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皇帝拓拔宏的惊天骗局,一场南征竟是剃发易服毁灭自己之路
北魏王朝奇葩父子,父亲叫拓跋弘,儿子也叫拓拔宏,同名不同字,不过,可不要小看了拓拔宏,正是这位鲜卑皇帝,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民族大融合。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有点彪的皇帝,是怎么一步步让被战胜者的文化来战胜自己的——鲜卑汉化之路。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
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冯太后影视剧《锦绣未央》李未央原型)抚养成人。身为汉人的冯氏从小便安排拓跋宏学习儒家经典,冯太后认为北魏想要长治久安,唯一的出路就是汉化。
公元483年拓跋宏颁发诏令,禁止了鲜卑族同姓通婚的习俗。一年后,拓跋宏效仿中原政权要给官员们定期发放俸禄,此前北魏官员的收入主要靠赏赐掠夺和贪污受贿。公元485年,为了让国库充盈起来,拓拔宏开始推行“均田令”和“三长制”,农民重新分到土地,无论官民平摊税负。
公元490年,掌控北魏政权20余年之久的冯太后去世。拓跋宏停止了一切庆祝活动和车马仪仗,禁绝酒色,维持了三年服丧的基本礼仪,以此事来昭告天下,这个鲜卑人创立的王朝将以中原的礼数作为立国之本。
公元493年,拓拔宏通过占卜卦象,说服群臣挥兵南下,拓跋宏亲率百万大军和文武群臣从平城出发,南征萧齐政权,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他们到达了魏晋旧都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大军就地休息待命。连绵的阴雨让大臣们痛苦不堪,群臣冒死进谏要求停止南征,拓拔宏让所有人作出选择,要么继续南下,要么迁都洛阳,当时许多鲜卑大臣虽不愿迁都,但更畏惧南伐,身心疲惫的群臣最终选择了后者,这才是拓跋宏此次南征的真正目的。迁都洛阳是他推行全面汉化的第一步,预见到诸多困难的拓跋宏,制定了以伐齐之名南下,用既成事实让顽固不化的老臣们就范的策略,就这样,鲜卑贵族们也不得不割舍他们原先的生活和风俗,全面汉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公元494年,北魏的文武百官和朝廷机构悉数迁都洛阳,拓跋宏下诏要求所有的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族服饰,发饰也和汉人统一。一年后他再次下诏要求朝臣一律使用汉语,违反者立即免除官职。拓跋宏率先垂范,不仅改用汉语,还用汉语创造了许多诗歌,一些鲜卑语也因此融入到了汉语当中,从而也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响至今。他还亲自安排了许多拓跋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通过联姻,拓跋贵族获得了中原氏族大家的认同,让他们从此荣辱与共血脉相通。
为了彻底汉化,公元496年,拓拔宏下令鲜卑贵族,全部改用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拓跋宏从此改名为元宏。
公元497年,拓跋宏趁南齐内乱,亲率大军20万南征,就在这个秋天南齐皇帝驾崩,孝文帝得知齐明帝死讯,乃下诏称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归途中,身患重病,十多天不能引见侍臣,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
公元499年一月,孝文帝风尘仆仆地回到洛阳,尽管病魔缠身,但还是坚持上朝理政。
南齐为了夺回雍州所失各郡,派太尉陈显达督率平北将军崔慧景军四万击魏,给北魏造成严重的军事压力。三月初,孝文帝抱病又一次离洛阳御驾亲征,魏军进至马圈城,与齐军相遇,孝文帝坚持亲自部署指挥战斗。三月底,孝文帝病情恶化,被迫北还,最终在返回洛阳的路上去世,谥号孝文皇帝。
拓拔宏尽管只活了33岁,但他的历史功绩卓越,他缔造了一个改天换地气度恢弘的北魏王朝,让被战胜者的文化来战胜自己,说汉话、服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迁都洛阳,又把北方民族的旷野浩荡之气植入汉文化,“太和改制”实现胡汉融合,华夏一同,开创了北魏最辉煌时代,更是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