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儿报国在今朝——记抗美援朝老战士熊术华

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记抗美援朝老战士熊术华
唐新智
微信版第980期

熊术华,男,汉族,广德市邱村镇吉山村人。1931年11月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67军200师599团1营2连班长,1951年10月,随部队入朝作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1956年复员回乡,担任十多年大队书记。

在广德市邱村镇吉山村,熊术华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村民都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也知道他忠厚善良。我们到吉山村采访熊术华,在村子西边问熊术华家的具体位置,几名村民热情地指着村子东头说,那2栋楼房就是熊术华和他小儿子的家。

90岁的熊术华耳朵有点背,但身体很好,声如洪钟。听说我们要采访他,他显得很高兴,从屋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盒子里面有个小塑料袋,塑料袋里是一枚二等功、一枚三等功的军功章、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纪念章和一枚朝鲜政府赠的祖国解放纪念章。军功章和纪念章均已生锈,但可以看出,这是熊术华老人的心爱之物。他告诉我们:“我在朝鲜打仗时拍的几张照片,现在都找不到了,这军功章和纪念章,我一定会保存好的。”

妻子送丈夫上战场

JIAN DANG 100 ZHOU NINA

1931年,熊术华出生在吉山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家境贫寒,18岁入赘到余家。余家更苦,妻子余能凤自幼父母双亡,一直由大伯抚养,16岁便与熊术华成婚。

熊术华生性耿直,从小爱打抱不平,看不得仗势欺人的现象。15岁那年,村上一户地主家的儿子欺负一个穷孩子,熊术华看到后站出来保护那个穷孩子,并据理力争。地主的儿子恼羞成怒,动手打了熊术华。血气方刚的熊术华本能地还了手,一下子把地主的儿子推倒在地。地主的儿子哪受过这种气,大呼小叫地说熊术华打他了。一些村民围了上去,地主也闻讯赶到。好在几个人把前前后后讲了一遍。地主心里明白又是自己的儿子惹事了,没说什么,拉起儿子走了,但不久就找了个茬儿不让熊术华的父亲在他家扛活了。

1949年4月26日,广德解放,人民翻身做主人,熊术华在村里当民兵排长,他积极参入人民政府各项工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服务。1951年,镇上有人到村里宣传抗美援朝,号召年轻人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熊术华动了当兵的念头。家里人认为他已经结婚了,当兵只是说说而已,谁知这当兵的念头在熊术华的脑海里一经闪现,便像野火燎原一样不可遏制。他悄悄到镇上报了名,并参加了体检。

这天晚饭后,熊术华对妻子余能凤说:“今天是我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明天我就跟着部队走了。”妻子顿时泪如雨下。他们的大女儿才出生40天,可是事已至此,只好准备为他送行。熊术华安慰妻子:“你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

第二天,他带着村上的新兵到广德县城报到。

两枚军功章
JIAN DANG 100 ZHOU NINA

熊术华入伍后,一路辗转,到达安东。由于他训练刻苦,军事技能进步很快,做体力活又肯卖力气,很快被提拔为班长。

1951年10月,熊术华所在部队进入朝鲜。他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干什么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作为一班之长,他的身影随处可见,一会出现在战壕里,一会出现在坑道旁。为了躲避美军的炮火轰击,他安排全班战友每人为自已挖一个2尺左右的坑道。

他对我们说,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吃的是炒面和咸菜,挖坑道体力消耗每天都很大,但大家的精神很好,从不叫苦叫累。他们都很清楚,我军的武器装备没法和美军比,但所有人都相信我们能打败美国佬。

“我们是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和南朝鲜军共17国军队作战,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的医疗队给他们做后备支援。咱们志愿军要和十几个国家打。不过,敌人越是强大,我们越是要打出志愿军的威风和气势来,洗刷百年来被外国佬侵略的耻辱。”

“虽说是17个国家的军队,不过主力也就是南朝鲜军和美军,其他国家有的派出几千人的军队,有的只是象征性地派出几百人的军队来打酱油,给美国佬呐喊呐喊,助助声势。一条大狗对着人狂吠那声势不大,但是一条大狗带着十几条小狗对着人狂吠,那声势可大了。虽说小狗不能咬死人,但也能在人的身上留下伤痕啊!管他大狗小狗,只要撞到我们的枪口上,我就把他们宰了一锅焖熟。”

