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幸福蜡烛(牛海燕)
随着春节一天天临近,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年的情景。那时过年除了准备各种好吃的,家家户户还要准备一些大红蜡烛。这些蜡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既要天天定时点燃,又不能在正月十五前燃尽。烛光将平时昏暗的房间照耀得亮亮堂堂,日子,也显得更加红红火火。
我上三年级时,村里许多人家都以制作蜡烛为副业,我家也不例外。入冬后,哥哥就从外地买来石蜡,院子里架起大铁锅,在下面点火熬蜡。等蜡块化成蜡油,再舀进小铁桶提进屋子。屋里早已准备好一个工作台,母亲教我们一起制作蜡烛。先要把棉花撕碎、薄薄地平铺到木板上,拿一根竹签放上去,再用简易的工具一推一搓,烛芯就做好了。盛蜡油的小铁桶放在火边,防止冷却凝固。蘸蜡烛的人,一般是手里并排夹着三根烛芯,蘸一下就靠在一边,换新的蘸,直到前面蘸好的已经凝固,再交替蘸一轮。做成一根蜡烛,需要重复蘸几十次。
我总是中午放学后就吃饭,吃完饭赶紧帮忙做蜡烛,等快到上学时间了,再一路小跑赶到学校。晚上时间比较充裕,我和家人可以一起忙到十一二点,早上照样五点多就起床去学校上课。
这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我们体验到的更多的是家庭团聚、齐心协力、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幸福。蘸蜡烛的时候,全家一起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等。评书听完,再听广播剧、电影录音。那些听过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
制作好的白蜡烛,按照型号大小有序存放起来,卖之前再蘸上鲜艳喜庆的红色蜡油。等到进入腊月,哥哥就开始游村卖蜡烛。哥哥随身带着毛笔和金粉,遇到顾客需要在蜡烛上写字,就工工整整写上吉祥话语。有了前几天的游村广告效应,过了腊八,哥哥开始摆摊卖蜡烛。
随着蜡烛存量越来越少,学校的期末考试正好结束,我们开始跟着大人不分昼夜地加工蜡烛。
腊月廿三到廿六,蜡烛的销量达到最高峰。哥哥给我和姐姐、弟弟放权,谁加工的谁自己去卖,卖的钱归自己。我们兴冲冲地拿着各自的劳动成果跑到集市上,却因年幼羞涩不敢开口叫卖。看看天色将晚,我们犹犹豫豫跟上几个看起来和善的大人,问人家要不要小蜡烛。这几个大人不仅买了蜡烛,还让他们带的孩子向我们学习,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现在回想起来,哥哥对我们的磨练真是煞费苦心。
年底,除了学校发的奖品,我们也获得了哥哥的奖励:自动钢笔、塑料皮日记本、带香味的橡皮等等。哥哥见我喜欢读书看报,从那年起,还特地给我定购了《少年文史报》和《少年文艺》。
过年了!大年三十晚上,除了电灯,我家的每间屋里都配上一对烛台,点起红艳艳的蜡烛,这是融合了我们全家人劳动成果的喜庆的、幸福的蜡烛。
那些年点起的大红蜡烛,一直照亮着我的人生道路,温暖着我在异乡漂泊的游子之心。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