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来,我不鸟你
文:聂传安
学《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中午一起外出。过了中午朋友没来,太丘一个人就走了。
然后朋友才来。
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门口玩。
客人:你老爸还在么?(这话听起来有点瘆人。其实是这个意思:你老爸在家么?)
元方:他等你很久很久你还不来,他就走了。
客人:你老爸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好了自己却先走了!
元方:你跟别人约好时间却不能来,你是无信;你对着儿子骂别人的父亲,你是无礼!(所以你才不是人啊!)
客人有些惭愧,于是下车,伸出手想拉拉元方跟元方套套近乎。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径直进门不理他!
师:客人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有错就改。
师:对,说明他本性还好。大家想想,客人下车时,脸上是啥表情?
生:笑,有点尴尬。
师:对,用网络词来说就是有点“尬”。不过大家再想想,当客人说“非人哉”时,脸上是啥表情?
生:愤怒(愤怒之极,恼羞成怒,脸气得变红了……)
师:大家再想想,他由极度的愤怒到尴尬的笑需要多少时间?
生:几分钟吧?
生:不对,只有几秒时间!(对,其实就是陈元方说“无信无礼”所用的时间)
师(邪魅一笑):你们试试几秒钟之内由极为愤怒到尴尬之笑的变化。
(生笑,并试着表演。其实难度还是挺大的。不过此时,客人的形象算是深深印在孩子们脑海中了。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丰富艺术形象的过程)
师:“下车引之”,“引”是什么意思?
生:拉,牵。
师:客人感觉说错话了,于是下车道歉;气氛当时有点生硬,于是用行动代替语言。于是他伸出了手……闭着眼想像……他的身子会怎么样?
生:略微前倾……
师:脸上的表情?
生(闭着眼):尴尬的笑……
师:表情,身子,手……组合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客人的样子……
(生想像中)
师:此时元方是如何反应的?
生:元方入门不顾。
生:陈元方进了门,不理会客人。
师:好!不过不要急,再慢一点……刚才二人对话的时候,元方是朝向哪里?
生:客人。
师:文章最后,元方朝向哪里?
生:家。
师:于是,我们知道,当客人下车后朝元方伸出手时,元方有一个什么动作?
生:转身!
师:对!这个转身,是快还是慢?
生:快!
师:元方转身时脸上的表情?
生:决断(不屑,可能也有怒气……)
师:你觉得元方不接受客人的歉意对不对?
(生议论纷纷,对与不对似乎都有道理)
师:假如文章最后写元方也伸出小手满脸歉意地对客人说“对不起叔叔,刚才我的态度也不好”,如何?
(生大笑,议论)
师:那样的结果如果出现,一定是在你们的道法课本上。
(生笑)
师:道法书更多的是强调“我们如何做”的公德,而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刻画“他如何做”的个性。有个性的形象更容易深入人心。
师:既然最后是“元方入门不顾”,那么元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
生(思考一会儿):背影。
师: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生:矮小的(走得很快的,坚毅的,不屈的,腰板很直的,傲娇的……)
师:其实此文虽短,还有一个背影,大家找找在哪儿。
生(找,很快就发现了):陈太丘的!
师:原文是怎么说的?
生:“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师:用现代汉语怎么说?
生: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陈太丘就抛下朋友自己走了。
师: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没来,太丘就走。这说明他走得很——
生:果断!
师:想想他走时的腰板?
生:挺直!
师:好……把两个背影合在一幅画里对比……两个背影有不同……就大小而言?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就朝向而言?
生:一个背对着门越走越远,一个朝着门走越走越近。
师:但两个背影又明显有相似之处……
生:都很直。
生:都很果断。
生:都很傲娇。
师:对,父子身上都有一股高贵之气,守时,谨严,不苟且,不亢卑。——对,这些气节我们身上也应该具有。
师:对于陈太丘来说,你不来,我就不鸟你;对于陈元方来说——
生(齐,笑):你来了,我也不鸟你!
(注:此文是根据两个班的课堂综合而成,略有修饰与美化。在此也祝所有关注我的朋友国庆、中秋双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