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标和计划有多少半途而废了?

平常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说,我一个月要减肥10斤,或者说半年我把烟给戒了。但这些目标,经常会做着做着就没动力了,很容易半途而废。那怎么才能把目标给做成呢?有本新书叫《细节》,里面介绍了几个完成目标的好办法。

第一点,在你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把关注点放在那些已经做完,并且占的比例比较小的部分,这样你就会更有动力。研究人员在一个寿司店做了个实验,给来吃寿司的人发了一个空白卡片,告诉他们,吃一次,店里就给你记一次,记满十次,就可以免费吃一顿。结果,那些一开始记了一两次的人,以后更愿意来餐厅吃饭。但如果一开始你找朋友帮你吃,帮你往卡片上增加次数,反而到后来你就不愿意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任务的最开始,注意小数字的人更容易行动,比如,从吃了2次到吃了4次,相当于翻了一倍,会让人觉得效率高。但如果从6次到8次,虽然也是增加了2次,但你感觉好像只完成了任务的四分之一。所以,当进程过半的时候,你的聚焦点就要变一下了,注意力要集中在剩下的少量任务。“你离免费午餐只差两次了”比“你已经完成了八次”更让人有动力。所以,如果你减肥,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想的是已经减掉了多少,到了后期,你应该想想自己还有几斤没减掉。

第二点,设定目标的时候,不要给一个单一的目标,要给一个浮动范围。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找了个健身俱乐部,帮人进行十周的减肥。参加减肥的人被分成两组,一组固定组,每周减3斤,一组是浮动组,每周减2-4斤。十周之后,从减肥效果上,两组都差不多,但愿意继续减肥的人数上,浮动组有将近八成的人愿意接着参加减肥课,固定组只有一半的人愿意留下来。这背后原理是什么呢?因为让人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挑战性,一个是可实现性。有挑战,才能让人有干劲,但前提是这个挑战得是可实现的。面对单一的目标,人就会选一个相对容易完成的,并且还有点挑战性的数字,或者是选一个折中的方案。但浮动目标呢?两个因素都有了,所以目标更容易实现。

第三, 如果想让人实现目标,推迟一点儿比立刻做要好。因为未来和现在,对于人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一想到马上就要做的事情,人们会想得很具体,但很久之后才做的事情,大家会想得很抽象。比如,你想组织同事去做义工,给他们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这个周末就去,还有一个选择是八个月之后的某个周末再去,他们的反应就会不一样。如果这个周末就去,他们就会想,自己看球赛或者逛街的时间被占用了,可能去的人就不多。但如果是八个月之后再去,他们就不太会想自己愿不愿意做,而是应不应该做。当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点慈善的时候,就更容易答应你的请求。行为科学家把这种方法叫做未来绑定法。当你想说服人做一个小改变的时候,不要让他马上改,而是把改的时间推迟。当然这个改变得是对他们有好处的,或者符合他们的价值观。所以,如果你确定让某个人做一件事会遭到拒绝,那你就可以换个方式,让对方答应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做出改变,这样你成功率会更高。

你看,有了上面这三个方法,在制定计划或者实现目标的时候,把注意力的重点变一变,人们完成任务的意愿就会变得更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