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236:一代天才露伴子——读《五重塔》

文/望月听雪

日本的五重塔,坐落在富士山附近,是日本风景图片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古塔,它与飘舞的樱花或满山的枫叶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散发着着日本特有的古朴和优雅。它是唐朝时日本学习模仿大唐建筑的产物,反映了中国唐朝时的木结构宗教建筑的模式。

日本的许多文化来源于中国,却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甚至超越原本中国的古老风俗传统,于独具匠心中谱写出自身的旖旎风光,烂漫樱花掩映中重重楼宇间透出历史的厚重感,尤其令人深思沉醉。

于江南小城的一隅间,也仿佛可以见到相似的风景,塔楼、樱花、风铃、小桥流水、帆影点点,“白雾横鼋渚,绛雪绕村郭。花气熏古寺,竹影摇画阁。归舟泛柳浪,佳人踏渔歌。回首虹桥上,斜阳入烟波。”直想踏浪而歌,逐花海而行,“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余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

基于五重塔的这篇小说,其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却是跳脱于小说之外的,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使命。“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年轻的明治政府要在短期内走完西方先进国家花了几百年才走过来的路,便采取了弱肉强食政策,靠侵略和掠夺邻国来完成自身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早在1892年3月,日本浪漫主义诗人北村透谷就在他主编的《和平》杂志创刊号发刊词里,提出了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的口号。两年后,日本政府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军国主义思潮席卷全国,《和平》杂志被迫停刊。那时,不仅报纸上充斥着炫耀'战绩’的报道,连那些曾写过一些好作品的作家也出于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挥笔歌颂那场不义之战,举国上下,一时闹得乌烟瘴气。此时,有位日本作家放胆直言了。他发表的《关于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不应被战争牵着鼻子走,而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并无限愤慨地写道:'倘若有人强迫文学家或美术家去创作配合当前的战争等等的作品,那真是无知透顶,岂有此理!’这位作家就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随笔家、考证家幸田露伴。十九岁的露伴曾结识过一位僧侣,并把庙中所藏经卷读遍。其作品中随处可见浓浓的佛味,与其经历挚爱是不可分割的。而其于这场战争中的操守,无疑证明他是一个富于正义感、有着高风亮节的文人墨客,无畏强权,以一个文人之拳拳之心看世界、看日本。

“笼罩在岚山上的彩霞被暴风吹散,使得俳句诗人感到无比惋惜,只好去观赏蝴蝶似的落花。但是珠运却无心去欣赏这趣味盎然的景致,只顾一心一意地去雕刻那从未见过的天竺不知名的花儿,直到晚钟凄然地宣告漫漫长日结束为止。当傍晚的骤雨,冲刷掉三条和四条街道的尘埃,露出的小石面还没有干,但已天空如洗月亮清,诗人吃着月光映照下浸在清澈泉水里的瓜,打趣说,这叫齿牙香。”这是《风流佛》中的片言只字,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对本国以及中国诗词造诣之深,其喜爱之情翩然纸上。日本诗人源赖政的和歌:“黄昏骤雨湿园庭,天空如洗月亮清。”其间透出中国古诗之风韵,李商隐的“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更有柳永的名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陆游的“银波煮酒湛华觞,梅子初尝齿颊香。”

这篇故事,一路读来,与其说是一篇小说,不如说是情景交融的散文,一段段风景、心情,编织起一阙美丽凄婉的故事,于边走边看之间便潸然泪下了,“主人公珠运是个手艺高强的雕刻师,有一次他到奈良去瞻仰佛像,半路上,在木曾山的客栈中与孤苦伶仃的卖花姑娘阿辰邂逅,一见钟情,并把阿辰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阿辰的生父岩沼子爵原是个落魄的武士,因对推翻德川幕府有功,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平步青云。他派人来寻找阿辰的下落,打听出阿辰即将和珠运结婚,便赶紧把阿辰送到东京,生生拆散了这对鸳鸯。客栈老板劝珠运以她为原型,雕刻一尊佛像。珠运呕心沥血雕成的佛像,神情逼真,栩栩如生。一天,佛像被珠运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居然活了,用臂挽住珠运,二人双双腾云而去。”故事里可感到作者对明治社会的世态炎凉提出了批评,政府的穷兵黩武政策给人民带来了穷困,老百姓穷困得想进监狱和警察署的拘留所。在那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中,露伴只能给小说以这样一个浪漫主义的结尾,亦是生存于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无奈之举。

       《五重塔》描写了工匠十兵卫痴迷于筑塔技术,一心造塔,排除重重困难,最后造出了禁得起暴风雨考验的完美五重高塔,歌颂了艺术强韧的生命力。关于暴风雨的那段描写,被公认为明治文学中的压卷名文,“一代天才露伴子”,便是在战争的夹缝中坚毅生存的一朵异域之花,他的精神将熠熠发光,永开不败!

↑ 五重塔日本法隆寺

↑ 五重塔枫叶

↑ 五重塔樱花

↑ 千鸟渊1

↑ 千鸟渊2

↑ 鼋头渚1

↑ 鼋头渚2

↑ 鼋头渚3

↑ 鼋头渚4

↑ 鼋头渚5

↑ 鼋头渚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