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间谍事件,竟是西方人所为,窃取了中国一项国宝级技术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西方社会一直渲染“中国窃取西方技术”,污名化中国与抹杀中国人智慧之余,还做出诸多疯狂举动,在此就不一一细表。

然而,俄罗斯《生意人报》有一篇文章叫《欧洲人如何在中国盗取工艺》,里面就举例报道了西方曾经窃取了诸多中国国宝级技术,其中第一次有文件记载的“工业间谍”事件发生在公元六世纪。

其实,翻开历史不难看到,至少中国有三项国宝级技术,就曾被西方窃取,是真正意义上的偷,而不是通过公开的文献资料学习,可惜鲜为人知!

一,丝绸

众所周知,西方对丝绸非常疯狂,早在著名《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就有丝绸的记载:“从门阈直到内室,椅子上放着柔软的绮罗(丝绸)。”当时,希腊与罗马贵族都以身穿丝绸为荣,但由于远隔重洋,路途遥远,他们对这种神奇丝的来源一无所知,于是对丝绸生产浮想联翩,流传了无数美好想象。

所谓爱屋及乌,精美的丝绸引发了西方对中国的无限遐想,对中国丝文化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的极度向往,甚至一度认为中国是“神族”。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指出,“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还将中国定位于万里之遥的“北风以外”,在希腊人的宗教信仰中,“北风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阳神阿波罗所宠爱的民族。

公元六世纪,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遣传教者到中国了解丝绸及其制造技术。这些传教士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将制作工艺牢牢记在大脑中,将禅种和树种则藏在路杖中,从中国西部走私到东罗马拜占庭,从此欧洲才有了蚕丝业。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指出,第一次有文件记载的“工业间谍”就是这一次。

这一项技术被盗,不仅重创了中国经济,同时也对中转运送丝绸的中亚西亚国家形成严重打击。

二,瓷器

中世纪时,欧洲时尚发生了变化,瓷器成为新宠,仅18世纪就至少有6000万件瓷器销往欧洲,大量金银流到中国,但欧洲人不知道瓷器制造工艺,多次仿制一无所得,于是就派出了工业间谍殷弘绪!

殷弘绪是法国传教士,原名叫佩里·昂特雷科莱(见下图),18世纪之初受命来到中国窃取“白金”的制造技术。这位法国人中文流利,又特意讨好康熙,加上当时康熙防汉不防洋,于是得以能长期驻扎在景德镇,自由出入各个大小窑厂,这位间谍逐渐了解到瓷器的制作工艺细节。由于能够学习观摩诸多窑厂工艺,因此殷弘绪总结的瓷器制造技术反而比中国人更全面。

1712年(康熙51年)和1722年,殷弘绪两次将瓷器制作细节以及相关样本写成报告,寄回欧洲,详细介绍了瓷器制作材料、配比、黏土的揉法和卷法以及如何在炉中烧制等,从而使法国人成功仿造出瓷器,此后又传遍欧洲各地。

1768年,法国终于在“利摩日”找到高岭土,实现了瓷器的欧洲化,“利摩日出品”成为高档欧洲瓷器的标志。与此同时,清朝瓷器出口迎来危机,出口数量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乾隆皇帝统治末期,这一势头越发明显。

殷弘绪窃取的技术还有很多,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是天花预防技术,当时殷弘绪结交清朝宫廷御医,获取了天花预防的人痘接种和种痘方法,这是明朝人发明的技术。殷弘绪将之传到了欧洲,从而结束欧洲天花没有办法预防的历史。

三,茶叶

明朝时期,茶叶传入欧洲之后,很快被西方人喜爱,于是对这一神秘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1560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克鲁兹乔装打扮混入一群商人队伍中,花了4年时间来往于中国贸易口岸和内陆,才搞清了茶的来龙去脉。回国之后,克鲁兹把自己几年所见所闻写入了《中国茶饮录》,这是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

自克鲁兹始,不少西方探险家垂涎三尺,打起了中国茶的主意。但明清时期,中国不允许外国人深入内陆,且想要发展产业,茶树数量不能太少,加上茶树管理、茶叶制作等一整套工艺,于是就限制了西方自己发展茶叶。

清朝之后,茶叶是对西方出口的大宗拳头产品,1825年英国进口的茶叶数量就达到了2200万斤。当时,英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就是进口了大量茶叶,英国人对茶叶利润无比眼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人派出了工业间谍。

1848年,英国工业间谍罗伯特·福琼(见下图)收到了一封英国东印度总督信件,信中要他前往遥远的中国,竭尽所能地去寻找最好的茶树和茶籽,并把他们带回到印度。这一年,福琼来到中国,为了不引起注意,他打扮成清朝人一样,剃成金钱鼠尾发型,穿清朝衣服,以中国人的身份先后游历了浙江,安徽,福建等茶叶产区,四处购买茶树。最终,福琼一共收集了2.4万棵小茶树和1.7万颗茶树种子,并邀请了8个中国制茶工人。

在《茶国之行》中,福琼详述了这次冒险经历,窃取中国茶叶技术的证据确凿,容不得抵赖!

福琼的中国之行,无疑是世界茶史上的分水岭。19世纪下半叶,茶叶成为印度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如今阿萨姆红茶畅销全球,甚至比中国红茶名气更大!与之相应,清朝茶叶出口锐减,收入锐降。

可见,论工业间谍、论窃取技术,某些西方国家才是老祖宗,而中国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如今,不少中国人有一印象,仿佛古代中国除了四大发明,科技上几乎一无是处。其实,仅仅一本明朝的《天工开物》就能说明问题,这本书让西方学习了中国的石油钻探、纺织染色等诸多先进技术,如果《天工开物》技术果真落后,西方国家还会广泛翻译吗?

参考资料:《欧洲人如何在中国盗取工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