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郷愁】 夜读红烛(2)

听说我要朗诵《红烛》,有人说盼望上传音频,有人说应该换诗作成就更高的《死水》或者其他。其实,闻一多先生的诗作中,能在怀念故乡的人群中表演的,的确太多。

《红烛》《死水》是两本诗集的名称,也是两首先生的代表作的题目。但是,马上要过年来,你在满是喜悦的人中,大声念着这样的句子: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听一听,就很不合适吧?其实,如果非要选,《太阳吟》倒是个不错的篇章。你且听一下:

太阳呀,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

太阳呀,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还有一首诗歌《二月庐》,也是怀念故乡的,开头就是闻先生画笔之下的景致:

面对一幅淡山画水的画屏,

在一块棋盘似的稻田边上,

蹲着一座看棋的瓦屋——

紧紧地被捏在小山底拳心里……

如果细心地阅读,还有一些篇章可供选择。闻一多先生度过了10年的清华园留美预备学校生活后,1922年7赴美留学,1925年6月学成归国。3年的异域生活,是闻一多先生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怀念故乡是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光辉形象。作为诗人,他出版了两部诗集,在中国新诗史上筑起了一座丰碑。有人认为,闻一多的诗作“既是现代中国爱国诗的典范,又是中国格律诗的高峰”(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胡博的话)。

而我选择的诗作《红烛》,此诗最早出现在1922年9月29日《致梁实秋、吴景超》的信件中。创作这首诗歌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在留美新生活开始的时日吧。有关本诗的赏析,下次单独写一篇吧。

闻一多先生和夫人高真(1903-1983)(原名高孝贞)在一起。

 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闻一多对熊佛西说的话,也是先生的名言。诗歌是情感的产物,离开了爱的元素,热血不能沸腾,文思不能泉涌,就谈上写诗了。

闻一多先生虽然只有48岁短暂的生命,但是他在故乡人民心中却是一座丰碑。浠水是个文化教育的大县,产生了许许多多著作等身的学者和专家。但是,建国后,唯有以闻一多先生命名的纪念馆耸立在故乡,而且建在元末徐寿辉红巾军天完国都——清泉寺旧址上。

我上高中第二年,正赶上浠水县巴河高级中学改名为闻一多中学。1987年2月15日,新学期开学不久,小小的巴河镇沸腾了。敲锣打鼓,巴河高中的师生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巴河电影院。大红绸布一揭,“闻一多中学”白底黑字的大牌匾,呈现在众人眼前,全场掌声雷动,欢欣鼓舞!

篆刻大师闻一多先生在刻印章。

记得大会现场,主席台上,当时左右两侧就有两个巨型的红烛模型,仿佛如昨日才见的场景,竖立在我的记忆里。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将“闻一多先生”和“红烛”联系在一起,我也记住了先生的“红烛精神”。

红烛,在闻一多先生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是“不”寻常之物,是和很多重大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和传统的“礼”有关。

故乡的婚礼,往往是傍晚时分开酒席,新娘子的花轿才姗姗来迟,除了点电灯照明之外,主人家少不了要点上不少红烛,让里里外外灯火通明,红红火火。

而在乡村祭祀的场合,特别是农历清明节、七月半、腊月二十八“还年福”,非要点上一炷红烛,燃上几根香,再恭恭敬敬地烧一把“往生钱”(冥币)。每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后人要前往祖坟地,为逝者(三年以上的)点燃红蜡烛。而不足三年的逝者面前,一般只点白色蜡烛,因为还在守孝期。

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期间的住处留影。

而红烛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所谓“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自古以来,浠水人民就是个爱斗争,也敢斗争的群体。比较蛮野的是,解放前,过去乡村之间为了一点田地、为了所谓“礼性”,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惨烈械斗。更多的是,浠水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世世代代与压迫和剥削阶级作更彻底的斗争!

历史上,浠水出过武状元,出过将军和兵部尚书。解放后,浠水在抗美援朝、珍宝岛之战、对越作战中,多名军人因战功而荣获“战斗英雄”,并被授予少将军衔等殊荣。

当然,和平年代,浠水人常说的“红烛精神”,更多地指向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如教师群体,如养儿育女的父母们。特别是,浠水人历来尊师重教,读书人和“教书先生”总被高看一眼,这也是浠水籍的文化人遍布全国新闻界、理论界、文艺界的重要原因。

  闻立鹏先生和他笔下的父亲形象。

扯远了,再回到朗诵节目本身吧。我是个简单的人,朗诵闻一多先生的诗歌,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的浠水方言“成就很高”,地道!

