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大燕元宝】

后街雅玩泉藏供图

后街雅玩泉藏供图

大燕通宝、元宝是五代初大燕皇帝刘守光公元911年铸,国号钱,存世罕少。

据史载,“大燕”,是中国唐朝中期和五代初期建立的两个割据政权的国号。一个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所建,史称“安燕”;另一个则为911年刘守光成立,因其残暴不仁,史称“桀燕”。二“燕”相距约150年,均为短命政权,有惊人相似之处,都铸造发行了钱币。

为刘守光于911年(应天元年)所铸应天元宝、顺天元宝、乾圣元宝和应圣元宝,均大值钱币,背万、背千、背百和背拾。“桀燕”钱币,形制相同,钱文近真书。

大燕通宝、元宝,非“ 安燕”钱币。理由如下:第一、钱文书体、特点不符。钱文是钱币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大燕通宝钱文近真书,与“安燕”时期钱文风格和时代特征相异。唐代钱文通行隶书,“安燕”钱币亦是如此。第二、史载清楚,没有疑义。安燕政权,历帝四世,存世八年,所铸得壹、顺天钱币,史载明确,可以采信。大燕通宝,可以确定为“桀燕”钱币。

刘守光于公元907年囚父,自称卢龙节度使,909年杀兄,兼有两镇,被后梁太祖朱温封为燕王。911年,割据称帝,定都幽州(今北京),国号大燕,建元应天,故地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地区,铸行了应天系列钱币。应天钱币,钱文近真书,史书未载,经学界先贤考证,于20世纪初确认为刘守光铸造。

应天钱币,体大厚重,书体拙朴,风格独特,大燕通宝,笔画纤细,通体薄瘦,二者形制相异,无共同之处。但将大燕通宝的书体、形制特点,与五代十国时期诸国铸行钱币比较,有着明显相似的铸行特征和共通的时代气息。

大燕通宝,钱文近真书,竟然与宋徽宗瘦金体有惊人相似之处,可为中国钱币书法的历史奇缘。

任何书体的形成,必有学习、继承和发扬的过程,瘦金体亦是。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亦称“瘦金书”,是楷书的一种。他早年学薛稷(649-713年)、黄庭坚、褚遂良诸家,融会贯通,主要是学习薛稷、薛曜兄弟书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瘦金体亦与薛曜的字最为接近,据有关书法史家考证,可能是赵佶受到薛曜《石淙诗》的启发变化,创制了瘦金体。

自公元700年左右的薛稷时代,至911年五代初刘守光的大燕国时期,历200余年,以薛稷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期间研究、喜爱薛稷书法者肯定众多。现在,大燕通宝书体的书写者已无从考证,但是,200年之后才产生的宋徽宗的瘦金书体,竟然与前人、前朝有着相似的书法风格,确实是罕见的,是中国书法艺术和钱币书体的奇缘。

大燕通宝,真实性、可靠性没有怀疑,于1995年5月出土于山东省济南市小清河北部地区,陶罐窖藏,同时出土的古钱币共有数百枚,因为元朝开国初期弃用了前朝钱币,以现有出土最晚时代钱币断代,可以大致确定为宋末、元初济南先民的埋藏。

大燕通宝,是五代十国钱币的重大发现,可补中国钱币史缺,为五代时期重要文物。

大燕通宝,五代初幽州(今北京)大燕皇帝刘守光911年(应天元年)铸,目前发现一枚,疑似钱币孤品。大观通宝,宋徽宗赵佶大观年间(1107-1110年)铸,二币铸造时间相隔二百来年,二币互不关联,且大观通宝为宋徽宗御书,书体为瘦金体。瘦金体为宋徽宗学习、继承前人书法创造而成,自成一体。而大燕通宝的铸造,为五代战乱频仍的幽州,其书体,除去“燕”字不同,与大观通宝风格几近相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