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里的成长奥秘

我跟大家一样,也会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过,我的心态很有些不像亲妈,因为我通常是这样想的:“小样,平时跟你强调的都听不进去是吧,等拿到成绩了,白纸黑字,总没话说了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每次都希望她平常犯的错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都错一遍。

领成绩之前,我对她们的成绩进行了预测,八九不离十。

樱桃同学的语文卷,果然栽倒在错别字,写了四个错别字,扣了2.5分,她说拿到卷子的时候哭了,有一个热心同学还来跟她讲大道理,然后她告诉同学说“其实你只要不理我,我就不哭了.”

意思就是,能让我自己伤心一会吗?

樱桃说其中一个是争辩的辩字,写成了“分辨”的“辨”,我笑她说“你平时这么好争辩,怎么能不知道这个是和你的嘴巴有关的呢?”

数学拿了满分,英语扣了2分,说是单词归类错了.

两个学科的共同欠缺点:都在于书面书写太少,基础记忆不牢.

当然,我也会问班上其他同学的情况,说起班里有两个三科满分的同学,她在大街上就鼓起掌来了,由衷的欣赏,这也是她们这一代孩子的优点,对待同学,朋友,很愿意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谁说竞争一定是残酷无情的,竞争当中也可以有欣赏啊。

吃午饭的时候, 我给她点了份大餐,算是犒劳,我跟她说“这学期你也挺勤奋,挺努力的!不容易啊!”,她说对啊,谁说我不努力了。

我想她的眼泪告诉我,对于要继续努力这件事情,不需要多说,于是换了一个话题,我想知道她有没有自我评价体系.

“三年级顺利结束了,都说这一年是个坎,所以一开始你战战兢兢,总问我到底是个怎样的坎,但我觉得你跨过去了,你应该感觉到自己有不少进步吧?”

她跟我说了以下几点:

1、“我变得不那么害羞了,以前同学喊我“故事大王”,我就会害羞,要是有人当面夸我,每次我都捂脸,现在不会了,同学们写作文,我被班里好多同学选为写作对象,作为其中一个“身边有特点的同学”,我也没有再捂脸了。”

其实害羞跟自信程度有关,我想说,这也是一个自我接受的过程。

2、我发现我是一个矛盾性格,我的欲望和我的理想总是打架,比如,我很喜欢看书,这是我的欲望。但我又知道必须要写作业, 所以,我就需要经常让它们在心里达成一个和解,比如,我就告诉自己说,你必须写一会作业再看书,有时候我还会发誓,必须写完这一页再看书啊,“你也知道,发誓了就不能不做的。”虽然你大概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很难的。因为书实在是太有趣了,我经常就陷进去了,我得自己把我自己拉出来。

3、当我问成绩占整个学期表现的比重是多少时,她说50%,我问她还有剩下一半是什么?她说是“品德”,我说品德这个东西难以衡量,她说对啊,所以你需要深入接触了解才能发现。

在听她说到第2点的时候,我非常真诚地肯定了她,虽然在我看来,她沉迷看书这件事已经有点失控的迹象,每次放学接她,人群中只要看见一个手里夹着书的家伙,不用看脸也知道是她了,但仔细想想,她还是做到了每天先完成作业,再找时间看书,我以为是我对她的引导起了作用,也许有一点作用,但我没想到的是,即使是在我看来已经过火的事,她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自我控制和心理斗争,我非常肯定地跟她说:

“你做的事情一点也不简单,这是一个人自律的萌芽,虽然现在还做不好,有的人一辈子也没学会自律,你这么小就已经开始了,这很了不起。我很欣赏你的这种矛盾!”

爱看书这件事本身是需要积极鼓励的,但我会跟她说,即使是一个职业作家,以阅读写作为生,她的生活里也还有其他事,交朋友、旅游、总之就是有放下书本的时候。倘若看书这件事占据了所有的时间,那“书”就不再是一个好朋友,跟玩游戏,看电视的性质一样,都是“玩物丧志”,我并不确定她究竟是不是懂,但我每次都是这么提醒她.