用故乡人的话来说:出门做事果多年,果巧的法子,么一点口音冇变呢?不像别个人,泰腔昂气的,果拗(咬字的方言变音)果拗的,不像个狗罗,哏哈变了种……(笑)

另外,我不用担心像我们浠水人说普通话,“如”与“鱼”不分,有咬字不准的困难。另外,对于诗歌的感受,我还是有一些写诗的粗浅体会,虽然远不能和闻一多先生那样的大家相比而言。

好了,今天就说这些吧。

(0)

相关推荐

  • 【赣雩文艺】作者:万龙生《黄冈行》总第850期③2021年第56期③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黄冈行 作者:万龙生 题闻一多中学 这里是闻氏宗祠旧址 如今容纳了三千学子 红烛在这里日夜燃烧 化为他们的人生信条 他们从这里走向四方 辛勤耕耘必收获稻粱 每位坚守在此 ...

  • 万龙生:闻一多——中国20世纪的全能型诗歌大师

    文/万龙生 [摘要]闻一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极具个性与开创性的诗人,而且是独树一帜的诗歌理论家.见解独到的诗歌评论家.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学者.信达雅兼具的诗歌翻译家.慧眼识珠的诗歌选家,对诗歌的热爱 ...

  • 《红烛》教学设计

    <红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红烛>是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的一首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单元要求从"青春价值&quo ...

  • 温儒敏:避免陈陈相因,教出现代文学作品的文学味

    2021年5月6日,应全国中语会邀请,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线做了关于统编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的专题报告,观看者达几十万. 温儒敏教授以15篇经典课文为例,希望语文教师放手研读课文,跟踪学 ...

  • 【留住郷愁】 夜读《红烛》(1)

    著名油画家闻立鹏夫妇为其父亲创作的巨幅作品<红烛颂>,现悬挂于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正厅. 昨天,浠水在京的成功人士潘兄说,过几天有个同乡交流的机会,有个环节是表演节目,问我"做个么 ...

  • 【留住郷愁】快快回家陪老娘

    午夜醒来,就这么睡不着了. 是兴奋?是忧伤? 每隔两三天,例行长途电话,这几天,得知7o岁的老娘身体有些不好了. 她说,右手打森着(突然)半边痛,后背心也扯得痛. 打了几天针,不见效,不晓得么回事? ...

  • 【留住郷愁】好日子12月30日(下)

    2016年12月30日,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留住乡愁>由中国三峡出版社正式发行. 1997年12月30日,我的第一个孩子小小巩在湖北宜昌市人民医院出生了. 1999年12月30日,我的诗歌获 ...

  • 【留住郷愁】好日子12月30日(中)

    我们说一个人好,一个事物好,肯定不能基于单一事件来判断.我的博导王武录先生,多次提到一位哲学家的话: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必然,三次要从本质上找原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 2016 ...

  • 夜读丨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说的太对了)

    夜读丨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说的太对了) 中国搜索 中国搜索官方账号 10小时前 本文已获授权 主播丨小梅 人活着, 有时候愁眉苦脸, 有时候心烦意乱, 大多都是自身问题. 越是闲人,越容易胡思 ...

  • 20210603夜读《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作者:国文 <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最重奋发向上的心性,从自强不息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倘若一个人终日懒懒散散,无所事事,脑海中就会生出无端的愁绪,四肢也逐渐躺退化了,百病 ...

  • 夜读:人这辈子,为钱愁,为事烦,为情苦

    请点击上方绿色图标收听 大人的世界,有三分是不能说,三分是不想说,三分是不必说,还有一分是说不出.人这一生,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痛,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都只能默默咬牙,无声的承受.   ...

  • 微言夜读 | 请一起,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不经意间,已经进入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回看这一年,是不是有泪水,有失落,有收获,有成长?今夜,让我们一起品读关于惜时的美文和诗歌,珍重地过好2017的最后一段旅程.愿我们每个 ...

  •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 阿飞·早茶夜读

    作者为工程师 今年读书会的主题是读法,去年年末的时候,我说读邻三年,第一年读史,找寻人在时间长河中的定位,第二年读城,探索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空间)之间的关系,到今年是读法,是要思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