边的图书店里看会儿书再回去,我妈妈就是不答应。”他妈也向我解释说她赶回去送孩子的姨妈上火车,时间来不及了。于是,我就对这个孩子说:“你妈确实有急事,你要看什么书,能不能请你妈妈帮你借回家去呢?”“好!”。学生爱看书是好件事,不正好说明孩子们心里想的不是正当的自己需要的吗?如果我们不通过观察去真正了解孩子们内心想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向这位妈妈一样,只想着自己的事而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怎么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二、多思考锦囊出良方,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走进学生的心灵,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因受到鼓励而走向自信,走向成功。师生心灵的接触与交往,可以促使师生之间缩短空间和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它是一种催化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任何人,无论是成人还是羽毛未丰的儿童,都有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之所以能成功地引导孩子们优中显优,劣中创优,就是他们善于思考出点子、找路子,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鼓励孩子们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三、细工作师爱见真情,引领学生天天向上: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这决定了班主任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充满人情味,充满对人的理解、信任、尊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让他们在教育之细微处,体察到老师的一片苦心,感受到老师的一腔真情!班主任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勤奋细致的工作指导学生不断学习进步,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