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的煤球火,是我记忆里的冬日暖阳,更是想家的味道

刚过了冬至,北方的温度开始猛烈下降,屋外冷风你刀割一样,瞬间穿透全身,那种冷,真的不能出门。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天,有个煤球火都觉得很暖。家里一到冬天就把煤球火挪到屋里去,教室一到冬天就割了塑料纸封住窗户,好一点的条件也会添上煤球火。

小学在家里上的,一个村,妈妈照顾的好,霜降时候有薄点的棉衣棉裤,立冬厚的棉衣棉裤,教室里有老师张罗的窗纸,煤球火,棉门帘,虽说冷,我们到是不觉得,下了雪,满校园撒欢似的跑,打雪仗,手通红,捧一捧雪,到火上烤着手,雪融化,洒地上,玩的肆无忌惮,手没有冻过,也少有发烧。

初中到邻村的学校,每天骑自行车半小时,风雨无阻,冰雪上自行车都给摔变形。13岁的自己开始爱美,跟着社会潮流,追求着苗条,冬天的寒冷没减一分,自己却再也不穿父母做的棉衣棉裤,自此冻了耳朵,冻了手,连脚也没逃过。由于学业不精,转了学,换到更远的地方去读初中,彻头彻尾理解了李白的静夜思,每见月亮,眼泪便哗啦啦的。

早上洗脸的水池旁厚厚的一层冰,池边上厚厚的积雪,就这样哆嗦着洗手洗脸。教室资源有限,每逢考试必到操场上,眼看着自己的手一点点凝聚成橙色血点,然后麻木,不听使唤……,手冻耳朵冻脚冻,还好只待了一年。直到高中……,学校宿舍有暖气,教室虽没有,也不冷,依然爱美,穿的不厚,却从没有那种印象深刻,冻到骨髓里的冷,也从没大冬天搬个板凳蹲着在外面考试,最后换成了家里冷,学校暖和,每过年到家,搬个板凳,骑到煤球火上,直到现在回妈家依然如此。

回想起那时候多亏了父母和老师的荫庇,才能健康渡过小学时期;初中时代潮流使得爱美的自己不能独做那一个穿的很厚妈妈做的棉衣的唯一的学子,学校的硬件根不上,吃了冷冬的苦;高中总觉得苦尽甘来,努力读书到了好的学校,受到了相对好的教育。现在是读了大学出来,用自己的知识能在偌大的城市养家糊口,再不用吃冷冬的苦,再不见小时的煤球火。

现在的我们去哪都有暖气,家,公交车,工作,商场,地铁等,城市几乎很难见到煤球火了 。如今依然清晰记得烧煤球火的味道,火炉上的水壶冒着白烟,发出呲呲的声响,这也有回老家才能感觉这种气氛了。小时候家里的煤球火,是我记忆里的冬日暖阳,总之,那是一种家的味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