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建初书法《大遍觉法师塔铭》《基公塔铭》古籍、旧拓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古籍、旧拓(选页)

《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刻。僧建初书,屯田郎中侍御史刘轲撰文。原碑镶嵌于西安玄奘灵塔底层北面壁上。碑文详细叙述了玄奘法师出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生平事迹。玄奘灵塔因唐中宗谥玄奘“大遍觉”,故又称大遍觉塔,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座枋木结构楼阁式砖塔。这座古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在我国建筑史上久负盛名。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原文:

古朝议郎检校尚书屯田郎中使持节洛州诸军事守洛州刺史兼侍御史上柱国赐绯鱼袋刘轲撰。主安国寺内供奉讲论沙门建初书知

岁丁巳,开成纪元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捡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群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寝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纳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捡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捡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胤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

三藏讳玄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眉,魁岸沉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従高祖神尧于晋阳,俄又入蜀,学《摄论》、《毗昙》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群说,俾豸象蹄,敝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扸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觉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埙视履,必使解行加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

贞观三年,忽梦海中苏迷庐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飚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觉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持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瓠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麹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帅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履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二十四封书通屈支等二十四国。献花缯五百匹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唯至中印度那烂陀寺,寺遣下座二十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鸣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従来,曰:自支那,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梦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二十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为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那之人开佛慧眼耶。

不数日,东印度王构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构摩处,遣使谓构摩曰:急送支那僧来。构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构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舡三万,与法师同溯嫩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构摩自迎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那(僧)何不来?构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那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盛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那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那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驼装饯法师,又以素叠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令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令敦煌迎于流沙,鄯鄯迎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元龄备有司迎接。

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三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亭,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弘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于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以二十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弘福十余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胝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乙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苻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辽,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于西京造弘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弘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二十年秋,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易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瞻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唯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对群寮读之。二十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弘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宣令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弘福迎法师,太宗与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英、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二十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

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令改用砖塔,有七级(实为五级——编者正),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请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従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垅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余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钖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请翻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请于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二十万偈。

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属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丛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撰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玄觉梦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又造俱胝画像、弥勒像各一千桢,又造素像十俱胝供养,悲敬二田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尔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伦令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以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余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兰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以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文曰:知三藏之生,本乘愿来。入自圣胎,出于凤堆。大业之季,龙潜于并。孺子谒帝,与兄偕行。神尧奇之,善果度之。不为人臣,必为人师。师法未足,自洛徂蜀。学无常师,鸟必择木。迹穷夷夏,更讨身毒。寺入烂陀,师遇尸罗。王逢戒日,论得瑜伽。瑜伽师地,藏教泉府。芾埒名数,玺抽圣绪。我握其枢,赤幡仍坚。名高曲女,归我真主。主当文皇,臣当蔡梁。天下真观,佛氏以光。光光三藏,是护是付。付得其人,经论彬彬。梵语华言,胡汉相宣。台臣笔受,御睐前席。积翠飞英,恩光奕奕。太宗序教,天皇述圣。扬于王庭,百辟流咏。三藏慰喜,灵败介社。篾彼滕什,曾无此事。我功成矣,我名遂矣。脱屣玉华,升神睹史。发棺开殓,天香馥馥。地位孰分,神人是卜。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真法子。

《基公塔铭》旧拓(选页)

《基公塔铭》,全称《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李弘庆撰文,僧建初书。铭文为行书。塔铭宽80厘米,高48厘米。详细记载了大法师基公出家、奉敕为玄奘弟子并应诏参与译经的生平事迹。基公,俗姓尉迟,字弘道,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世家。其父尉迟宗为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油县开国公。唐开国元勋尉迟敬德鄂国公之侄。基公九岁丧母,渐疏浮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17岁时出家。奉敕为玄奘弟子。始住广福寺,后随玄奘迁入大慈恩寺。年25岁时,应诏译经。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十一月十三日,圆寂于慈恩寺翻经院,时年51岁。

大法师基公一生中翻译经书著作众多,现知者共43种,存31种。被誉为“百部疏主”。其著述包含了玄奘学说的主要内容。《宋高僧传》评述:“奘师为瑜伽唯识开创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又云:“两师立功与言,俱不朽也”。

大慈恩寺为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迄今已历1350余年。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规模渐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等。其中大雁塔是为安置唐三藏玄奘从印度带回的经像、舍利而修建的。塔高645米,共七层,登顶可俯视西安全貌。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廷圣命,为该寺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10余年。

《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原文:

朝散大夫检校太子左庶子使持节金州诸军事守金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李宏庆撰安国寺内供奉讲论大德建初书

按吏部李侍郎碣文,法师以皇唐永淳元年仲冬壬寅日卒于慈恩寺翻译院,有生五十一岁也。后十日陪葬于樊川元奘法师塔,亦起塔焉。塔有院。

大和二年二月五日异时,门人安国寺三教大德赐紫法师义林,见先师旧塔摧圯,遂唱其首,率东西街僧之右者,奏发旧塔起新塔。功末半而疾作。会其徒千人,尽出常所服玩,洎向来箕敛金帛,命高足僧令捡俾卒其事。

明年七月十三日,令捡奉行师言,启其故塔,得全躯,依西国法焚而瘗之,其上起塔焉。又明年十月,赍行状,请宏庆撰其铭。予熟闻师之本末,不能牢记。师姓尉迟,讳基,字洪道。其先朔州人,累世以功名致爵禄。先孝宗,松州都督。伯父鄂国公,国初有大勋力。洪道身长六尺五寸,性敏悟,能属文,尤善于句读,凡经史,皆一览无遗。三藏法师玄奘者,多闻第一,见洪道,颇加竦敬曰:若得斯人,传授释教,则流行不竭矣。因请于鄂公,鄂公感其言,奏报天子,许之,时年一十七。既脱儒服披缁衣,伏膺奘公,未几而冰寒于水矣。以师先有儒学词藻,诏讲译佛经论三十余部,草疏义一百本,大行于时,谓之慈恩疏。其余崇饰佛像,日持经戒,瑞光感应者不可胜数。嗟乎,洪道其家世在朔漠,宜以茹毛饮血、斗争煞戮、背义妄信为事。今慕浮图教,苦节希圣,深入其奥。

与夫鄂公佐圣立国,公成身退,出于其类,为一代贤人。实廪闲气,习俗不能染也,明矣。退为铭曰:佳城之南兮面南山,玄奘法师兮葬其间。基公既没兮陪其后,甲子一百兮四十九。碣文移入兮本寺中,昙景取信兮田舍翁。义林高足兮曰令捡,亲承师言兮精诚感。试具畚锸兮发洪堂,全身不朽兮满异香。铭志分明兮是洪道,齿白骨鲜兮无销耗。瑞云甘雨兮昼,神败悉兮罗寿宫。依教荼毗兮得舍利,金瓶盛之兮埋厚地。建塔其上兮高巍巍,铭勒贞石兮无谓辞。深谷为岸兮田为瀛,此道寂然兮感则灵。左街僧录胜业寺沙门体虚、前安国上座沙门智峰、右街僧录法海寺赐紫云端安国寺上座内供奉内外临坛大德方岔寺主内供奉灌顶、都维那内供奉怀津、院主昙景。同勾当僧怀真、德循、惠皋、惠章兴教寺上座惠温、寺主超愿、都维那全契僧道荣、僧道恩、僧琼播、义方,巡官宋元义。

开成四年五月十六日讲论沙门捡修建。

慈恩法师窥基画像(632-682),字洪道,鄯阳人(朔城区),鲜卑族,尉迟yùchí恭之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