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份《黄山龙井市场》报吗?
太平人,知道这份《黄山龙井市场》报吗? 太平文事之一
今年春节,各地倡导“就地过年”。我当然也是“就地过年”:非必要,少外出。省去了走亲访友、饮酒海聊,倒是有时间整理一些旧物。一不小心,翻出了两张旧报纸:《黄山龙井市场》。一算,距今40年了。而且,这是一份农贸市场办的内部报纸(属于简报类吧)。
第一份是《黄山龙井市场》第二期,1991年2月28日出刊,由黄山区工商局太平分局主办。第二份是第四期,1991年4月30日出刊,是“龙井市场建场四周年”专刊。两期都是8开两版。我之所以保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这两期都刊有我写的小文。从发刊日期看,《黄山龙井市场》是每月发刊的,当是1991年创刊。后面发到多少期我就不得而知了,不知道区工商部门有没有存档。
当时,我在甘棠镇人民政府工作,分管的工作中有一项就是蔬菜产销。这也就是我和《黄山龙井市场》结缘的原因吧。
附:
《市场变迁记》
每当我站立在龙井市场大门边,听着市场内沸沸扬扬的人声,看着市场外的车水马龙,不由地会回顾起城区农贸市场的变迁。
四年前,城区的农贸市场设在区总工会到区教委之间的街道两旁。每天,街道两旁挤满了提篮小卖的农民、以卖菜为生的小贩,卖早点的,斩猪肉的,卖鱼的;来这里采购的市民们穿插于间询问行情,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从天亮到近午,人声不断,煞是热闹,堪称城区一“景”。只是这一段路面正是下坡,而且甘棠小学地处市场最热闹处,卖菜声、读书声混成一片,但卖菜声总归干扰了读书声。最令人担心的还是横冲直撞的自行车、轰轰作响的拖拉机,儿童进校放学,市民来这里买菜,无不提心吊胆,左顾右盼。卖菜者也有苦处,激烈的竞争、变化多端的行情,自不待言,就那仲夏的烈日、严冬的寒风,飞雪、大雨,也叫人难以承受,尽管有着简易的钢架棚,还是难以抵挡大自然的挑战的。
有一天,这段路面上的热闹繁乱一切都不见了,街道畅通了,校园门口安静了。这里的经营者、消费者一齐集中到刚刚落成的“黄山龙井市场”里进行交易了。
是日,为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三日。
当然,农贸市场的迁移,对消费者、经营者来说,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首先是老街的居民们感到买菜路远了,花的时间多了,一边提篮匆匆赶往龙井市场,一边不免絮絮叨叨地抱怨;提篮小卖者进市场交易不如以往“自由”了。新市场开业时,似乎有些萧条,但是,几天后就重现往日的喧闹,而且是一天比一天喧闹。
如今的“黄山龙井市场”,又成了城区的一景。凡从外地前来游览黄山之后暂歇于甘棠的旅游者,游程当中必有一项日程:逛市场、买土产。龙井市场的名字随着太平猴魁、香菇笋干、平湖白鱼而名播四方。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平心而论管理好这样一个市场是不容易的。这里,经营品种分门别类,摊位整齐,市场服务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人民服务;假冒伪劣商品,克斤扣两行为,难逃消费者眼光、管理人员掌心,不时有所曝光,还消费者心畅气顺。知书断字者,还可以在购得称心如意的物品之后,浏览一下市场管理所主办的图文并茂的板报。当然,遇有不合作者、坑害消费者行为,市场管理人员,也会适度地动用一下法律赋予他们的行政手段,以儆效尤。
市场变迁,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