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孩子作文写不好,是因为缺少三个意识,你知道吗?
现在的作文普遍难学、难教,语文成了拉分王,不仅学生苦不堪言,老师和家长也是万分头疼,就连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曾说出“语文是教育界的百年难题”的话语。
作文为什么那么难?这跟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也很大的关系。很多专家和老师一味强调作文要真实,而忽略了文章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真实的就好看吗?那作家写的东西都是真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大多数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改编创作的,而不是直接把生活搬上书本或屏幕。
就拿最近全网热议的《你好,李焕英》来说,作者就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琢磨讲故事的技巧,而不是真实地照搬生活。至于其中的门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上一篇文章《你好,李焕英:故事很一般,讲故事的技巧不简单》。
写作是门技术活,不能只是凭感觉。写好作文需要三个意识,你知道吗?
一、主题意识
有道是“千古文章意为先”,明末清初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指出了一篇文章的核心是“意”,这里的“意”是指文章主题。
文章的主题,无外乎两个:情和理。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先确定好主题,所选材料要能提炼出主题,提炼不出则果断放弃。不要一开始信马由缰,“我手写我心”,后来发现根本就是小事一桩,无病呻吟,没办法只能硬贴个“狗尾巴”做结尾,写作过程也因没有方向而拖拉絮叨。
真正的美文大多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材,巧妙编排,辅以丰富的想象写成,或启迪人生,或温暖心灵,让人难忘。如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下满的围棋》、《学插花》;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冻顶百合》;课文《钓鱼的启示》《番茄太阳》《苹果里的五角星》等。
千古文章意为先,故事最讲究这个,确定目标,才能少走弯路。
二、结构意识
“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后来用在写作学中。关于文章的结构,元代文人乔梦符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六字诀”特别经典,被沿用至今。意思是:
☻凤头:就是要像凤头一样精致、俊秀;
☻猪肚:体干要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
☻豹尾:结尾要像豹尾一样简洁、飞扬、有力。
文章结构非常重要,布局是否巧妙,文笔是否优美则在其后。要使文章结构完整,设计合理,乔梦符的“六字诀”绝对是切实可行的捷径。
切忌为了凑字数,把凤头写成“猪头”,懒于琢磨把猪肚写成“狗肚”,急于完成任务草草收场,弄成“蛇尾”,或者索性没“结尾”。
三、故事意识
如果我问:记叙文是用来干嘛的?相信很多同学会脱口而出:记事的!
如果你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记事,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就算OK。但是,只是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还不能算是一篇好作文。
作文还需要故事意识。所谓故事意识,就是要有编故事的意识来写作文。
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影响力工具,它是最有说服力的沟通技巧。关于讲故事,我们好像一直都是在排斥它,尽管小学课本里有大量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等,但很多老师却一直强调写“真人真事”。这样就会造成阅读和写作的分离,甚至还会影响到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因为作家写作也大多是虚构的,且多用了各种写作技巧。
“人贵直,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的是文章要有曲折,不能平铺直叙。如《小壁虎借尾巴》《三打祝家庄》《三袋麦子》《小蝌蚪找妈妈》等三段式故事写作模式。
“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是巴尔扎克对“无巧不成书”——“巧合法”的诠释。如《药》《雷雨》《丑公主》《我的叔叔于勒》等。
“假意在前,真意在后”——作者先虚晃一枪,故意将读者引入歧途,诱入迷阵,然后借助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渐渐醒悟,最终恍然大悟,明白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法叫“欲擒故纵”。如《我的傻瓜妈妈》《我的老师是赌徒》《吾家有女初长成》《拐角处的回头》等。
除此之外还有“误会法”、“悬念法”、“突转法”等等,如果把作文技巧归纳成十八般武艺,绝对是一点都不夸张。
可见,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不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是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情叙述为主。总之,记叙文的根本用途是讲故事。
综上所述,要想写好一篇的作文,不仅要有一个三观正确的主题,还需巧妙地构思,合理的结构,再加上生动的表达。
这样一篇好读耐看,跟故事一样精彩的作文,想不拿高分都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