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丨高中历史常识性错误怎么避免?
历史常识性错误选择题是高考历史常见题型之一,典型特征是结论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时空,违背常理。考查角度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因此学生要具备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逻辑能力。
我们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分析此类题型:
(图片可放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项为D。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因此排除D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
(图片可放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项为C。C项说法绝对化,古代社会等级观念强烈,选项犯了常识性错误。题中材料只是冲击了天子的权威。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强调的等级秩序在礼仪上的体现,材料中明确可以看出诸侯僭越用了天子的礼仪,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图片可放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项为C,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
(图片可放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项为B。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利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的职能弱化,故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选项C正确。
(图片可放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项为A、D。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正确答案为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图片可放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项为D,而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的问题,故排除。从材料信息看,明清时期,地主常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收取田租,这说明江南地区农户收入多依赖“桑蚕”,也就是家庭副业,故正确答案为C。
(图片可放大)
解析:本题易错选项为A。A项与史实不符,因为翻车是用人力,故排除。从材料中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水车”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的灌溉工具“翻车”,可以提高农田抗旱能力,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