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怒目的金刚和慈眉善目的菩萨
佛门中常说有横眉怒目的金刚,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隋朝时,吏部侍郎薛道衡有一天到钟山开善寺参访。偌大的寺院里一片安静,寺中每位出家人都善尽本分,各得其所。有的在林荫下经行,有的在禅堂中打坐,有的则勤于执务,个个举止安详,神态自若。薛道衡仔细观察寺中的一景一物,好似身处人间净土。这时,正巧一位小沙弥从大殿向庭院走来,薛道衡突然动念头想考考这位小沙弥,于是趋前问他:“金刚为何怒目?菩萨为何低眉?”小沙弥虽小,却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道:“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此话一出,薛道衡一脸惊愕,惊讶于小沙弥的才思敏捷。
佛典中所说的“金刚”是佛菩萨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菩萨”是努力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怒目金刚是形容人的面目威严,以降服诛灭恶人;低眉菩萨是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可亲,以爱摄护他人。两者形象、做法虽有差异,但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有的举止行为。
在世间的众生中,每个人的资质不一,根机不同,有人不得不角色扮演一番,有时怒目金刚相向,有时慈眉善目以对。 一般人都以为怒目金刚是恶人,低眉菩萨才是慈悲的好人,其实这两者所展现的仅仅外相不同,在开发我们的觉性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日常生活当中,以下三个小故事可以助我们自悟,自明。
故事一
有一徒弟跟师父修行多年,出山心切,遂在某一日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父问。“满了,装不下了。”徒弟回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过来。”师父吩咐徒弟,徒弟照办,端了一满碗石子过来。师父又问:“满了吗?”徒弟十分自信的回答:“满了。”师父随手在身边抓了一把细沙,掺入石子中,沙粒一点也没溢出,师父又问:“满了吗?”徒弟面带愧色:“这回满了。”师父又抓来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没有溢出,师父又问徒弟:“满了吗?”徒弟似有所悟:“满了“。
故事二
薛潭当年拜师学技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学成,便决定辞师下山,老师也不阻拦,而且设宴欢送。临别之时,老师为薛潭高歌一曲,歌声声震林樾,响遏行云,美妙无比。薛潭自比不如,惭愧不已,遂不再提下山一事,静心学技。
故事三
春秋时代,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三年,创作了《高山流水》。成连先生听闻此作之后,并没有批评学生作品中的缺点,而是告诉俞伯牙:“我有个老师比我更高明,明天我可以带你见一下。”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便引俞伯牙进入无人的海岛。于是俞伯牙潜心于高山流水中,深得领悟。当俞伯牙将修改过的乐曲《高山流水》弹给老师听时,成连先生连声赞美,成就了一代名曲。
所以我们在现代的生活或工作上,偶尔碰到别人现怒目金刚相,在未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之前,请千万先别走避或拒斥。若仅接受低眉善目的菩萨,而拒绝金刚的怒目相向,我们一定失去更多的学习机会。慈眉善目的菩萨是菩萨,怒目金刚何尝不是慈悲无量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