让熊术华感到骄傲的是,在金城防御战中,他们打得机智灵活。夜晚,他们每3人分一个组,身体用草伪装起来,躲过敌人的探照灯,爬行过去将敌人的堡垒炸毁,其他士兵同时出击,将堡垒内的敌人全部歼灭。他一人打死3个敌人,荣立三等功。团长将军功章戴在熊术华的胸前,夸奖他平时就很优秀,关键时候更优秀,号召全团战士向他学习。195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干劲更足,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团里组织的“冷枪冷炮”运动,带领全班战友进行夜袭,杀伤敌人。

1953年7月13日,被称为朝鲜战争最后一战的“金城反击战”拉开了序幕。晚9点,无数曳光弹拖着红色的光带窜上夜空,顿时,天空劈啪作响,半个天空被染成红灿灿的一片,这是志愿军向敌人发起总攻的信号。随即万炮齐发,无数炮弹排山倒海般地射向敌人阵地,犹如惊涛拍岸。硝烟未散,炮火开始延伸,战士开始冲锋,占领阵地。战斗打得非常惨烈。阵地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阴冷的晚风挟裹着硝烟,在阵地前飘卷。阵地前堆满敌人的尸体,尸体下淤积着一滩滩紫黑色的血渍。盛开的野山花,在晚风中摇曳,一丛一丛伸展到战壕边没有被战火熏烤过的地方。那些曾经树高枝繁的松树、榆树却没有一片树叶,全都被炸弹、炮弹掀起的气浪或弹片削掉。

一个敌人碉堡喷出的火舌阻挡了我军冲锋的道路,熊术华带领突击队玩命地往上冲,他们最终攻下敌人阵地,战友发现他浑身是血,他的屁股和右腿多处负伤,当时一点也不觉得痛。这次战斗,他荣立二等功。到现在,身上还有弹片没拿出来。在师部颁奖大会上,他带着大红花,感到很自豪。他当时想:回国到家时,家里人肯定非常高兴。

处处受优待
JIAN DANG 100 ZHOU NINA

前方打仗,后方支援;拥军优属,情深意长。当广德一批批优秀儿女奔赴朝鲜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之时,中共广德县委号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制定了优抚烈军属的相关政策。每当春节期间,县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组织慰问团,对烈军属进行慰问,或到驻广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并捐赠物品。

在农忙时节,农村成立代耕组,对农村中的烈军属的田地实行代耕。当时,全县有3818户烈军属的耕地享受了代耕优抚,有1683户烈军属享受工票补贴。1951年,全县共计代耕土地13261亩,使烈军属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鼓舞,在生活上得到补贴和优抚。当年,拥军优属活动中,给烈属发放抚恤大米75768斤,发放优待大米76068斤;发放抚恤金837.302万元;给驻广部队捐献肥猪4头,香烟45条,人民币25万元,体现了广德军民鱼水之情。

在中朝军民并肩战斗下,1953年7月27日,终于迫使美帝国主义在停战协议上签字。1954年9月至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返回祖国,胜利地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广德220人在抗美援朝运动史上放射出绚丽的光辉,永载史册。

熊术华在朝鲜浴血奋战,家乡政府拥军拥属。他的妻子带着嗷嗷待哺的女儿,上面还有80多岁的大伯,生活很艰难。地方政府急他们之所急,经常到他家慰问,帮助干农活。那几年,他家田地的栽秧、耘草、割稻全部由政府组织民兵完成。村里组织了代耕代种突击队,帮助像他们这样的军属,不误农时,颗粒归仓。余能凤说:田里要栽秧了、稻子黄了、油菜要收割了……我正发愁呢,没想到政府就组织人来帮忙了,他们水都不喝一口,非常感谢他们!

1956年,熊术华复员回到家乡,他的女儿已经6岁了,他先在农业社当主任,后在大队当书记,一干就是14年,后来,又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干了14年,他很少提及在朝鲜立功的事。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惜力气,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他和妻子生育了6个女儿、2个儿子。后人住的不远,都很孝顺。

现在他每年可以领到3万多元的定补和优待金,这些钱足够他和老伴用了。他说:这辈子都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

熊术华非常厚道,从不与人争利,从不麻烦别人。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锻炼身体。老人的屋子里院子里打扫得都很干净。房子的西侧是用篱笆围起来的小菜园,菜园里的萝卜、菠菜青翠欲滴。

他有时看到电视上播放军事新闻,还是会忍不住落泪,想起曾经的战友。采访这天,老人穿上挂满勋章的军装,敬礼的动作依旧标准、利落。

“如果给我第二次选择,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保家卫国。”透过老人铿锵的语言、坚毅的表情,我们依然强烈的感受到他的浓浓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心。为人民而战,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今天强大的中国。

(作者系中共广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编、广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