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评】如何拍出太阳光芒 第1426讲?

你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技术手段,将太阳拍出“光芒四射”的酷炫效果,如下图。

比起一个红色圆球,或是一个过曝的小光点,这样的太阳显然要好看太多。

1.让太阳小一些

对于太阳光芒这一拍摄主题来说,光源位置越精确,越接近点状,射线化效果越明显如何拍出太阳光芒如何拍出太阳光芒。所以,尽量让太阳在画面中小一些,长焦是很难拍出射线效果的。相比之下,广角镜头拍摄这个主题最为容易。

小光圈能够令太阳光芒更突出,有时甚至要利用f/18、f/22等很小的光圈,而且小光圈也有助防止相片过曝。这并不是说,用标准镜头就不能拍出射线效果。

在构图上多做些文章,适当地用各种景物,如山峰、树枝遮挡太阳,或把太阳安排在画面边缘,减小太阳在画面上的大小。即使你用的镜头焦距足够短,也应当尽量尝试这样的构图手法,让射线效果更明显如何拍出太阳光芒文章如何拍出太阳光芒。

2.小光圈

大光圈会让光源呈现更聚集的状态,而与之相反,小光圈会让光源表现得更为发散。

使用 f/16 到 f/22 的小光圈,一般就能使太阳光芒呈现射线状。用小光圈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减少进光量,在高环境光条件下有利于避免照片过曝。拍摄这种相片,我们首先要避免太阳过曝,否则太阳会变成一大片白色,星芒不会突出。如果你是用全局测光,可以先拍一张看看效果,如果太暗(因为面向太阳的关系),可以加回一些EV;如果你用点测光,可以向着太阳边缘的区域测光,然后用AE-L锁定测光 (或记下光圈快门数值然后用手动模式M-mode)。ISO最好用最低的值(如ISO100)。

3.曝光控制

拍太阳光芒最大的技术难点就在于防止太阳过曝。虽然太阳在画面中比例很小,过曝也不至于非常影响画面,但如果太阳过曝会导致光芒效果不明显。如果你的相机有 HDR 功能,打开它吧。没有 HDR 功能.

可以尝试对准太阳边缘,画面的次亮处点测光,然后用 AE-L 锁定测光结果,再重新取景构图。

也可以进行平均测光,先调低两档EV,以防止太阳过曝,同时观察直方图,避免暗部缺失细节过多。先降低两档曝光,注意确认暗部细节是否完全丢失。然后通过 PS 或 Lightroom 等后期软件,手动提高暗部亮度即可。

4.闪灯压光

如果你的闪灯功率很强劲,或者带有离机闪,把它打开吧。使用闪灯能有效压暗背景,对防止太阳过曝颇有帮助。

5.不要用星光镜

有人说,既然要把点光源拍出射线效果,为什么不用星光镜?这种滤镜能很轻松地将点光源拍出显著的射线效果。在夜景拍摄中,星光镜表现优异,效果显著也确实有人这样做了,用星光镜拍太阳。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拍摄效果都很不好。

射线的形态,可能会很奇怪。太阳的光芒是复合七色白光,而不是单色人工光源,在星光镜下色散严重,看着十分奇怪。

而最严重的一点,是星光镜拍摄的光芒效果很不自然。太阳光芒的射线效果是长短不一,不均匀分布的,而星光镜的星芒往往是等间距均匀分布,射线长度也趋同,看着很不自然。

一、各大品牌怎么选?

1、颜值好看度排名:富士>佳能=尼康>索尼

2、功能数量排名:索尼>富士>尼康>佳能

3、上手容易度排名:佳能>尼康=索尼=富士

4、熟练后操作舒适感:尼康>索尼>富士>佳能

5、色彩表现:尼康 不偏色、佳能/富士(偏粉偏红)、索尼(偏绿、黄)

二、相机知识

1、画幅

画幅通俗点讲就是相机的感光元件面积的大小,大致分为:

(1)大画幅,骨灰级玩家。

(2)中画幅,哈苏、飞思,富士,多用于商业摄影,对画质要求也是极高。

(3)全画幅,我们通常说的135画幅。

(4)APS-C画幅,就是半画幅,入门机型。

(5)一英寸,常见于卡片机,摄像机。

(6)再想就是手机了。

2、镜头焦段

概括的讲,焦段就是指变焦镜头焦距的变化范围。

全幅机下焦段的大致划分

(1)长焦镜头——大于135mm

视角窄,常用于拍摄花鸟月等特写。

(2)中焦镜头——60-135mm

画面变形小,常拍人像半身、特写、风景拍摄。

(3)标准镜头——40-60mm

有效孔径大,光学性好,视角与人眼相似,用于中近距离人像拍摄、静物、风景等。

3、光圈

(1)光圈大,进来的光多,使照片变亮;光圈小,进来的光少,使照片变暗。

(2)F数值越小,光圈越大,曝光越多(照片越亮),景深越浅(背景虚化)。

(3)F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曝光越少(照片越暗),景深越大(背景清晰)。

(4)大光圈突出主体更适合人像,小光圈主体陪体都很清晰,适合拍摄大场景的风光片。

4、镜头的选择

不管你买了哪款相机,第一支镜头希望你考虑焦距跨度更广的镜头,比如18-135mm、24-70mm、24-105mm。

第二支镜头建议你添置一个定焦镜头,虽然变焦镜头比较方便,但是定焦镜头。能让你更加专注摄影技术的学习,学习构图,更加锻炼你的摄影技术。

三、总结

总体来说,预算足够的话,就选择全画幅,一步到位,预算不足的话,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半画幅相机。

