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道,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并从中借鉴一些好的读书方法。

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

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

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

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的。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约5万多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虽书卷浩繁,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

陈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入书出书”读书法,实际上是告诉人们要活读书,而不能死读书。既要读书认真钻研,消化吸收书中营养,又要将书本知识为我所用。

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重“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张溥藉此苦读成名,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0)

相关推荐

  • 名人读书法

    读书,应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你可能从书中感受到纯真快乐,也可能获得一些深邃的思考.在不同的阶段,同一本书也可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只是收获的广度和深度不一样罢了.但是,读书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只有贴 ...

  • 再难的书,也可以这样读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46 篇原创文章 这两天我在找一个读哲学经典的方法,并身体力行地测试,发现明代张溥的「七焚读书法」效果更好,于是我就用它来读一些难记又难理解的知识点和哲学段落. 何谓「七焚读书法」 ...

  • 苏轼、欧阳修等人的八大读书方法,学会了受益一生

    读书,它既能让人学到谋生的手段,又能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当真是人生一大趣事. 苏轼曾经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说一个人书读到一定程度,他的气质也会跟着变化. 闲暇之余,捧上一 ...

  • 古代名人谈读书之刘向:“学无迟暮”

    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辑录<楚辞>十六卷,收录其所作<九叹>,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 ...

  • 古代名人谈读书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归隐田园,以书为乐,关于读书,有不少独到见解流传至今. 一是倡导以读书为乐.他在<读山海经十三首>中写道:"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 ...

  • 古代名人的读书名言精选

    古代名人的读书名言精选

  • 古代名人谈读书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宋代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有<陆放翁全集>传世.在论及读书方面,陆游有几则名言流传至今,给我们 ...

  •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发现了多位名人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很多人希望通过读书来增加自己知识的输入,为了防止"读过就忘",我们会采用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来保留书中的重点.增强自己的记忆,从而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可是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书 ...

  • 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

    鲁迅认为,"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爱因斯坦读书时,往往有意识地忘掉一些东西: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听听18位古今中外名 ...

  • 渊回国学:读书之道,用这个方法看书,任何书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

    渊回国学:读书之道,用这个方法看书,任何书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 渊回经常就用这个方法读书,不论任何书籍,基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书中的精华和精髓. 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 1,快速略读 找到一本书,以最快 ...

  • 读书有法,6位古代名家的读书方法

    读书有很多种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今日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并从中借鉴一些好的读书方法. 01 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 ...

  • 中国古代藏书家论读书

    中国古代的藏书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较渊博的知识和学问,不少人甚至是一代有影响的大学问家.大文学家.关于"藏书""读书"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