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背后,李健唱出了什么?
编者按
被誉为音乐诗人的清华校友李健,首度来到《经典咏流传》舞台,把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唱成了歌。
同时,清华百岁老学长、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也以云观众的身份惊喜亮相,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要秉持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绝顶,永远不停的态度砥砺前行。
今天,研读间诚邀大家共同聆听这首清澈空灵而又蕴含力量的作品,带领大家一起解析这首作品背后的深刻意涵。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几支曲、几首歌,得意时可以助兴,失意时抚慰心灵,甚至能在人生路上指引方向、震颤灵魂。恰如贝多芬的名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音乐演绎古人智慧
被誉为音乐诗人的李健是这首歌的创作者,他以温情的歌声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演绎成歌,用新鲜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古代中国人的生命观。
《君子行》的歌词朴素简洁,却内含乾坤,字里行间藏着无穷意韵。歌曲以探讨人生追求起始,反复诘问超越自我及其意义,审视了现代性语境下生命意义的命题。
向上滑动阅览歌词
君子行 (Live) - 李健
词:(先秦) 佚名/李健
曲:李健
一个人他要如何 才算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又如何 会得到什么
得到什么又如何 终是生命过客
纵然过客要磊落 自古有人说
说那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说那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些并非刻在墙上古老的诗句
过去的人追随它一路走过去
也许你说日新月异早换了天地
天还是天 地还是地 你还是你
日和月不停地转 能否转到永远
永远到底有多远 无数个瞬间
桑田沧海谁来去 大地沉默无语
来来去去人世间 看谁在流转
看那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看那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些密语如同祖先 星光般存在
未来的人回归它才会有未来
触不到的离不了的 这就是天地
天就是天 地就是地 我才是我
看那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看那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些密语如同祖先 星光般存在
未来的人回归它才会有未来
触不到的离不了的 这就是天地
天就是天 地就是地 我才是我
天就是天 地就是地 我才是我
白云苍狗谁来去 大地沉默无语
最是无语人世间 幸而有人言
终是生命过客这一中间结论得出后,歌词笔锋一转,从经典流传的角度经由清华校训渊源《周易》乾卦和坤卦的两个卦辞,调和本我与超我的关系,以凸显存在本身。
人者,天地之心也。《君子行》将人放置于天地之间,探索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天地亘古长存,而人只是渺小一粟,因此不管我们追求什么、得到什么,终是生命过客。
这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天还是天,地还是地,你还是你,人应该顺应自然,坦然地面对花开花落、生老病死,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人顶天立地,也应该磊落一生,在广阔天地间,留下哪怕是再小的印迹。天还是天,地还是地,我才是我,尽管生命有终点,但人本身的存在是永恒的,中华民族正是秉持着生生不息的信念,才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因此,我们每个人,只有不负时光,主动寻找人生的意义,才能找到天地间那个傲然的我,我才是我。
这些面对天地、思索生命的哲学思考,并非是现代人的独创,而是源自几千年前的经典。
《周易》素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之称,虽然言简意赅,却凝结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智慧,涵盖自然与人生的千变万化,更养成了我们的民族气质与性格。
《君子行》中反复咏叹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出自《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短短二十字,就道出了我们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演变,愈发激励人心。这些密语并非是刻在墙上已死的诗句,而是如同祖先星光般存在,它们照耀着如今的人们,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未来的人只有回归它才会有未来。
李健温和、深情、细腻的歌声更为歌曲注入了灵魂。他在高音区真假声莫辨的唱法使其圆润的声线生动地传达出厚德载物的浑厚之感。而他的气息却又深沉稳定,使音乐连绵起伏,给人以生生不息之感,直观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天道精神。娓娓道来之中,李健表达了直面无常,保持自我的生命观念。
音乐传递八字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原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称为大学三宝之一,因其是清华精神的体现,是清华大学的灵魂,而被海峡两岸的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共同定为校训。
深刻影响清华文科恢复发展的张岱年教授将自强不息解释为努力向前、奋发向上的生命体会,将厚德载物阐释为宽容、深厚,并指出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作为中华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值得传承与发扬。这句出自《周易》的校训,质朴深邃,经由每个清华人的实践和诠释,历久弥新,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清华人的人生选择。
《君子行》的歌名亦有旧题新作之意。君子行是乐府曲名,曹植、陆机、沈约等人均有诗作,多以谨慎处事为主旨。《君子行》则立足对生命的思考,拓展了这类作品的主题。君子一度是对贵族男子的称谓,之后才逐渐泛指有德之人。《君子行》藉此探讨了个人对自身、个人对历史的责任与担当。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一所美国为了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而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因此梁启超特意叮嘱清华学子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希望学生们学有所成之后,成为国民的表率,能够造福国家与人民,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
对于清华人来说,君子不仅要修己,更应将个人意愿与家国情怀、时代责任深刻连结,在自己变得优秀的同时,也带动社会、带动国家、带动全人类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百余年来,从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到国立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从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办学道路如何改变,清华师生都始终不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国家、为人类文明不断地作出贡献。在历史上许多艰难危险的时刻,对于生活的无常,乃至是生命的威胁,清华人总是坦然地面对,因为纵然成了天地间的过客,只要像天一样遇到什么风霜雨雪都运行不息,像地一样无所不载深爱着他人,就能无愧于心。
音乐烘托人心和谐
近年来,社会对加强学生美育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倡导帮助学生群体建立积极而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能够理解并欣赏人类文明遗产中各类艺术成果,鼓励他们以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而音乐就是其中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
《礼记·乐记》中说:大乐与天地同和。音乐脱胎于自然的声音,最大的特征就是和谐,在儒家看来,音乐可以使人心和,便想方设法在各种场合让人们接受音乐的熏陶。
早在周朝的时候,音乐就是六艺之一,是贵族的必修课。后来音乐逐渐成为平民百姓都能创作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在宗庙、乡里、家里都充满了音乐的声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可以使我们感受相同的自然,看到同一片天地,并加强彼此之间的心灵连结。
校友李健把清华校训唱成歌,不仅在艺术表达方面给清华学子树立了良好的示范,还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力量通过美而简单的艺术形式得到传播。
阮籍在《乐论》中指出,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最高目标在于使四海同其欢,九洲一其节。校训唱成歌,经典咏流传。尽管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唱着同一首歌曲,持着同一种信念,终会相遇。
视频来源:央视网
文字|未树 北声
编辑|树枝
责编|锈尘 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