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的8种辩证方法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病证。所谓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整理了中医常用的8种辩证方法,各有侧重,应用范围又有区别,以八钢为总纲,广泛应用于各种辩证方法中,属于多层次的纲领性辩证。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启发。
1、八纲辨证
首次提出“八纲”概念的是当代祝味菊,他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为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
此辩证法主要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综合分析总结出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而将证候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一种辨证方法。
八钢体现了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几个主要方面,但在临床应用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如辨别表里必须与寒热虚实联系。辨别虚实又必须与表里寒热联系。因此,运用八钢进行辩证时,要熟练掌握八类症候各自的特点,还要注意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灵活运用。具体有表里辩证法、寒热辩证法、虚实辩证法、阴阳辩证法
2、脏腑辨证
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对疾病所产生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部位、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因此脏腑辩证的诊断依据是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异常及经脉循行部位的见证。凡是遇到那一脏腑功能的失常的症状表现,即可确定病在何脏何腑。
例如:见到心悸、怔忡、心烦、市面、多梦的症状,应考虑为心脏病变;见到咳嗽、气喘、胸痛、咳血的症状,应考虑为肺脏病变。因此脏腑辩证是辩证施治的核心和基础,常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内伤病的诊断,由于脏腑之间及脏腑与各组织器官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进行脏腑辩证时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脏腑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全面正确的作出诊断。
脏腑辩证包括辩心和小肠病症候、辩肺病症候、辩脾病症候、辩胃肠病症候、辩肝胆病症候、辩肾和膀胱病症候、辩脏腑兼病七个方面内容。
脏腑辩证是各种辩证的基础,是核心,因为人以脏腑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一切疾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相关内脏的功能而发生病症,无论临床中的内科、儿科、或者妇科疾病,都与脏腑失调有关。
3、病因辨证
是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综合分析各种病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的各种症候,推求患者之病因之所在,从而给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辩证方法,比如导致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六淫、疫痢、七情、饮食、劳倦以及外伤和虫兽所伤,每种病因都有不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的病因会有的不同的病理变化,然后了解其发病病史、症状、体征等方面。具体方法有,六淫辩证法,七情症候辩证法等。
病因辩证是辨识致病原因的方法。任何疾病,无论内伤病或外感性疾病,都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
 4、气血辨证
根据气血津液相关的理论,在八钢基础上,分析、归纳、判断为某种症候的辩证方法。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和作用的发挥,与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密切关系,而脏腑生理功能的维持,又依赖于气血津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的病变与脏腑病变密切相关,两者相互补充。具体方法有气病辩证法、血病辩证法、津液病辩证法等等。
5、经络辨证
是根据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的功能特点,分析疾病时的临床表现,从而判断病变发生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所属经脉的一种辨证方法。
经络是运行全身    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当外邪侵入人体,经气失常,不能发挥其卫外作用及濡养调节功能时,病邪就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因此,经络能够规律地反映出若干症候,根据这些症候,推断疾病发生于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和发展趋势。
经络病变的诊断依据:1、是经脉循行部位的症状。2、是相应脏腑功能失常的症状和经气厥逆症状。3、是该经气血阴阳的盛衰,阳盛者多见热证,阴盛者多见寒证。
6、六经辨证
是汉代张仲景所创立的一种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它根据外感病(指感受六淫等外邪而引起的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表现特点,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作为辨证纲领,对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从正气的强弱、病邪的盛衰、病情的进退缓急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讨论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势、症候特点,以及立法处方等问题,六经即是辩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从而找出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为治疗提供依据。
7、卫气营血辨证
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一种主要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在六经辩证基础上,它根据外感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的病理特点以及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作为辨证纲领,对温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辨别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判断病理本质,推测预后转归,并据此决定治疗原则。
卫分证主表,病在肺与皮毛,辩证要点为发热,微恶寒,口微渴,苔薄白;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辩证要点为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血分证则热已深入肝肾,重则动血,耗血,辩证要点灼热,斑疹,出血,舌绛。

8、三焦辨证
是清代吴鞠通所创立的一种主要用于温病的辨证方法。它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辨证纲领,对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用以判断病理阶段,归纳证候类型,明确病变部位,确立治疗原则,并借以推测预后转归。
三焦病症归纳了温病初、中、末三个不同阶段。上焦病症包括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首先出现肺卫受邪症状。辩证要点为发热,恶寒,咳嗦,口微渴,脉浮数;或身热、口渴、咳喘,苔黄。若邪陷心包,则以昏谵肢厥为辩证要点。
中焦病症包括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阴脾经的症候,辩证要点为病邪在胃为壮热,汗多,渴饮,苔黄燥,脉洪大。在大肠为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在脾为身热不扬,腕痞苔腻,脉濡。下焦病症包括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症候。辩证要点为病变在肾为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倦卖虚。在肝为手指蠕动,舌干绛而痿,脉虚弱。
以上就是八种辩证方法的分享,希望能给你帮助
资料来源:张登本、孙理军《学中医辩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