一个人的习惯爱好,本身没有高下优劣,如果这个兴趣爱好不能跟你的人生方向挂钩,那它就不再是一种值得肯定甚至放大的习惯。

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阅读,好像只要阅读就值得鼓励,但,任何行为背后都应该有方向。

至于第三条,这个真让我意外,但想想应该是欣喜,孩子真的最可教育的,论语虽然没读完,但她却深信君子德行修养为重的理论。

而且,她并不是空说,我顺便了解了上次比赛的情况,那是一次编程比赛,一共三轮程序测试,取最短时间计最终成绩,结果她们组第一次成绩是一分半,第二次到了2分40,裁判说第一次不算,原因是裁判觉得她们两次成绩不可能差那么多,她的另外一个同伴选择跟裁判争论,我们这位也跟着去了,但争到最后的时候,樱桃拉了拉她的同伴说别再争了,算了.

回来之后,跟老师聊天,老师说这孩子有点看得太开了,我说也不是,她平时是很爱争论的,她大概是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质疑,一时之间解释不清楚两次时间变动的原因,所以没那么有把握.

我于是按照我的想法,想帮她梳理一下以后应对这种情况的思路,我告诉她所有比赛规则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她首先跟我说裁判肯定是专业的,我于是不得不给她解释一些裁判不那么专业的例子.

最后她说,她放弃争论,是在考虑如果说裁判犯了错误,会不会被开除.

怎么说呢,我在教给她一些成人的游戏规则,首先却是要打破她原本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这样的成长真不美丽!

我真的不确定我是对的.

我们成人做事,目标性强,其实就是利己心重,可有的孩子天生会比较公正,愿意考虑他人,这种外在表现就是没有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我们贴出去的标签,都是从自身撕下来的.

我也越来越觉得,教育的重点,真的不在于教会她什么重要的知识技能,而在于发现每个人的本性之后,选择留下些什么,不贸然摧毁什么.

人的天然禀赋真是最大的坚持!认识到禀赋的威力,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还给孩子自由.

我因此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作为成年人,我身上有太多成年人的习气,这才是年龄真正的鸿沟.

再来看老二,这次得了双百,很开心,我用一样的问题问她,她沉浸在自己的这份骄傲当中,就觉得自己做得很好,所以,我也不好再高调地表扬她,物质奖励就是买了一瓶八块钱的饮料外加一根棒棒糖,这些在平时都是稀缺品,我想不贵重但又稀有,很合适这种场景。

但我给她的方向是,如何继续保持下去,很简单,以前做得好的习惯,继续保持,再跟姐姐一起多读书,就可以啦。

当然,我还送给她老子里的一句话“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虽然也可以用“胜不骄败不馁”,但我还是不愿放过任何一次传统文化种草的机会.

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成绩,我觉得首先是需要严肃认真的,好成绩背后是有付出的,不好的成绩背后是有疏忽的,无论好坏完全忽视,那就让考试这件事情失去了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作用,考试的作用在于借由结果反馈过程,所以,我是很反对乐考的,没有考试的学习,基本等于自由散漫,当然,超级自律的孩子除外,但这样的孩子一般可能还有更大的目标在支撑.

肯定好的过程,优化不好的过程,明确进步的空间和方向,如果再有具体的实行动作,这本身就是在淡化结果,淡化不是无视,而是用结果促进行动,这是我理解的成长性思维。

让孩子的自我评价更全面,这个也是我想要说的,成绩毕竟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东西,是需要我们观察,总结提炼的,孩子整个的求学路上,已经有太多一锤定音的时候了,如果在这个之外,她没有一个更宽广的评价体系,来接纳她的不够好,这样的生活才是真的致命。

大概也有人会这么说,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60分,你就不会想着什么全面评价,想着重过程不重结果之类的了,你能这么说,还是因为成绩虽然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差,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我们这个社会,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人们总爱用一些极端的例子来挑战你说的一般规律。

抱歉,我帮不了考60分却被父母牢骚满腹的孩子,他们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建设性的帮助。

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原本就不想管孩子,也不知道如何管的父母,会相信孩子要野蛮生长的理论,我们的行为总是被我们的理论合理化,这个合理化是带着自私基因的.

所以,任何时候,帮助孩子、接纳孩子,都不违背教育的初衷,也不违背“自由平等”原则.

最近一直读道德经,朋友问我,老子总说无为,“道”被说得虚无缥缈,好像很仙风道骨的一个人,可我们得活着,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真实脚踏实地的,那我要如何学习老子?

