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折旧

退休一年后,他回到原单位打预防针,同事们发现他竟老得不成样子了。原来花白的头发现已全白,原来挺拔的身板佝偻了,甚至连口齿都有些不清。如果把社会比做机器,那么他这个“零件”确实已经旧了。这真是一件让人无比悲哀的事。

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将逐渐进入“轻易丢弃的时代”。换衣服、换手机,并不是原来的衣服不能穿、原来的手机不能用,而是它们不时髦了;换汽车,也不是因为原来的汽车开不动,而只是开新车更体面;至于只咬了一口的食物,只写了几行的信笺,更是被我们毫不犹豫地扔进垃圾筒。并且,这种现象已延伸到“人”的层面上来了。许多人还没有老,也尚能担任其岗位上的工作,可能由于他的成分与背景不再流行,有时候就被视为“过气”了。很多人年过40,就心怀恐惧,因为社会上对于人,也正用着一种还没有坏就要丢掉的手法。好不容易熬到60岁退休,无论是社会还是自己,都把你“折旧”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退休没多久就老得不成样子的人。

这样的世风,看似朝气蓬勃,其实弊端不少。为了使自己的背景保持时髦,不被“折旧”下去,很多人费尽心机。领导干部大多是研究生,“博导”为博士学位而努力,都是在这种压力下的荒诞之举。但为了延缓被“折旧”的时间,也不得不如此——他们都是有能耐的人。没“能耐”的人自然是被“折旧”下去了,但换上来的往往还不如折下去的,因为人和衣服毕竟还是有点不一样——衣服是新比旧好看,而人的经验和智慧是不能速成的。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呼吁论资排辈,若是这样,年轻人就会什么活都不干,在家坐等年老。我只是希望社会能对人的“折旧”多一点理性的思考:既不耽误年轻人,也不浪费有才能的老年人。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经久耐用”的人,“人活一世,草活一秋”,我们来世上一趟不容易,不要轻易被淘汰,而“经久耐用”的人是越老越值钱,他们将与世长存。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3年9月11日《检察日报》书里书外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