镜头的话,看你个人需求,拍摄人像就选择35mm/50mm/85mm,拍摄风景就选择广角镜头,纪实拍摄可以选择24-70mm镜头。

先来看一下我们磨皮前和磨皮后的的对比:

这个磨皮应该花了十几分钟,很快对不对,而且脸部的纹理基本都保留了。当然要对人物精细处理的的话,这还不是最终效果,可能还需要进行调色和补一下高光和阴影区。

这里只进行磨皮,现在让我们开始操作吧!

一、创建两个图层

将素材图拖进PS后,按两次CTRL+J,得到两个背景的副本图层,分别命名为低频和高频,如下图,低频层在下,高频层在上。

二、低频层处理,获得肤色的大致分布

先隐藏高频层。选中低频层后,点击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将图片变得足够模糊,忽略细节。

当然也不能太糊,图片糊成一团肯定是不行的。只要看不出纹理、斑点就可以,如下图,一般我会设置在3-10,这也和图片大小有关,大一些的图,设置也要大一些。

点击确定后,低频层的肤色分布,就算得到了。

三、高频层处理,得到皮肤的细节

先将高频层切换到可见状态。选中高频层,点击图像>应用图像。

对应用图像的参数进行设置,图层选低频,混合选减去,缩放填2,补偿值填128。(128或127都可以)

无论什么图,都这样设置,没有其他设置的,除非你不用这种混合方式。至于原因,看文章末尾的算法,你就明白了。

确定后,高频层的皮肤细节也就得到了,如图所示,就是一个有人物所有细节的灰度图。

四、把低频层和高频层合成为原图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近似原图的状态。操作也非常简单,只要将高频层的混合模式改为线性光,两个图层就会混合成原图状态。这里你也能看得出这应该线性光的算法有关,同样在文章最后说明。

五、建组

将高频层和低频层放进同一个组中,同时选中高频层和低频层,按住SHFIT,再点击图层栏下标的文件夹标识就可以。

这一步操作只是为了方便观察,并对比原图。隐藏组,查看背景原图;显示组,查看高低频图层并操作、

六、去除皮肤色斑和凹痕

选中高频层,点击仿制图章工具。(修补工具和修复画笔工具也是可以的,你可以都用一下,看哪种效果好。)

对仿制图章工具进行设置,选择柔边圆画笔,画笔的大小只要比色斑大一点就可以,硬度调低一些。

设置好后,按住ALT吸取皮肤正常的部分,然后放开ALT点击覆盖色斑就可以。覆盖后,你会发现在高频层用仿制图章工具覆盖,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不像在原图上覆盖,总是会很突兀。

因为这个时候,你仿制的只是皮肤纹理和色斑等细节,没有肤色分布。所以无论你吸取的部分在哪里都不会太突兀。

当然这里你要注意有些地方原先皮肤细节就比较少,那就用细节比较上的正常皮肤部分去覆盖。

重复仿制图章工具的操作,将如下图中脸部有瑕疵的部分,一点点快速覆盖掉。

可以看下图,我们右半边脸部覆盖好后初步状态。基本的凹痕和色斑都已经覆盖掉了,毫无违和感,脸部的色彩分布也和原先一样,没有任何影响。

接着用仿制图章工具处理好整张脸,得到如下图,可以看到已去掉所有的皮肤色斑和凹痕。

七、均匀肤色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皮肤还是有很多不均匀的地方,特别是鼻子上有一小块颜色特别深,脸颊、下巴和鼻梁的地方也都有一些不均匀的小色块。这些肤色特征是存在在低频层的,所以我们要对低频层进行处理。

选中低频层,用自由套索工具,圈出需要均匀肤色的地方。圈出之前,我们要设置一下套索工具的羽化值,可以设置的稍微大一些,处理范围大的地方。处理范围小的地方再调下羽化值就可以。

这个羽化值关系到边缘羽化状态,会影响处理后的边缘。如果边缘太明显,处理后会边缘会比较突兀。

如果不知到羽化值对应的边缘状态,可以按Q键看一下这个时候的蒙版状态下的边缘,如下图,边缘的羽化状态就很好。

再按一下Q键就回到原图。用这种方法设置好合适的羽化值。

羽化值设置好后,用自由套索工具,圈出需要均匀肤色的地方。

然后点击滤镜>模糊>高斯模糊,移动半径滑块,观察预览图,让肤色稍微均匀一些就可以,半径不能调太大。

确认好合适的半径值后,之后的处理,只要圈出范围,然后按CTRL+F(重复上一步滤镜)就可以。

觉得不够的可以,CTRL+F多按几次。例如鼻翼上的深色块可以按3-4次就差不多了。

一块块圈出,模糊后,肤色就均匀好了,如下图。

到这里,我们的人物磨皮就做好了。

我们的最终效果图如下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