我们一说黄老,就想到“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真的不是我们理解的什么都不做的消极啊,他的思想极其宏大,有为,甚至超过孔子,以此为鉴,我们生活中被总结出来的一些词,一些理念,也许本身的概括就是有偏差的,如果我们只是接受了别人告诉你的一句话,就深以为然,却从不自主地探寻一下,思索一下,我们会被自己的这种盲信误导乃至耽误。

所以,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所有告诉你必须如此的,也许可以不如此,所有告诉你一定不可以如此的,也许你反而可以试一试。

没有永恒真理,“道可道 非常道”,尤其与人相关的事,常“无”,以观其妙,就是保持可能性,看到变化性,这就是一切的奥妙。

这也是成长的奥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每面对一次孩子,就是在检验一次自我。

真诚沟通,永远都是一个值得保留的习惯.

从这个角度说,成绩其实是互相测评的环节.

(0)

相关推荐

  • 2020,陪伴与成长

    2020,陪伴与成长 □枫爱霖 2020年的年终总结,一直还没有写.这一年是女儿小升初的一年,年度关键词就是"陪伴"与"成长".所以选取几个对我和孩子有纪念意义 ...

  • 读《老子》有什么用呢【读书课堂】

    读书小笔记 2020/10/30 上周五与理思10班的五年级小朋友读<老子>,课前和课中,都涉及到很多人存在的困惑:读<老子>有什么用?如下: 01 直接指导我们的生活 (1) ...

  • 你多自律就多优秀

    我高中有一同学,相貌平平,成绩平平,高中三年我似乎没有和他说过几句,不是因为他一切表现平平而是我的性格问题,我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除了前后位及同桌,跟其他人交流很少,说好听点学习认真,说难听点就是学傻 ...

  • HELLO !我的第二届学生们

    今天是2017年9月4日,是我正式和这帮孩子们见面的第一天,班里24个孩子,相比起上一届学生,这帮小朋友明显活泼.幼稚很多.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同一个六(1)班,时隔两个多月,就换了新一批的学生, ...

  • 【萌芽细语】周记里论成长

    许久没写周记了,调研考试之后匆忙又真实的反思,接踵而来的联考,我们每一天都在忙碌着.周记本里上次批阅的日期是十月-- 有同学说没写周记的日子里有些空虚,有同学说时间很紧有很想写,就不成文的段落记录法. ...

  • 银杏树下育学子,蒲公英里话成长

    银杏树下育学子  蒲公英里话成长 --写在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验收之际 每到秋天到来,市五中的校园就会被金黄的银杏叶覆盖,散落在青石板广场.满树的银杏树叶,透着银光,散着书香. 秋天的银杏树像是穿着金色 ...

  • 让孩子们在“学习共同体”里快乐成长

    为了加强班级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本班的整体素质,我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在班级认真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让个体在真正意义上的小组中磨练.适应.融合,以& ...

  • 小森林:在温暖治愈的美食里感受成长与蜕变

    <小森林>,单看海报和影片名称,我以为这是一部小清新的爱情故事,结果看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它是一部以美食做线索,记录乡间生活点滴的成长治愈类电影. 电影有上下两部:"夏秋篇&quo ...

  • 儿童节到了,在宫崎骏的动画里学会成长

    宫崎骏,在日本东京郊外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小楼里,他白发白须,戴着一副黑框大眼镜,穿着米色吊带裤.在小朋友们看来,他是那个画出了龙猫.小魔女琪琪.千与千寻.金鱼姬波妞的老爷爷:在环保人士眼中,他是一名坚定 ...

  • 在琐碎的细节里逐渐成长,2017年第一天你干了什么

    2017年的第一天,北京,霾. 这个号又荒废很久了.笔耕不辍实在是一件很需要毅力的事. 2017年的第一天,让它"诈尸"一下吧. 我给它改了一个名字(24小时后生效),我给它换了一 ...

  • 工作坊里的成长足迹

    李江华 即将结束的暑期,相信教师们也一定没有闲着,而是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各种培训研修活动,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通过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成长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热点,然而在具体 ...

  • 朱校长讲座:中国科技大学少年大学生成长奥秘

    2016年10月24日19时,行政楼三楼多功能厅灯火通明,此时,朱源校长对本校初中.高中学生开设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大学生成长奥秘"讲座准时拉开帷幕. 期待已久的讲座,同学们激动非 ...

  • 你的身体就是一个浩瀚的宇宙,整个宇宙里最大的奥秘就是身体。

    你的身体就是一个浩瀚的宇宙,整个宇宙里最大的奥秘就是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