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诊治精粹

呃逆是指胃中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呃逆可呈连续或间歇性发作,俗称打嗝,古称“哕",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胃为气逆为哕。”《灵枢·杂病》:“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呃逆病情轻重差异大,《景岳全书·呃逆》认为:“轻易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惟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有大逆,或脾肾元气大有亏竭而然,然实呃不难治,而惟元气败绝者,乃最危之候也。”

西医单纯性膈肌痉挛及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管手术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则寒气蕴积于胃,并循手太阴之脉上膈,膈间气机不利,致使胃气上逆而呃逆;过食辛热厚味,燥热内盛,阳明腑实,胃气不顺行而上逆,则发生呃逆。

2.情志不遂 恼怒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横逆犯胃,胃失和降,逆气动膈而呃逆。

3.正气亏虚 重病久病,或过用吐伤之剂,耗伤胃阴,或病深及肾,肾失摄纳,均可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本病的发生主要因寒邪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脾胃或肾气虚弱所致。

总的病机可归纳为胃气上逆动膈。

其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与肺、脾、肾、肝有一定的关系。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自觉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

(2)伴随症:可见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宁,食少纳呆,腹胀嗳气等。

(3)诱因:多因受凉、饮食、情志刺激等诱发。

2.鉴别诊断 干呕、嗳气、呃逆三者均为胃气上逆之候。干呕为有声无物之呕吐;嗳气乃气上冲咽而出,发出沉闷的嗳气声,食后多见,伴酸腐气味;呃逆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生理病理: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兼症者属生理现象,不须治疗。反复发作,兼症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病变中属病理现象,当辨证论治。

(2)辨虚实寒热:实者呃声洪亮,连续发作,病初起,体壮;虚者呃声低长,时断时续,体虚。寒者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热者呃声洪亮,声高短促,伴口臭便秘。

(3)辨病轻重及预后转归:初发,实证,疗程短,病轻易治;反复发作,顽固性,伴随症状多,病重较难治;老年正虚,重病,急危症后期出现呃逆,多为病情恶化,胃气将绝、元气欲脱之危候。

治疗要点 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治疗原则。

(一)胃中寒冷

1.临床表现 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口淡纳呆;苔薄白,脉迟缓。

2.治疗原则 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3.代表处方 丁香散:柿蒂、高良姜、炙甘草各10克,丁香5克。

4.加减应用

(1)寒气较重,加乌药10克,吴茱萸、肉桂(后下)各5克。

(2)寒凝食滞,加莱菔子20克,槟榔、法夏各10克。

(3)寒凝气滞,加枳壳、厚朴、陈皮各10克。

(4)气逆较甚,加旋覆花10克,代赭石20克。

(5)另外,在代表方基础上可加刀豆子5克,以加强温中止呃作用。

(二)胃火上逆

1.临床表现 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脘腹胀闷,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治疗原则 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3.代表处方 竹叶石膏汤:粳米30克,生石膏20克(先煎),竹叶、人参、麦冬、法半夏、炙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腑气不通,合小承气汤,或加丁香5克,柿蒂10克。

(2)胸膈烦热者,可选用凉膈散。

(三)气机郁滞

1.临床表现 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闷胁胀,脘腹痞满,嗳气纳呆,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2.治疗原则 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3.代表处方 五磨饮子:木香(后下)、乌药、枳实、槟榔各10克,沉香5克(后下)。

4.加减应用

(1)本证可加代赭石20克,川楝子、郁金各10克,丁香5克。

(2)气郁化火,加栀子、黄连各10克。

(3)气逆痰阻,用旋覆代赭汤合二陈汤。

(4)痰涎壅盛,用参芦浓煎探吐。

(5)瘀血内结,用血府逐瘀汤。

(四)脾胃阳虚

1.临床表现 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腹中冷痛;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治疗原则 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3.代表处方 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本证型可加吴茱萸3克,丁香5克,以暖胃平呃。

(2)挟食滞,加神曲、麦芽各10克。

(3)脾虚气滞,加香附、木香各10克。

(4)中气大亏,用补中益气汤。

(5)病久及肾,可选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胃阴不足

1.临床表现 呃逆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2.治疗原则 益气养阴,和胃止呃。

3.代表处方 益胃汤:冰糖20克,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各10克。

4.加减应用

(1)临床运用时,加石斛以增强养阴之功,加枇杷叶、柿蒂各10克,刀豆子5克,以助降逆平呃。

(2)气阴两虚,加怀山药20克,人参、白术各10克。

(3)胃火上炎,用麦门冬汤。

(4)肝肾阴虚,用大补阴丸。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花椒微炒,去目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15丸,醋汤送下,适用于胃寒呃逆。

(2)生姜20克,法夏、丁香各9克,水煎服,适用于胃寒呃逆。

(3)刀豆子3枚,用竹刀切碎,加枇杷叶6克,水煎服,适用于胃热呃逆。

(4)柿蒂9克,黄连6克,丁香3克,水煎服,适用于胃热呃逆。

(5)吴茱萸(炒热)、橘皮、制附子各等份为末,面粉糊丸,如梧子大,每服70丸,姜汤送下,适用于病深及肾呃逆。

(6)韭菜子微炒,研末,每服9克,开水送服,适用于顽固性呃逆。

2.外治法

(1)导引法:口含开水,并将手指掩塞耳鼻,然后吞下开水,稍等片刻放开手指,如一次无效,可行数次。

(2)取嚏法:取纸捻通鼻,取嚏即止,重症以牙皂1条去子研细末,吹鼻取嚏。

(3)指压法:呃逆频作时,患者以左手拇指紧压右手内关穴10分钟即止。

3.针灸疗法 较重的呃逆,可针刺内关、膈俞穴,常可取效。

4.饮食疗法

(1)甘蔗汁100克,生姜汁15克,混合调匀,加热,频频缓饮,每天1次,连服2~3天,适用于胃热呃逆。

(2)狗肉120克,生姜30克,加水煮烂熟,调味服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呃逆。

(3)柿蒂3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煮烂熟,调味服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适用于胃阴不足呃逆。

(4)带壳老刀豆50克,生姜10克,煎水去渣,加红糖25克,调匀温服,每天2次,连服3~5天,适用于胃寒呃逆。

【预防与调摄】

1.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情志刺激。

2.避免外邪侵袭。

3.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食物。

4.病深及肾或极度体虚出现呃逆者,需静卧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切勿惊扰病人,以防元气速脱。(钟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