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的白居易在历史上为何饱受诟病?读完这首诗你就明白了

中年以后的白居易在历史上为何饱受诟病?读完这首诗你就明白了

每天读诗词2021-01-25 15:00:54

△快雪时晴书画合璧卷

中隐(节选)

(白居易)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工作都有共同的向往:事情少,环境好,薪水高,社会地位也高,人际关系简单,一言以蔽之,被供养起来做一个富贵闲人。你也许觉得这是痴人说梦,这种好差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但事实上,它不仅存在,而且遍布全世界。

只要是成熟且庞大的组织结构,或多或少都会安排这样的岗位。你如果赢得了这样的岗位,也许觉得事少钱多,于心有愧,很想多做一点事,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为人家给你这样好的待遇,不是要你做事的,而是要你不做事的。所以,隐居不一定要归五湖,

不一定要上首阳山挖野菜,不一定要离群索居,大可在繁华的大都会里谋一个这样的职位,住高档社区,出门乘高车驷马,回家吃鸡鸭鱼肉。白居易的晚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他用一首叫作《中隐》的诗,给我们创造了“中隐”这个崭新的概念。

△梦境图

●小隐、大隐和中隐

晋朝名士王康琚写过一首《反招隐诗》,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意思是说,归五湖那种隐居属于小隐;还有一种大隐,你看他们表面上在朝廷做官,在闹市生活,其实他们是隐士。

道理当然可以这样讲,但问题是,这个道理很难指导实际人生。比如伯夷、叔齐是小隐的典范,但他们既然打定主意隐居,为什么不去大隐呢?让自己的格局更高一点,到周朝做官,这样的话,隐居的目的达到了,而且还不至于在山上饿死。他们在周朝做官,比罗隐要在唐朝做官容易得多,只要他们点点头,周武王巴不得给他们封土授爵呢。

那么,他们为什么舍易求难呢?问题反过来问就能知道其中缘由:如果他们真的“大隐”去了,大家还会觉得他们是隐士吗,还会佩服他们的高风亮节吗?对于那些真心想要隐居的知识分子来说,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退一步说,就算不考虑高风亮节,一旦做了官,就进入了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每天都要被这架大机器裹挟度日。像陶渊明做彭泽县令那样,小字辈的督查官要来巡查,他就必须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去拜见,这种感觉相当屈辱。所以大隐貌似境界很高,其实太不现实。小隐才是真正的隐居,但那种清苦的日子,一般人真受不了。那就不如折中一下,既不要大,也不要小,中隐刚刚好。白居易这首《中隐》虽然算不上多好的诗,但立意很出奇,影响很深远。

△秋江隐渔图

这首诗直接针对王康琚的《反招隐诗》,开头的“大隐住朝市, 小隐入丘樊”就脱胎自《反招隐诗》里的“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之所以要变动几个字,是为了配合新的韵脚。白居易先抛出了王康琚的旧命题,然后提出反对意见:荒郊野岭太清冷,不宜居;朝廷和市井又太喧闹,也不宜居。也就是说,大隐和小隐各有各的缺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折中一下,不大不小,中隐,“隐在留司官”。

●明哲保身的日子

所谓留司官,指的是当时洛阳的一套政府班底。唐朝的都城制度,大体可以称为两都制,长安是名实兼备的首都,但皇帝也常常跑到洛阳办公,所以洛阳也有一套官署。从地理位置上说,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安史之乱以后,洛阳残破得很严重,权力中心基本就固定在长安了。但洛阳的官署和建制并没有因此废除,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安置闲杂人等的理想去处。有些人是不得已被安置过去的,心里还总想着东山再起;还有些人,本着明哲保身的原则,不想陷入权力的旋涡,所以会主动申请调到洛阳。

白居易是哪一种人呢?本来他做杭州刺史任满之后被调到长安做太子左庶子,这是太子身边的职位,品级不低,实权不高,但相传白居易积极申请,说自己愿意接受这个新职位,但希望到洛阳去做太子左庶子。

这话听上去很奇怪,因为太子在长安,太子身边的左庶子怎么可能设在洛阳呢?但这就是官僚机构的特点,运行的时间越长,荒唐的地方就越多,而荒唐的地方越多,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卧游图

白居易最终如愿以偿,到洛阳这个没有太子的地方就任太子左庶子,品级高,薪水也高。他买了一套高档“二手房”,这是独栋别墅级别的大宅院,不但占据着黄金地段,院子里还有配套的竹林、池塘,景观优美。

左邻右舍尽是闲散的高官,平时大家可以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写写诗,至于工作内容,约等于零。更重要的是,这里山高皇帝远,没人管着,只要不生事,长安权力场上那些争权夺利的人谁也不会搭理他们。

这种神仙日子,称得上“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 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说是做官,其实和隐居没两样;说是隐居,其实还做着官。貌似有公务要忙,其实做与不做都无所谓;貌似吃白食,但说起来又还有一点正经事做。既不劳心,也不劳力,常年无所事事,但薪水每个月都不少。人活到这个份儿上, 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就连娱乐项目都很充足:如果你爱登山,城南不远就有山可以登 ;如果你爱游园,城东就有花园可以逛 ;如果你嫌一个人待着太闷,那更简单,洛阳有的是君子,高品质的社交活动很多,你时常就可以参加第一流知识分子的座谈宴会,而且说话不必有什么顾忌。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当你想一个人静静的时候,只要把门一关,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会有人因为紧急公务突然敲门。

△溪山春晓图

中隐的好处说了这么多,白居易最后要发几句议论,从“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开始,大意是说,人生有一个大规律,就是顾此则失彼,凡事都不能两全。如果你身份低、收入少,就免不了挨饿受冻;如果你身份高、不缺钱,就免不了各种操心和忧虑。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中隐不就是例外吗?既不用操心,也不会受穷,逍遥自在,幸福美满。

看着这样的人生,很多人可能会在羡慕之余质疑一句:“这样白拿朝廷的俸禄,坐吃民脂民膏,难道就不亏心吗?”

△元五家合绘卷

亏心确实是有的,白居易在《知足吟》一诗里承认过这一点, 但他也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辩解,诸如为奉献了一辈子,老来 享享清福不算罪过;或者说现在的政坛太黑暗,不想去蹚浑水;或者说先前付出了那么多反而被冤枉,被排挤,现在想开了……但对于白居易这样有抱负的人来说,真正折磨人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中隐的生活再好,那也只是市井小民的理想,不是理想主义者的理想。

对白居易来说,中隐洛阳的积极意义,就是在避开风口浪尖的同时,又能和战友们保持密切的来往。这样的话,只要长安那边风声有变,自己就能有最快的反应速度。强者的隐居,无论小隐、大隐还是中隐,永远都为复出做着准备,否则再优越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一座黄金铸就的监牢。

收藏
举报
3 条评论
(0)

相关推荐