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出生的地方,回到老朋友中去,回到母亲身边,心里就格外踏实……
和平新街道。
【散文】 回到巴河
今年中秋节前夕,我趁着年休假回到老家过节,回到了千年古镇——浠水县巴河镇,回到我出生的地方,回到我成长的地方,回到那些数不过来的老朋友圈中,回到腰身如弯弓一样的母亲身边,心里格外地踏实,心情也很好。
要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湖北的“秋老虎”也像久别的老朋友的热度,连晚上睡觉都要开电扇或者空调,否则真是难以入睡。
回到巴河,我边走边拍,发了不少微信朋友圈的文字和图片。简单的编辑一下,就是我这次回到巴河的见闻。
1、
前后一周时间,我享受着乡村的安静。早起,我像志得意满的乡镇干部一样,背着手,包着和平老街转上一大圈。这是方圆几公里之内村民们的早市,有肉卖,有鱼卖,有菜卖,有药卖。过了中午,熙熙攘攘赶集的人就散去了。只有几个老摊主百无聊赖地守着,或者凑成一堆打扑克、打麻将。
和平,最早叫作“河坪”,清朝状元陈沆的后人陈曾寿,在其著作《苍虬阁诗集》中有几首诗词,专门提到来河坪祭祖。如今,陈状元的直系后人,大多散落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也无可考了。能对上号的,是赵朴初先生是浠水女婿,他的太太陈邦织女士就是陈状元之后。
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祖辈,最初从江西庐陵逃难到浠水兰溪福主,再迁巴河河坪,末了迁往望天湖畔的闻家铺。而今本地的闻氏祠堂还建在和平闻家塆。闻一多纪念馆则在浠水县城,修在隋唐时期的清泉寺旧址上,一度也是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建立的天完国的宫殿。
昔日和平中学已经改为中心小学。
最早研究市场经济之一的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就是和平人。他儿时结拜兄弟(打亲客)还是我们村的堂兄。钟在中南海工作过,他为中国人再造饭碗鼓吹过,一度如日中天。和平人更是传得神乎其神。
据说经济学家也老了,顶着一头白发如彝族女儿头上的银饰。不过钟先生的激情犹在,请他给企业和政府讲课,还能指点江山,这点很符合我们和平人的特质。
这些年,我也偶尔外出给企业和高校讲课,也是经常吐沫横飞,手舞足蹈。至于钱不钱的倒真的不在乎,重要的是思想传播。和平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挺讲究家国情怀,好像生来就是救世主,不该默默无闻地像千里马那样悲哀地“骈死于槽枥之间”。
而和平的老百姓,本地田地太少,养不活人,只好以外出打工为主。他们主要搞人造大理石台面,搞家庭装修,搞建筑工程居多。这些年,据说外面也不好混,世界变化太快了……
2、
在有关方面和朋友安排下,我先后回到母校闻一多中学、闻一多故居旧址、省级美丽乡村林家咀,特色旅游景区花涧谷等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
小车飞驰在一条宽阔刷黑的巴(河)巴(驿)路上,四通八达。经过了望天湖畔的调军山下,当地文化人介绍,那是清朝状元、唯楚有材的名人陈沆归葬之地。
据说,陈状元41岁病逝于北京,浙江做官的弟弟陈沄扶棺回乡。3年后他的父亲以72岁高龄仙逝,后人将他们父子合葬。可惜的是,建国后陈家墓地被毁。陈状元当过监察御史,相当于今天的纪检干部,哪里有什么金银财宝可陪葬呢?
远处为调军山。
站在闻一多先生故居旧址上,眼前一片荒凉,到处长满没过膝盖的茅草。一片不长草的沙地,据说是当年的门口场坪。
听讲,这一片土地上,闻家曾有几进几重的99间房屋。当年,武昌磨盘街也有闻家的房产,否则闻一多和堂兄弟怎么可能到武昌上小学,进而先后有三人考上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呢?昔日闻家富甲一方、诗书传家,由此可见一斑。
闻家老屋门前的那口方塘还在。闻先生当年暑期在故居“二月庐”读书,推窗即见此塘,以及塘外星罗棋布的秧田。晴日里,闻一多在诗歌中写道,还可远眺一分钟变几次白云的神山,听门外水车终日作鼍鸣……
过去,从故居不远处的望天湖乘上小船,闻家人可直抵巴河镇的长江码头。进而再上至武昌、重庆,下达南京、上海,所以见多识广,才能开风气之先。
闻一多故居门前的方塘。
望天湖,浠水县境内第二大淡水湖(第一大湖叫策湖),这里是争奇斗艳的荷花的天堂,明清贡品莲藕的天然仓库,四大家鱼的水中乐园。
新科状元陈沆,保和殿上回答嘉庆皇帝的提问:家住火龙岭,门对望天湖。日有千人撒网,夜有万盏明灯。
新婚之后,匆匆赴美留学的诗人闻一多,思家心切,写下了:
我要走了,我要回到望天湖边去。
我要访问如今那里还有没有
白浪翻在湖中心,绿波翻在秧田里……
风情巴水,楚韵望天。鄂东的巴河,长江之滨,千年古镇,因巴人流放而得名,至今巴人之风流传不绝,还有春节舞天狮等非遗表演。
地灵人杰,从望天湖畔走出的无数“楚材”,志存高远,坚守“四为”之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站式”巴河镇便民服务大厅。
3、
上周六,我乘坐上比高铁还便宜的新空调软卧,从武昌站上车。睡一觉就是北京,省了住酒店的钱,还有上下左右的三个人陪你睡,挺有意思的。不过,最怕撞上呼噜大王,一旦鼾声如雷,那可就要命了。
这些年,我只要能坐火车,尽量不上飞机出行。而且,火车服务水平正不断提高,女乘务员的气质和服务水准,毫不比空姐逊色。火车上的卫生条件也大大改善,那种长途列车的怪味闻不见了,舒适度很高。
对我而言,旅途上读读书,想想事,写写作,挺好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每次出门,我可以少带衣物,不可不带书。想想大多数女人们出门前,考虑多带几身衣服,多带几样化妆品,甚至多带一两双鞋子,总是将行李箱塞得要炸开。女人们在乎形象管理,也真累。
风光不再的和平供销合作社。
而我简单惯了,只要有书作伴,就等于有了最好的化妆品、护肤品。每次出门,挑上想读的书,备想喝的茶,再取个双肩包,胡乱找点替换的衣物就可以出发了。
到达另一个城市或乡村,先办好事儿再说。此外,最好的风景莫过于见见老朋友,会会新朋友,找找难得一见的名胜古迹或珍稀书籍。
这次回乡,见到的地方领导就隐而不说了。终于见到了加入中国作协的本土作家夏艳平,影视编剧王应良,漫画家胡笛,摄影家曹杰等等。
还收到了夏艳平兄签赠的小说集《寻找背景的玻璃》,老同学巩新民赠送的几套文史书刊,还有侄儿巩固赠送的一幅水彩画等,收获满满的。
上周日,早上6点多,列车到达了北京西站,我的假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