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下灵魂的故乡,留不下身份的城市
上海落户放宽,直接到大学“抢”人才。
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
《办法》中传递一个重磅消息:上海扩大直接落户试点范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师大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即该4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中国经济周刊》注意到,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陆续发布了“抢人”政策。
多位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述政策有助于当地人才引进,但也存在一些引发争议的地方。
比如引进人才要破除唯学历论,建议根据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新的人才评价体系。
尤其是从农村里面走出来的大学生,随着开学报到的完成,户口也随着自己转了出去。
现在很多同学依旧在问“考上外地的大学,是否有必要迁户口?”
如果有大学生想要把户口迁到学校,那么你必须要知道很关键的一点。
那就是大学生把户口迁到学校,你所拥有的户口只是集体性的,更是临时性的。
是不可以单独立户的,而且你这时的户籍是挂靠在某个集体户头。
若两年后还未找到可接收户口人事档案的用人单位的同学,学校会将户口迁移回生源地。
根据现今的户籍制度,你从高校所在地迁移回的城镇户口是无法按照原户籍落户,需按城镇户口单独落户。
考虑到现今很多农村户口的补贴政策及整体经济效益,拥有农村户口的同学需要慎重考虑。
对于来自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同学,地方政府对于大学生会有适当的补贴和福利待遇。
若回生源地就业,在工资上也会适当倾斜。
等合租的那个室友一阵霹雷闪电之后终于从卫生间里出来,你强忍着前者留下的各种味道将自己捯饬一番。
在反复确认形象ok后,顾不得收拾脏乱的房间,随手把门一关,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在北上广深,作为租房族的你有一个无比庞大的同类群体。
以北京为例,2170万常住人口中,租房族占了近4成,相当于芬兰人口的1.5倍。
手里攒着用来购房的存款再次变成了租房费。
房还是那个房只是比以前旧了些,但价格从800涨到了2500。
搬家、换房,不断迁徙才是常态。
我国的楼市行情相对比较平稳,房价从总体上看也不像之前一样突飞猛进了。
而各线城市又在大力推进人才落户政策,所以很多才出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就开始考虑起了买房的问题。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一个月的房租基本占据了自己月工资的一般及以上。
再加上自己的交通出行和生活费,自己的工资就是只能够勉强在这座城市了活下去。
如果要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在这座城市里买房安家落户那更是遥遥无期。
千万别信什么存几年钱,然后再买房子的屁话。
13年170W的房子,15年现在360W,现在500W。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你认为你的存钱速度跑得过房价的涨幅?
房子是刚需,迟早都要买
大家也都知道,早五年买房和晚五年买房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工资永远涨不过房价,外几年买房就意味着要额外支付在一座城市生活的房屋租金,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
但是这些城市的学校建设并没有几十倍的增长!!
一句话就是:这些大城市的学位太少了!想上学的人太多了!只能录取户籍生,没办法招非户籍生。
在这些学位这么少,想上学的人这么多的城市里怎么办呢?国家就出政策了。
优先录取户籍生,户籍生就是户口,户口通常又和房产绑定在一起。
有房产就可以把孩子的户口迁到城市里就可以顺利入读城市的中小学。
如果初中要继续在城里读书,就必须在城里买房。
所在的虽然是4线小城,但当地中小学学位十分紧缺。
即便买了房,也不能保证孩子小学毕业后可以在当地就近入读初中。
加上两个小学相差两个年级,如果大小孩回乡下老家读初中,那么小的也必须转学回到乡下读小学,现在转学手续也麻烦。
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的成本有多高?手续有多麻烦?
有钱买房后也不一定能拿到学位,城市的开发吸引了更多人到城里买房。
而城里的中小学学位供应总是滞后的。
现在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里集中,乡村的教学资源与城市根本无法相比。
“一天抢到8000人”“3年落户100万大学生”……
至少20个城市先后出台包括解决户籍、提供租房购房便利条件、支持创业等吸引人才的新政策。
此前全国共计有50多个城市相继卷入抢人大战,中国已由过往的“人口红利”全面转向“人才红利”。
与此同时,抢人大战也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与区域经济版图变化的动向,其背后的数据折射出我国城市与行业发展的前沿动向。
过去的二十年可以说是房地产行业轰轰烈烈发展的二十年,经济快速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城镇化发展。
推动了房地产行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跨越式的发展。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简而言之,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
生活不易,为了生存我们拼的头破血流。
希望在竞争激励的当下社会,你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