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让理智战胜情绪,容纳万物,便是道的法则
道德经:抛开自己的狭隘情绪,容纳世界,方能成其大。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认识宇宙永恒法则,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可以做到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就可为天下的君王,天下君王应合乎天理法则,天理法则必然会符合道,符合道就能够成就,终身都就没有危险。
道家思想认为,天理的法则与规律就是道,道的品德是能够容天下万物,故能成就其自己的伟大,包容万物,包容一切,这就是一种大公无私,便可得天下。
就如同《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善若水”的道理,水居万物之下,融会万千河流,所以能成其大。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 谷之于江海。
道在天地之间,犹如江海与小河的关系,江海处于万物之下,容纳万千河流,所以能够成就其伟大,候王治理天下的时候,也应该像大道那样,善于处于下方,容纳天地万物。
以上是道的规律与法则,但是人的处世常态,却背道而驰。
人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习惯把万事万物分为好和坏,容纳好的厌恶坏的,但是正是因为自己的憎恶分明,而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局限性。
人生因容纳而博大,因无私而长久,所有主观意识的判断好坏,都是给自己设置门槛与屏障的根源。
齐恒公继位之后,就强烈要杀死公子纠,并且把管仲送回齐国治罪。
因为管仲在当公子纠师父的时候,就用箭射齐恒公,齐桓公那个时候假死逃过了一劫,然而时局多变,齐恒公占据上位之后,就被关在囚车里送回了齐国。
而鲍叔牙这个时候却向齐恒公推荐管仲,齐恒公特别生气,就说:“管仲想用箭要我的命,我怎么可能任用他呢,我恨不得杀他而后快呢。”
鲍叔牙这个时候就说:“主公消消气,他以前用箭射你,是因为他是公子纠的师父,这也表明了他的忠心啊,而且你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任用管仲,他的本领强大,也是个可用之才。”
齐恒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之后,不但没有治管仲的罪,反而封管仲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果然,在管仲的扶持之下,齐恒公整顿内政,最后才有了强大的齐国。
《菜根谭》之中说: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
用人不要太过于苛刻,如果用人苛刻,那些想前来效力的人都会因此而离去。
人性之中的一个弱点,就是过度排斥自己所厌恶的,而过度取悦自己所喜欢的。当自己过度排斥的时候,在无形之中也成了自身的屏障和阻碍,若想成就事业,虚怀若谷才是必备的一个心态。
古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大度集群朋。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孤独的人永远成不了事业,必须集合更多的力量,才能够成就天下事。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然有自己所厌恶的,或者与自己有纷争的人,在这个时候容纳一份,就集合一份力量,多一份宽容,对于自己未来的成就,也就多了一份可能性。
而且人生的成熟和智慧,就是能够让自己的理智凌驾于情绪。
因自己的情绪使然,或许会在某一些时候,想要排斥自己不太喜欢,或者和自己有区别的人,但是从客观层面来看,容纳会比排斥更好一些,更能多一分力量。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让自己的理智产生情绪,抛开自己的狭隘心,以宽容的眼界去审视事物,容纳事物,塑造更有利的人生状态。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