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都是各自付出,各有所得
01不要辜负别人的谢意
去年,朋友菲菲在老家的房子要被城改。当时,她人在外地做生意,回不了家,于是拜托邻居帮她操办了一切。
改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经常跑这跑那,上交各种材料,彼时又正值夏季,酷暑难熬。邻居却毫无怨言,将这件事办得妥妥当当。
菲菲很感谢邻居的帮忙。趁过年回家的时候,买了一点当地的土特产,到邻居家表示感谢。谁知邻居却说她太见外,无论如何都不肯收。菲菲想请他们全家吃饭,也被一口拒绝。
菲菲跟我说,她知道邻居是非常热心的人,且乐于助人,可是,这件事却让她心里很过意不去。感觉欠了对方一份很大的人情,又无力偿还。
菲菲还感叹:以后有什么事情,再也不好意思去麻烦邻居了。
菲菲的心情不难理解。生活中,对于他人施予的人情,除了少数理所当然的自私者,大部分人,都会想要回报一点什么,否则会感觉有所亏欠。
像菲菲这样的事情,邻里帮衬本属正常,邻居愿意帮忙并非为了得到回报与感谢。
但是,当菲菲想给予回馈的时候,邻居的一味拒绝就会突显出这段关系的不平衡,让她感到自己是个弱者,占了对方太多便宜。
心理学理论表明,每个人都需要自我价值感。
换而言之,除非不得己,没有人会希望自己一直被别人帮助,本质上,ta还是想自己被别人需要,成为有价值的人.
所以,任何关系,如果只有单方面的付出,看似可以让人感动一时,可长期以往,反而会给人造成压力,甚至让人疏远和逃离。
02恰到好处的付出,最容易让人接受
我和一个老同学,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关系一直不错。
而我们之所以能维持这么多年的情意不疏远,原因就在于,我们都在以对方愿意接受的方式来经营关系。
平时,她知道我爱看书,就会送我喜欢的书;我知道她爱漂亮,就会送她喜欢的衣服。
她身体不舒服,我会买点水果去看她;我身体抱恙,她会发红包问候。
我爱吃腌菜,她会特意为我送来;她喜欢吃酒糟鱼,我会抽空帮她做。
一路走来,她给我关心,我回她温暖,我们相处得自然又放松。彼此在不计较得失的同时,又知道适度感恩,从不会拂了对方的好意。
这段友谊,让我们在来来往往中,深感真情的可贵,同时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俗语说得好:人情是把锯,有来就有去。
付出与接受都是感情的一部分,缺一不可。光有付出,没有回应;或者,只懂接受,却不懂付出,都不可能长久。
学会恰到好处地付出,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在给别人留余地。你要让对方知道,ta是被需要,被认可的,这样,ta才会更有动力参与到关系的经营和维护中来。
好的关系,是让双方都能从中找到成就感。是各有付出,也各有所得,在彼此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给予对方最大的诚意。
03礼尚往来,才能成就长久
中国有句古话: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意思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善意或帮助,应当做出友好的反应,否则是不合乎礼节的。
其实,这不仅仅是礼节的问题,更是一种智慧。
维持一段关系,有时就像坐跷跷板,需要平衡。当平衡被打败,一方过轻或过重时,就会导致关系的不对等,到最后,注定以一方离开而收场。
正确的做法是把属于别人的交给别人,你可以对别人好,但是不要过度,不能损伤对方的自尊和价值感,更不能把关系变成一种失去自我的讨好。
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这种平衡没有绝对可言,并非我给你一斤,你就必须还我八两。
每个人生活的坏境不同,经济条件也有差别。所谓平衡,更多讲的是一份心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了这种相互回馈的心意,情意自会绵长久远。
蔡永康说过:人情不是金银珠宝,死死锁在保险箱是不会产生人情的,有来有往,才叫人情。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为了回报。但是,别人要求回报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他人的好意,尽量欣然接受。因为你的肯定对对方来讲,同样很重要。
若能让自己开心,又能成全他人对自己的好,乃人生一大快事。何乐而不为?
真正的爱必须是一种双向的流动,既能接受爱,也能输出爱。
愿我们都能学会以正确的方式经营关系。当世界充满了感恩和回赠,情意才能生生不息,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